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塔式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3731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塔式起重机中,立柱(20)延伸到下部框架(10)的上表面的下方,能够与该立柱(20)滑移地移动的引导部(70a、70b)在升降部的升降方向上排列多个,下部框架(10)具备引导部移动区域(A),能够使引导部中最下部的引导部(70b)移动到下部框架(10)的上表面的下方。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塔式起重机中,能够不降低自动仓库的货物收纳效率地使引导部彼此之间离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塔式起重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能够在立设在 下部框架上的立柱上滑移地移动的引导部的塔式起重机。本专利技术要求2007年6月25日在日本国提交的特愿2007-166000 号申请的优先权,在此援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在例如沿着上下方向以及横向排列的多个收纳架上保管货物的自 动仓库中,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货物的输送。这种塔式起重机能够在 沿着货物的收纳架设置的轨道上行走,并且通过驱动装置使经由升降 缆绳吊起的升降架升降,在任意的收纳架之间进行货物的交接。这种塔式起重机具备立设在下部框架上的立柱,并在升降部上设 置通过相对于该立柱滑移而能够上下移动的侧辊(引导部),使升降部 能够沿着立柱升降。专利文献l:特开2000-142917号公报但是,在塔式起重机中,虽然升降部与外部(例如收纳架)的货 物交接是采用设置在升降部上的移载装置进行的,但在采用移载装置 使货物向水平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塔式起重机产生偏心,对上述侧辊作 用偏置负荷。因此,侧辊必须要设计成耐受这种偏置负荷。另外,在立柱的上下方向上排列多个侧辊的情况下,公知的是通 过扩大侧辊之间的间距,令作用在每一个侧辊上的偏置负荷减小。通 过这样地减小作用在每一个侧辊上的偏置负荷,能够降低支撑侧辊的 支撑体的刚性,或者降低侧辊本身的刚性。能够实现塔式起重机的轻 量化以及降低制造成本。但是,在具备塔式起重机的自动仓库中,重要的技术问题是提高 货物的收纳效率。由于侧辊是通过在设置在下部框架上的立柱的壁面滑移而移动 的,所以在现有的塔式起重机中,侧辊只能在从下部框架的上表面到 立柱上端的范围内移动。也就是说,在现有的塔式起重机中,最下部的侧辊下降到下部框架的上表面位置的位置是升降部降到最低的位 置,最上部的侧辊上升到立柱的上端的位置是升降部升到最高的位置。 因此,当扩大侧辊的间距时,升降部的可升降距离缩短,货物的收纳 效率降低。因此,在现有的塔式起重机中,是不能够扩大侧辊的间距,而通 过提高支撑侧辊的支撑体的刚性,或者提高侧辊自身的刚性来耐受货 物交接时的偏置负荷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在塔式起重机中, 能够不降低自动仓库的货物收纳效率地使引导部彼此之间离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塔式起重机具备下部框架,立设 在该下部框架上的立柱,能够与该立柱的壁面滑移而移动的引导部, 通过固定在该引导部上而能够沿着上述立柱升降并收容货物的升降"交接的移载装置,其(,上述立柱延伸i'ji述)部框架的上表面的下方,上述引导部在上述升降部的升降方向上排列多个,上述下部框 架具备引导部移动区域,能够使至少多个上述引导部中最下部的上述 引导部移动到上述下部框架的上表面的下方,至少多个上述引导部中 最下部的上述引导部突出到上述侧框架的下方。根据具有这种特征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延伸到下部框架的下方的立柱 以及引导部移动区域,多个引导部中至少最下部的引导部能够移动到 下部框架的上表面的下方。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采用上述下部框架具有框形,上述下 部框架的中央部的贯通区域是上述引导部移动区域的结构。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采用上述升降部具备固定上述引导部 的侧框架,以及固定在上述侧框架上并设置上述移载装置的主框架, 至少多个上述引导部中最下部的上述引导部突出到上述侧框架的下方 的结构。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采用在上述下部框架上平行地立设两 个上述立柱,并且上述引导部相对于各上述立柱在上述升降部的升降 方向上排列多个,上述升降部能够在上述立柱之间升降的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延伸到下部框架的上表面的下方的立柱以及引导部移动区域,多个引导部中至少最下部的引导部能够移动到下部框架的 上表面的下方。因此,与现有的塔式起重机相比,能够确保引导部的移 动区域长出引导部移动区域的量。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塔式起重机中,能够不降低自动仓库的货物 收纳效率地使引导部彼此之间离开。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作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塔式起重机的自动仓库的 俯视图。图2是具备作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塔式起重机的自动仓库的 侧视图。图3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塔式起重机的立体图。 图4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塔式起重机的主视图。 图5是示意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塔式起重机所具备的下部框架的俯视图。图6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塔式起重机所具备的升降架的立体图。图7是用于比较作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塔式起重机与现有的 塔式起重机的附图。图8是从下方观察作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塔式起重机的立体图。图9是从下方观察作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塔式起重机的立体图。图IO是从下方观察作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的塔式起重机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C......塔式起重机20 ( 20a、 20b)......立柱70 ( 70a、 70b )......引导部40......升降架(升降部)100......移载装置A......区域(引导部移动区域)X......货箱(货物)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塔式起重机的一实施方式进行 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为能够辨识的大小,适 当改变了各部件的比例。 (第1实施方式)图1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塔式起重机的自动仓库S的俯视图。图2 为自动仓库S的侧视图。如图所示,自动仓库S具备塔式起重机C,以及隔着作为该塔式起 重机C的轨道的导轨R而对向配置的机架Tl、 T2,通过塔式起重机C 将货物输送到机架T1、 T2上进行保管。而且,自动仓库S具备用于对 货物进行入库的入库用输送机(未图示)和用于对货物进行出库的出 库用输送机(未图示),通过塔式起重机C能够在入库用输送机和出库 用输送机之间进行货物的交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货物是收纳多个玻璃基板的货箱X,机架 T1、T2以及塔式起重才几C配置在例如净化度为IO度的净化车间CL1内。机架T1、T2由在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排列多个的收纳架T构成, 在各收纳架T上能够保管货箱X。即,机架T1、 T2由多级配置的收纳 架T构成。而且,机架T1、 T2构成为相互对向一侧作为货箱X的出入 O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收纳架T的水平方向的排列方向 作为X方向,将与X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作为Y方向,将与X-Y平面 正交的垂直方向作为Z方向进行说明。导轨R在X方向上延伸,即沿着机架T1、 T2铺设,由在净化车间 CL1的地面上以规定间隔平行铺设的导轨Rl、 R2,以及铺设在净化车 间CL1的天花板上的导轨R3构成。塔式起重机C由导轨Rl、 R2从下方支撑,并且具备能够在导轨Rl、 上旋转的四个车轮4。在各车轮1上连接有马达2,在马达2的驱动 下,车轮1旋转,塔式起重机C在导轨R1、 R2上行走。另外,在车轮 1中的在导轨R2上旋转的车轮la上设置有与导轨R2的两侧面抵接的 导辊lb,通过该导辊lb,车轮la在导辊R2上被引导。而且,塔式起重机C具备升降的升降架40 (升降部),通过设置在 升降架40上的移载装置100 (例如叉车装置)在升降架40和收纳架T之间,升降架40和入库用输送机之间,以及升降架40和出库用输送 机之间进行货箱X的交接。接着,参照图3—图8,对塔式起重机C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塔式起重机,具备:下部框架,立设在该下部框架上的立柱,能够与该立柱的壁面滑移而移动的引导部,通过固定在该引导部上而能够沿着上述立柱升降并收容货物的升降部,以及设置在该升降部上且在上述升降部与外部之间进行上述货物的交接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立柱延伸到上述下部框架的上表面的下方, 上述引导部在上述升降部的升降方向上排列多个, 上述下部框架具备引导部移动区域,能够使至少多个上述引导部中最下部的上述引导部移动到上述下部框架的上表面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天田弘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