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0840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自行车1,包括车架2。所述车架2可沿着自身平面折叠,其中所述车架2包括头管3,所述头管3具有自行车前侧端容设前轮叉12,所述前轮叉12容设前轮13;后上叉5包括一端容设座管39;操作杆6与位于所述头管3的自行车后侧端接合于第一关节处50,与容设所述座管39的后上叉5一端38接合于第二关节处49,其中所述操作杆6当折叠自行车1位于骑乘位置时,相对所述后上叉5设置于自行车前侧;下管4与位于前述头管3的自行车前侧端接合于第三关节处18,并与相对于前述座管39一端的后上叉5一端接合于第四关节处24;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与第四关节处50、49、18、24使折叠自行车1分别由骑乘位置移动至滑移位置或由滑移位置移动至骑乘位置,容设前述座管39的后上叉5一端可分别沿着朝向头管3的方向117或远离头管3的方向119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折叠自行车
技术介绍
现今的折叠自行车必须满足各式各样骑乘者的需求。特别是自行车折叠后轻巧的 体积、如同可折叠机械装置一般的高刚度车架,其使得折叠自行车方便收折。众所周知的,折叠自行车于现有技术中仅能以不完善的技术来满足以上的需求。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良式的折叠自行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1,其中描述折叠自行车的特征,可解决此现有技术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可于其自身平面折叠,其中车架包括头 管,所述头管具有自行车前侧端容设前轮叉,所述前轮叉容设前轮;后上叉包括一端容设座 管;操作杆与位于前述头管的自行车后侧端接合于第一关节处,并与容设前述座管的后上 叉一端接合于第二关节处,其中当折叠自行车位于骑乘位置,连接后上叉的操作杆设于自 行车前侧;下管与位于前述头管的自行车前侧端接合于第三关节处,并与相对于座管一端 的后上叉一端接合于第四关节处;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与第四关节处分别使折叠自行车由 骑乘位置移动到滑移位置,容设前述座管的后上叉一端分别可沿着朝向或远离头管的方向 旋转。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基于当后上叉与座管可同时朝头管转动时,折叠自行车体积能够达 到便利携带的状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优点与改良将描述于附属项中。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端」,可同样被理解为端段。本专利技术中提到「支撑」,可被理解为一个加长的连接件。在更佳的实施状态下,支撑 件可实施为管体。配件或支撑件可在适当的地方,形成分叉。本专利技术的头管可具有前管用来支撑前轮叉,所述前轮叉容设前轮。根据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折叠自行车另外包括后轮叉容设后轮,并与位于下管的 自行车后侧端接合于第五关节处,后轮支撑与位于头管的自行车后侧端接合于第六关节 处,并与后轮叉接合于第七关节处。其中当容设座管的后上叉分别朝着头管或远离头管的 方向旋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与第七关节处使后轮可分别沿着朝向或远离 前轮的方向转动。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当所述容设座管的后上叉上端朝向头管转动,同时后轮亦朝前 轮转动。此时折叠自行车位于滑移位置,表示前轮与后轮均与地面接触,并可同时转动。骑 乘者于此状态操作自行车手把滑移或驾驶折叠自行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折叠自行车在滑移位置提供轻巧的体积,让骑乘者在狭窄的空间(像是地下铁或月台)中方便携带折叠自行车, 其中骑乘者仅需滑动折叠自行车而不一定需要搬运,然而先前技术的折叠自行车在折叠状 态中,得需要骑乘者搬运才能移动。本专利技术折叠自行车的另一最佳实施例,下管具有一端段朝向头管弯折并与后上叉 接合。所述弯折的端段具有分叉,本实施例中,后上叉朝向头管转动,使后上叉的全部长度 平行头管且靠近头管。本专利技术折叠自行车的另一最佳实施例,凸柄由弯折端段突出,且后轮叉与所述凸 柄接合。此优点使后轮叉可大范围的朝自行车前侧的方向转动,由此,后轮能够尽可能的靠 近前轮。所述凸柄使后轮叉几乎相对下管平行设置。本专利技术折叠自行车的另一最佳实施例,后上叉具有叉状段,所述头管延伸穿过所 述叉状段。折叠自行车位于骑乘位置时,后上叉大致由下方延伸至头部(在本专利技术中「下方」 与「头部」是相对于地面比较而来)。因此,后上叉相交于头管,所述头管大致由自行车前侧 延伸至自行车后侧。为了提供高刚度的车架结构,后上叉具有分叉部且包围头管。当位于 后上叉的头部端朝头管的方向转动,所述头部端容设座管,后上叉能够不受限制的朝向头 管移动。本专利技术折叠自行车的另一改良进步优点为,头管包括一个凹陷,当折 叠自行车位 于骑乘位置时,所述操作杆可隐藏于所述凹陷中,以达成视觉美观的优点。本专利技术折叠自行车的另一最佳实施例,后上叉包括一个支撑件且头管包括一收纳 件,所述收纳件在平面上为封闭的形式,并大致延伸垂直于后上叉。因此,当位于骑乘位置, 因为行驶于颠簸的路面而在横向方向上造成的高负荷,可由连结于所述后上叉的自行车座 垫来承载。起初,支撑件与收纳件主要是用于避免,当骑乘者骑乘自行车登高的过程中,施加 力量于自行车座垫上让操作杆相对于头管向下转动,因而造成的后上叉旋转。另外,所述实 施例中的折叠自行车亦提供了在横向方向上的稳定度。所述支撑件为中空锥状,且所述收纳件为锥状,其中折叠自行车位于骑乘位置时, 支撑件与收纳件相互配合。通过实施例中的支撑件与收纳件,可承受横向的负荷与骑乘者 重量造成的负担。本专利技术折叠自行车的另一最佳实施例,折叠自行车包括自行车载物架与至少一个 载物支架,其中自行车载物架与后上叉接合于第八关节处,所述载物支架与头管一端接合 于第九关节处,并与自行车载物架接合于第十关节处。其中第八、第九与第十关节处使得位 于骑乘位置与滑移位置中的自行车载物架大致上彼此平行。因此,这可确保当折叠自行车由骑乘位置移动到滑移位置时,骑乘者的随身行李 可夹持于自行车载物架上,不会随意的滑动甚至离开自行车载物架。这对于需要固定袋子 于自行车载物架上的骑乘者特别有帮助。本专利技术折叠自行车的另一最佳实施例,当折叠自行车位于骑乘位置时,后上叉可 通过将连结件锁固而包围所述头管,所述连结件位于后上叉,且后上叉可松开,在车架的平 面上,则后上叉沿第一转动位置朝向头管旋转,并通过松开所述连结件使折叠自行车位于 滑移位置。当所述连结件位于锁固位置时,可避免后上叉相对于头管转动。所述连结件使转动车架变为简单方便,当骑乘位置时,所述连结件为固定而不易活动的,而当滑移位置时,则可折叠。本专利技术折叠自行车的另一改良进步优点为,所述连结件包括释放把手与钩部,所 述释放把手接合于后上叉,而所述钩部邻近于所述释放把手。其中所述钩部啮合一个栓,所 述栓位于头管且通过沿着第二转动方向旋转所述钩部而锁固所述连结件,另外通过沿着第 一转动方向旋转所处钩部来释放所述栓,并使所述连结件松开。此种类型的连结件在结构 上,能够方便地相对于后上叉锁固头管,这表示,所述头管、下管与后上叉提供一个坚固的 三角结构。此外,当骑乘者通过所述释放把手沿着第一转动方向旋转并松开所述连结件时, 所述钩部与所述栓脱离;且当骑乘者进一步沿着第一转动方向操作所述释放把手,后上叉 亦沿着第一转动方向旋转,这表示容设座管的后上叉一端朝向头管转动。因此,本专利技术优点 为骑乘者仅需要操作一个步骤。以下叙述中则表示为「单一操作」,用来将折叠自行车由 骑乘位置移动至滑移位置。举例来说,骑乘者操作时手不需要离开自行车手把。本专利技术折叠自行车的另一改良进步优点为,所述释放把手、钩部与栓相互配合如 同一个上止点机构。因此,避免钩部自动脱离于栓。本专利技术折叠自行车的另一改良进步优点为,在第一转动方向上,一个弹簧提供所 述钩部预张力。此优点为,当后上叉以第一转动方向旋转,使得当折叠自行车由滑移位置移 至骑乘位置时定位所述钩部,而钩部尖端接触所述栓,而所述尖端滑移覆盖并包围所述栓, 因此后上叉被扣紧,避免后上叉自然旋转朝滑移位置返回。此外,操纵折叠自行车也更为简易ο本专利技术折叠自行车的另一改良进步优点为,后上叉具有挡止件,已释放的连结件 在第一转动方向上朝所述挡止件撞击。骑乘者操作所述释放把手将折叠自行车由骑乘位置 移动至滑移位置,所述连结件松开后,欲使后上叉相对于车架旋转,而不需要沿着纵向方向 拉动所述释放把手时,骑乘者将感受符合人体工学的好处。若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可沿着自身平面折叠,所述车架包括:头管,所述头管包括自行车前侧端容设前轮叉,所述前轮叉容设前轮;后上叉包括一端容设座管;操作杆与位于所述头管的自行车后侧端接合于第一关节处,且与容设所述座管的后上叉一端接合于第二关节处,其中当折叠自行车位于骑乘位置时,所述操作杆对应于后上叉装设于自行车前侧;且下管与位于头管的自行车前侧端接合于第三关节处,并与相对于所述座管一端的后上叉一端接合于第四关节处;其中第一关节处、第二关节处、第三关节处与第四关节处分别使折叠自行车由骑乘位置移动至滑移位置或由滑移位置移动至骑乘位置,容设座管的所述后上叉一端可分别沿着朝向或远离头管的方向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7-8-9 102007037648.2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可沿着自身平面折叠,所述车架包括头管,所述头管包括自行车前侧端容设前轮叉,所述前轮叉容设前轮;后上叉包括一端容设座管;操作杆与位于所述头管的自行车后侧端接合于第一关节处,且与容设所述座管的后上叉一端接合于第二关节处,其中当折叠自行车位于骑乘位置时,所述操作杆对应于后上叉装设于自行车前侧;且下管与位于头管的自行车前侧端接合于第三关节处,并与相对于所述座管一端的后上叉一端接合于第四关节处;其中第一关节处、第二关节处、第三关节处与第四关节处分别使折叠自行车由骑乘位置移动至滑移位置或由滑移位置移动至骑乘位置,容设座管的所述后上叉一端可分别沿着朝向或远离头管的方向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后轮叉容设后轮,并与位于下管的自 行车后侧端接合于第五关节处,后轮支撑与位于头管的自行车后侧端接合于第六关节处, 并与后轮叉接合于第七关节处;其中当容设座管的后上叉分别朝着头管或远离头管的方向 旋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与第七关节处使后轮可分别沿着朝向或远离前轮 的方向转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下管具有一端段朝向头管弯折并 与后上叉接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凸柄由弯折端段突出,且后轮叉与所 述凸柄接合。5.如前述权利要求其中任一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后上叉具有叉状段,所述 头管延伸穿过所述叉状段。6.如前述权利要求其中任一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管包括一个凹陷, 当折叠自行车位于骑乘位置时,所述操作杆可隐藏于所述凹陷中7.如前述权利要求其中任一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后上叉包括一个支撑件 且头管包括一收纳件,所述收纳件在平面上为封闭的形式,并大致延伸垂直于后上叉。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中空锥状,且所述收纳 件为锥状,其中折叠自行车位于骑乘位置时,支撑件与收纳件相互配合。9.如前述权利要求其中任一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自行车载物架与至 少一个载物支架,其中自行车载物架与后上叉接合于第八关节处,所述载物支架与头管一 端接合于第九关节处,并与自行车载物架接合于第十关节处;其中第八、第九与第十关节处 使得位于骑乘位置与滑移位置中的自行车载物架位于大致平行的位置或当折叠自行车位 于竖立状态时,沿着朝向折叠自行车后方的方向。10.如前述权利要求其中任一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当折叠自行车位于骑乘 位置时,后上叉可通过将连结件锁固而包围所述头管,所述连结件位于后上叉,且后上叉可 松开,在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丁赫敦克里斯丁毕区
申请(专利权)人:极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