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状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品技术

技术编号:4628613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从总针配置向抽针配置圆滑地变更的筒状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品。图中(a)所示的手套(10)使用夹着齿口对向的前后一对针床、作为筒状的针织品编织进行编织。如(b)所示,手套(10)的基础针织品(11)为通过前后针床用基本的总针配置的织针进行编织。如(c)所示,在编织(a)的织针配置变更部(13)的中途,按照在总针配置的邻接的织针间设置空针的方式,对各针床分配送线口(15、16),依次扩大编织宽度。通过将供纱器等送线口(15、16)停留于进行线圈移动的附近,能够圆滑地扩大编织宽度,从总针配置变更为抽针配置。(a)所示的手腕部(12)可以用(d)、(e)所示的螺纹编织组织进行编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横编机编织筒状针织品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伴随从没有空针地使用编织宽度内的织针的总针配置向编织宽度内的织针间设置空针的抽针配置的变更的筒 状针织品的编织方法、以及用该方法编织的筒状针织品。
技术介绍
目前,如图7所示的手套1的基础针织品,基本上可以利用没有空针地使用编织宽 度内的织针的总针配置编织成平针编织组织。平针编织组织在横编机中分别使用夹着接受 编织线的供给的齿口对向的前后针床的织针,只用正面线圈进行编织。若将用各针床编织 的平针编织组织的针织品在编织宽度的两端连结,则可得到筒状的针织品。为了通过总针 配置编织具有伸縮性的手腕部2,公知的有将橡胶丝等作为辅助线插入平针编织品的方法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优选手腕部2将针织品本身变更为比平针编织组织更具有伸縮性 的罗纹编织组织进行编织。但是,罗纹编织组织需要交互编织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因此, 使用夹持齿口地对向的针床的两个织针。用一个 针床的织针编织正面线圈的罗纹组织的针 织品,用另一个针床的织针编织反面线圈。这时,用另一个针床的织针编织正面线圈的罗纹 编织组织的针织品,需要使通过一个针床的织针编织的反面线圈向另一个针床的空针移圈 并退避。为了能够进行这种退避,在各针床中在正面线圈的编织中使用的织针间,需要准备 用于退避反面线圈的编织空针,以及用于编织与通过对向的针床编织的正面线圈接续的反 面线圈的空针。因此,为了使手套1的其它部分用平针编织的组织编织,用罗纹编织组织编 织手腕部2,需要从总针配置向设置空针的抽针配置变更各针床中使用于编织的织针的配 置。 作为横编机的织针,有时具备开闭钩的滑块,且使用能够在滑块的前端的舌部预 置线圈的复合针。这种情况下,利用向舌的预置,再使用转接传送器(卜, > 》7 7 -夕-transfer jack)能够进行从总针配置增大编织宽度, 一边在织针间形成空针一边变更 为抽针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在毛衣的领口部分得到部分 的抽针配置的步骤。另外,也记载有即使不利用向舌的预置,只经由转接传送器也能够从总 针配置变更为抽针配置的意思。另外,伴随从抽针配置向总针配置的变更的、从由1X1罗 纹编织组织构成的底摆橡筋部分向平针编织组织的衣身的移动,只要将通过对向的针床的 织针编织的反面线圈向编织正面线圈的针床侧移圈即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 :(日本)实公昭33-0185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许第38630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许第29463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所示的从总针配置向抽针配置的变更,使形成首先形成的空针一侧的 线圈全部从暂时卡止的织针向转接传送床(卜,> ^ 7 7 - 夕《'7卜'transfer jack bed)等移动。在转接传送床上移动线圈, 一边使转接传送床每隔一圈进行移动, 一边每隔一 圈恢复线圈,由此能够扩大编织宽度,且每隔一圈形成空针。但是,即使扩大宽度也不会编织新的线圈。在扩大编织宽度时,编织线被伸縮。不形成新的线圈,因此,在作为已经编织 的线圈存在的被限制的线长范围内,在移圈时重复必要的编织线的伸縮时,有断线的危险。 因此,能够扩大编织宽度的线圈数量有限制。即使在专利文献2中,也不在筒状的针织品全 体,而只是在领口的部分进行从总针配置向抽针配置的变更,暂时向转接传送床移动的线 圈的剩余部分不形成空针地返回针床。 在图7的手套1中,只要预先编织手腕部2,则就和专利文献3同样,能够从罗纹组 织向平针编织组织的基础针织品移动。但是,在手套1中,必须进行5根指套分别编织完成 的处理。 平针编织组织的针织品即使由抽针配置也可以编织,因此,只要通过抽针配置编 织手套1的基础针织品,就能够确保用于通过罗纹组织等编织手腕部2的空针。但是,作为 基础针织品,只能编织与织针的排列间距相当规格的大约一半规格相当的粗糙手感的针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筒状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品,能够圆滑地从总针配置向抽针配置变更,没有断线或手感的变化。 本专利技术的筒状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其使用横编机,一边用对向的两个针床分别编织针织品,一边在编织宽度的两端连结,编织筒状的针织品,所述横编机具有夹着齿口对向 的至少一对针床,能够进行对向的针床间的扳花及移圈,并且,使用两个针床编织筒状的针 织品时,在对卡止于对向的针床的织针的钩的线圈没有影响的状态下,使由对向的一个针 床的织针卡止的线圈在齿口往复,向该一个针床的其它织针能够移动,其特征在于, 在从编织宽度内的织针间未生成空针的总针配置向编织宽度内的织针间生成空针的抽针配置变更各针床的编织时, 对通过各针床卡止的针织品分别分配送线口 , 在各针床,一边部分地形成线圈且停留于形成有送线口的线圈的附近,一边在对卡止于对向的针床的织针的钩的线圈没有影响的状态下,使从形成的线圈或与形成的线圈邻接的线圈到编织宽度的一端侧的所有线圈在齿口往复,使各线圈从卡止有该线圈的织针向与该一端侧邻接的织针分别移动,一边改变部分地形成线圈的位置,一边重复生成与形成的线圈邻接的空针, 依次在织针间生成空针。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为,在单一编织线圈横列内进行从所述总针配置向所述 抽针配置的变更。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为,在多个编织线圈横列内进行从所述总针配置向所述 抽针配置的变更。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为,在编织宽度的一侧和另一侧,均等地切换生成与所述 形成的线圈邻接的空针的方向。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为,每隔一圈进行所述部分的线圈的形成,每形成一圈线 圈时,进行生成所述空针的线圈的移动。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筒状针织品,其特征为,通过所述任一项所述的筒状针织品的编织方法编织。 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从总针配置向编织宽度内的织针间生成空针的抽针配置变更使用夹着齿口对向的至少一对针床的筒状针织品的编织时,对由各针床卡止的针织品分别分配送线口。在各针床,部分地形成线圈,且停留于形成有送线口的线圈的附近。在对卡止于对向的针床的织针的钩的线圈没有影响的状态下,使从形成的线圈或与形成的线圈邻接的线圈到编织宽度的一端侧的所有线圈在齿口往复,从卡止有各线圈的织针向与该一端侧邻接的织针分别移动,因此,能够生成与形成的线圈邻接的空针。在生成了与形成的线圈邻接的空针时,不仅在作为已经编织的线圈存在的被限制的线长的范围内,而且也包括停留于附近的从送线口供给的编织线地伸縮,因此,能够降低断线的危险。通过利用向复合针的舌的预置、转接传送床的使用等,能够按照对卡止于对向的针床的织针的钩的线圈不产生影响的方式进行线圈的移动,能够圆滑地从总针配置向抽针配置变更,没有断线或手感的变化。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单一编织线圈横列内进行用于从总针配置向抽针配置的变更的线圈形成,因此,对针织品的外观几乎没有影响,能够从平针编织组织等变更为罗纹编织组织等。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多个编织线圈横列内进行从总针配置向所述抽针配置的变 更,因此,能够例如限制线圈的移动次数,或变更编织宽度。将线圈的移动次数的上限限定 在没有断线危险的范围内,移动次数超过上限时,只要能够进行编织线圈横列的追加,就能 够没有断线危险地进行从总针配置向抽针配置的变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筒状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其使用横编机,一边用对向的两个针床分别编织针织品,一边在编织宽度的两端连结,编织筒状的针织品,所述横编机具有夹着齿口对向的至少一对针床,能够进行对向的针床间的扳花及移圈,并且,使用两个针床编织筒状的针织品时,在对卡止于对向的针床的织针的钩的线圈没有影响的状态下,使由对向的一个针床的织针卡止的线圈在齿口往复,向该一个针床的其它织针能够移动,其特征在于,在从编织宽度内的织针间未生成空针的总针配置向编织宽度内的织针间生成空针的抽针配置变更各针床的编织时,对通过各针床卡止的针织品分别分配送线口,在各针床,一边部分地形成线圈且停留于形成有送线口的线圈的附近,一边在对卡止于对向的针床的织针的钩的线圈没有影响的状态下,使从形成的线圈或与形成的线圈邻接的线圈到编织宽度的一端侧的所有线圈在齿口往复,使各线圈从卡止有该线圈的织针向与该一端侧邻接的织针分别移动,一边改变部分地形成线圈的位置,一边重复生成与形成的线圈邻接的空针,依次在织针间生成空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道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