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79355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踏板,包含一个实质上呈U字型的踏框单元,及一个安装于自行车上的台座,所述踏框单元包括一对定位销柱、一对弹性元件、一对推抵件、一对枢转销柱,及分别开设于枢转销柱的端面的一对定位沟,所述台座包括分别对应定位销柱开设的一对定位槽、分别对应推抵件形成于外端面的一对圆弧状受推面、分别对应枢转销柱开设的一对滑槽,及分别对应定位沟形成于滑槽内的一对定位嵌条,弹性元件具有方向恒向所述台座的弹性回复力,通过用脚向内踢动踏框单元,使定位销柱脱离定位槽、定位嵌条脱离定位沟,且由于所述受推面呈圆弧状,让踏框单元顺畅地由使用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零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踏板
技术介绍
自行车左右两侧突出的踏板造成收折时的不便,针对此缺点,中国台湾专利第 304493号提出一种折叠式踏板,欲折叠时,将踏板主体往内推,使短轴柱移至缺口处以脱离 踏板主体,踏板主体以长轴柱为枢转点相对中座收折。但前述专利案的缺口若受到泥土、碎石等脏污堵塞,将使得短轴柱无法进出缺口, 进而造成无法收折或无法回复使用的问题。另外在回复至使用状态时,须压缩张力弹簧,并 确认短轴柱对准缺口,才可回复至使用状态,无法简便地操作。此外,前述专利案供反光片安装的槽与长槽孔重叠,所以踏板主体的厚度因此变 薄,进而降低踏板主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结构稳固的折叠踏板。本技术的折叠踏板包含一踏框单元及一台座,所述踏框单元包括一实质上呈 U字型的本体、一对弹性元件及一对推抵件,所述本体具有沿长方向设置的一对侧架、分别 邻近U字型开口处形成于侧架上的一对定位销柱、分别形成于侧架上的一对容室部、连通 所述一对容室部的一对开口、分别形成于定位销柱与容室部之间的一对枢转销柱、分别形 成于所述枢转销柱端面的一对圆盘,及分别沿长方向开设于圆盘上的一对定位沟,所述一 对弹性元件分别容装于容室部中,所述一对推抵件分别安装于所述一对弹性元件一端,且 由所述开口凸出于容室部外,所述台座供所述踏框单元枢设,包括分别对应定位销柱开设 的一对定位槽、分别对应推抵件形成于外端面的一对圆弧状受推面、分别对应枢转销柱开 设的一对滑槽、分别对应圆盘开设的一对深滑槽及分别对应定位沟形成于深滑槽内的一 对定位嵌条,所述深滑槽的宽度与圆盘的径宽配合,其中,所述受推面供所对应的推抵件推 抵,且所述弹性元件具有恒将所对应的定位销柱与定位沟推向所述台座定位槽与定位嵌条 的弹性回复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一对圆盘在深滑槽中滑移枢转,使所述一 对定位销柱、定位嵌条可脱离地嵌设于定位槽、定位沟,而由于所述受推面呈圆弧状,让所 述踏框单元相对所述台座在折叠或使用状态之间顺畅地转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折叠踏板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较佳实施例一个踏框单元与一个台座的组合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2中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本较佳实施例一个踏框单元的本体的剖视图;图7是本较佳实施例一个台座的侧视图;图8是类似图4的一剖视图,说明本较佳实施例的折叠状态。图中1.踏框单元;11.本体;111.侧架;112.定位销柱;113.凹口;114.容室部; 115.开口 ;116.枢转销柱;117.圆盘;118.定位沟;119.前承靠平面;12.弹性元件;120. 后承靠平面;13.推抵件;14.端盖;15.反光板;16.加强销;2.台座;21.定位槽;22.铆 钉;23.受推面;24.滑槽;25.深滑槽;26.定位嵌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折叠踏板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踏框单元1及一 个台座2。所述踏框单元1包括一个实质上呈U字型的本体11、一对弹性元件12、一对推抵 件13、一对端盖14、一对反光板15及一对加强销16。参阅图1、图3与图6,所述本体11具有沿长方向设置的一对侧架111、分别邻近U 字型开口处形成于侧架111上的一对定位销柱112、分别垂直长方向形成于定位销柱112前 侧的一对凹口 113、分别远离U字型开口处形成于侧架111上的一对容室部114、分别连通 所述一对容室部114的一对开口 115、分别形成于定位销柱112与容室部114之间的一对枢 转销柱116、分别形成于所述枢转销柱116端面的一对圆盘117、分别沿长方向开设于圆盘 117上的一对定位沟118、平行长方向分别形成于枢转销柱116上下两侧面的两前承靠平面 119,及平行长方向分别形成于定位销柱112上下两侧面的两后承靠平面120。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一对定位销柱112彼此相对设置,所述一对枢转销柱116同 样彼此相对设置。所述一对弹性元件12为压缩弹簧,沿着长方向安装于所述一对容室部 114中,该对弹性元件12的前端抵靠于所述一对推抵件13,后端抵靠于所述一对端盖14。 其中,所述一对推抵件13由所述一对开口 115凸出容室部114外并推抵于所述台座2上, 且该对推抵件13的前端面呈平面。所述一对端盖14卡设于所述本体11上且由后方封闭 所述一对容室部114,并将所述一对反光板15限位安装于所述一对侧架111的外侧。所述 一对加强销16由金属材料制成,在所述本体11射出时埋入,且位于所述一对枢转销柱116 中,用于加强该对枢转销柱116的强度。参阅图1与图7,所述台座2用于安装于自行车的曲柄(图未示)上且供所述踏框 单元1枢设,所述台座2包括对应定位销柱112开设的一对定位槽21、分别贯穿所述一对定 位槽21安装的一对铆钉22、对应推抵件13形成于外端面的一对圆弧状受推面23、对应枢 转销柱116开设的一对滑槽24、对应圆盘117开设的一对深滑槽25,及对应定位沟118并 形成于深滑槽25内的一对定位嵌条26。参阅图1、图3、图4与图6,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一对滑槽24与定位槽21连 通,所述一对铆钉22在使用状态下嵌设于所述一对定位销柱112上的凹口 113中,所述一 对滑槽24的宽度小于深滑槽25的宽度,所述一对枢转销柱116上的前承靠平面119的间 距与所述一对滑槽24的宽度相互配合,所述一对深滑槽25的宽度与所述一对圆盘117的径宽相互配合,所述一对定位销柱112上的后承靠平面120的间距与所述一对定位槽21的 宽度相互配合,所述一对定位嵌条26的端面呈圆弧状,利于其顺畅地滑入所述一对定位沟 118 中。参阅图1与图3,在组装本较佳实施例时,所述踏框单元1的组装方式为先将所述 一对推抵件13、弹性元件12依序装入所述一对容室部114中,且将所述一对反光板15放 置于所述一对侧架111的外侧面,再利用所述一对端盖14将所述一对容室部114的后方封 闭,并将所述一对弹性元件12与反光板15安装固定,所述台座2与所述踏框单元1的组装 方式为先将所述一对枢转销柱116套入所述台座2的滑槽24中,再打入所述一对铆钉22, 以避免该对枢转销柱116脱离所述台座2并补强所述台座2,整体组装过程省力、快速又便 利。参阅图3、图4与图5,在使用状态下,所述踏框单元1的定位销柱112与枢转销柱 116分别位于所述台座2的定位槽21与滑槽24中,所述一对圆盘117位于所述一对深滑 槽25中,所述台座2的定位槽21供所述后承靠平面120承靠、滑槽24供所述前承靠平面 119承靠,所述踏框单元1借所述一对弹性元件12的弹性回复力恒推抵所述台座2,将所述 一对定位销柱112保持于定位槽21中、所述一对定位销柱112上的凹口 113推向铆钉22、 所述一对定位沟118推向定位嵌条26,此时,由于所述一对推抵件13的端面为平面,与所述 台座2的受推面23之间为线接触。参阅图4与图8,在由使用状态转换至折叠状态时,可用脚朝内踢所述踏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踏板,包含:一个踏框单元以及一个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框单元包括一个实质上呈U字型的本体、一对弹性元件及一对推抵件,所述本体具有沿长方向设置的一对侧架、分别邻近U字型开口处形成于侧架上的一对定位销柱、分别形成于相应侧架上的一对容室部、分别连通相应容室部的一对开口、分别形成于相应定位销柱与容室部之间的一对枢转销柱、分别形成于相应枢转销柱端面的一对圆盘,及沿长方向分别开设于相应圆盘上的一对定位沟;所述一对弹性元件分别容装于相应容室部中,所述一对推抵件分别安装于相应弹性元件的一端,且由相应开口凸出于相应容室部外;所述台座供所述踏框单元枢设,包括分别对应定位销柱开设的一对定位槽、分别对应推抵件形成于外端面的一对圆弧状受推面、分别对应枢转销柱开设的一对滑槽、分别对应圆盘开设的一对深滑槽及分别对应定位沟形成于深滑槽内的一对定位嵌条,所述深滑槽的宽度与圆盘的径宽配合,其中,所述受推面分别供相应推抵件推抵,且所述弹性元件具有恒将所述定位销柱与定位沟推向所述台座的定位槽与定位嵌条的弹性回复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折叠踏板,包含一个踏框单元以及一个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框单元包括一个实质上呈U字型的本体、一对弹性元件及一对推抵件,所述本体具有沿长方向设置的一对侧架、分别邻近U字型开口处形成于侧架上的一对定位销柱、分别形成于相应侧架上的一对容室部、分别连通相应容室部的一对开口、分别形成于相应定位销柱与容室部之间的一对枢转销柱、分别形成于相应枢转销柱端面的一对圆盘,及沿长方向分别开设于相应圆盘上的一对定位沟;所述一对弹性元件分别容装于相应容室部中,所述一对推抵件分别安装于相应弹性元件的一端,且由相应开口凸出于相应容室部外;所述台座供所述踏框单元枢设,包括分别对应定位销柱开设的一对定位槽、分别对应推抵件形成于外端面的一对圆弧状受推面、分别对应枢转销柱开设的一对滑槽、分别对应圆盘开设的一对深滑槽及分别对应定位沟形成于深滑槽内的一对定位嵌条,所述深滑槽的宽度与圆盘的径宽配合,其中,所述受推面分别供相应推抵件推抵,且所述弹性元件具有恒将所述定位销柱与定位沟推向所述台座的定位槽与定位嵌条的弹性回复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的定位嵌条的端面呈圆弧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的滑槽与定位槽连通,该台 座还包括分别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庆育
申请(专利权)人:池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