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种特异性的双特异性结合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71526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30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肽,其包括能够结合到人类和非黑猩猩灵长类CD3(ε)链的表位的第一人类结合域和能够结合到人类和/或非黑猩猩灵长类的EGFR、Her2/neu或IgE的第二结合域,还涉及生产所述多肽的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编码所述多肽的核酸、包括所述核酸的载体和包括所述载体的宿主细胞。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括所述多肽及所述多肽的医疗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肽,其包括能够结合到人类和非黑猩猩灵长类CD3(ε)的表位的第一人类结合域和能够结合到人类和/或非黑猩猩灵长类的EGFR、Her2/neu或IgE的第二结合域,还涉及生产所述多肽的过程。本发明进一步涉及编码所述多肽的核酸、包括所述核酸的载体和包括所述载体的宿主细胞。在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括所述多肽及所述多肽的医疗用途。T细胞的识别通过克隆型分布的αβ和γδT细胞受体(TcR)介导,所述T细胞受体与肽MHC(pMHC)的肽负载分子相互作用(Davis&Bjorkman,Nature 334(1988),395-402)。所述TcR的抗原特异性链不具有信号传导域,但代替地与保守的多亚基信号传导器CD3偶合(Call,Cell111(2002),967-979,Alarcon,Immunol.Rev.191(2003),38-46,MalissenImmunol.Rev.191(2003),7-27)。TcR的连接直接传达至信号传导器的机制仍然是T细胞生物学上的一个根本问题(上述引文中的Alarcon;Davis,Cell 110(2002),285-287)。显而易见,持续的T细胞响应包括共同受体接合、TcR低聚和在免疫突触中的TcR-pMHC复合体的高级排列(Davis&vander Merwe,Curr.Biol.11(2001),R289-R291,Davis,Nat.Immunol.4(2003),217-224)。然而,非常早的TcR信号传导在不存在这些事件时发生,并可包括配体诱导的CD3ε构象变化(上述引文中的Alarcon,上述引文中的Davis(2002),Gil,J.Biol.Chem.276(2001),11174-11179,Gil,Cell 109(2002),901-912)。所述信号传导复合体的ε、γ、δ和ζ亚基互相缔合以形成CD3的ε-γ异二聚体、CD3的ε-δ异二聚体和CD3的ζ-ζ同二聚体(上述引文中的Call)。各种研究表明,所述CD3分子对于αβTcR适当的细胞表面表达和正常的T细胞发育是重要的(Berkhout,J.Biol.Chem.263(1988),8528-8536,Wang,J.Exp.Med.188(1998),1375-1380,Kappes,Curr.Opin.Immunol.7(1995),441-447)。小鼠CD3的εγ异二聚体胞外-->域片段的溶液结构显示,所述εγ亚基都是C2-set Ig域,所述域相互作用以形成不常见的边对边二聚体构型(Sun,Cell 105(2001),913-923)。虽然富含半胱氨酸的主干(stalk)看上去在驱使CD3二聚化上扮演重要角色(上述引文中的Su,Borroto,J.Bicl.Chem.273(1998),12807-12816),但是通过CD3ε和CD3γ的细胞外域的相互作用足以将这些蛋白质与TcRβ组合(Manolios,Eur.J.Immunol.24(1994),84-92,Manolios&Li,Immunol.Cell Biol.73(1995),532-536)。尽管仍然有争议,但所述TcR的优势化学计量学最可能包括一个αβTcR、一个CD3的εγ异二聚体、一个CD3的εδ异二聚体和一个CD3的ζζ同二聚体(上述引文中的Call)。鉴于人CD3的εγ异二聚体在所述免疫响应中的核心作用,这个结合到治疗抗体OKT3的复合体的晶体结构最近被阐明(Kjer-Nielsen,PNAS 101,(2004),7675-7680)。若干治疗策略通过靶向TcR信号传导、特别是临床上广泛用于免疫抑制方案的抗人CD3的单克隆抗体(mAb)来调整T细胞免疫性。CD3特异性小鼠mAb OKT3是第一个被许可用于人类的mAb(Sgro,Toxicology105(1995),23-29)并且被作为免疫抑制剂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移植(Chatenoud,Clin.Transplant 7(1993),422-430,Chatenoud,Nat.Rev.Immunol.3(2003),123-132,Kumar,Transplant.Proc.30(1998),1351-1352)、1型糖尿病(上述引文中的Chatenoud)和牛皮癣(Utset,J.Rheumatol.29(2002),1907-1913)。此外,抗CD3的mAb可诱导部分的T细胞信号传导和克隆无反应性(Smith,J.Exp.Med.185(1997),1413-1422)。OKT3在文献中已被描述为有效力的T细胞促细胞分裂剂(Van Wauve,J.Immunol.124(1980),2708-18)和有效力的T细胞杀手(Wong,Transplantation 50(1990),683-9)。OKT3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展现这两种活性;在导致细胞因子释放的T细胞早期激活之后,进一步施用时,OKT3在后来阻断所有已知的T细胞功能。正是由于这后来对T细胞功能的阻断,OKT3得以作为免疫抑制剂如此广泛应用在治疗方案中以减少或甚至消除同种异体移植组织排斥。OKT3最可能通过阻断所有T细胞的功能而逆转同种异体移植组织排-->斥,T细胞在急性排斥中扮演主要角色。OKT3与人类T细胞膜中的CD3复合体反应并阻断其功能,所述CD3复合体与T细胞的抗原识别结构(TCR)缔合并且对于信号转导是必需的。哪个TCR/CD3的亚基与OKT3结合已经成为多项研究的主题。尽管一些证据表明OKT3对TCR/CD3复合体ε亚基的特异性(Tunnacliffe,Int.Immunol.1(1989),546-50;Kjer-Nielsen,PNAS 101,(2004),7675-7680)。进一步的证据已经表明,OKT3与TCR/CD3复合体的结合需要这复合体的其他亚基的存在(Salmeron,J.Immunol.147(1991),3047-52)。对CD3分子有特异性的其他众所周知的抗体被列于Tunnacliffe,Int.Immunol.1(1989),546-50。如上所述,这样的CD3特异性抗体能够诱导多种T细胞响应,例如淋巴因子的产生(Von Wussow,J.Immunol.127(1981),1197;Palacious,J.Immunol.128(1982),337)、增殖(Van Wauve,J.Immunol.124(1980),2708-18)和抑制性T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肽,其包括能够结合到人类和非黑猩猩灵长类CD3ε(ε)链的表位的第一结合域和能够结合到人类和/或非黑猩猩灵长类的EGFR、Her2/neu或IgE的第二结合域,其中所述表位是包括在由SEQ ID NO.2、4、6或8组成的组中的氨基酸序列的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EP 2007-4-3 07006990.1;EP 2007-4-3 07006988.5;US 21.一种多肽,其包括能够结合到人类和非黑猩猩灵长类CD3ε(ε)
链的表位的第一结合域和能够结合到人类和/或非黑猩猩灵长类的EGFR、
Her2/neu或IgE的第二结合域,其中所述表位是包括在由SEQ ID NO.2、
4、6或8组成的组中的氨基酸序列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能够结合到人类和非黑猩
猩灵长类CD3ε(ε)链的表位的第一结合域是人类来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能够结合到
人类和非黑猩猩灵长类CD3ε链的表位的第一结合域包括VL区域,所述
VL区域包括选自如下的CDR-L1、CDR-L2和CDR-L3:
(a)SEQ ID NO.27所示CDR-L1、SEQ ID NO.28所示CDR-L2和
SEQ ID NO.29所示CDR-L3;
(b)SEQ ID NO.117所示CDR-L1、SEQ ID NO.118所示CDR-L2
和SEQ ID NO.119所示CDR-L3;以及
(c)SEQ ID NO.153所示CDR-L1、SEQ ID NO.154所示CDR-L2
和SEQ ID NO.155所示CDR-L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能够结合到
人类和非黑猩猩灵长类CD3ε链的表位的第一结合域包括VH区域,其中
所述VH区域包括选自如下的CDR-H1、CDR-H2和CDR-H3:
(a)SEQ ID NO.12所示CDR-H1、SEQ ID NO.13所示CDR-H2和
SEQ ID NO.14所示CDR-H3;
(b)SEQ ID NO.30所示CDR-H1、SEQ ID NO.31所示CDR-H2和
SEQ ID NO.32所示CDR-H3;
(c)SEQ ID NO.48所示CDR-H1、SEQ ID NO.49所示CDR-H2和
SEQ ID NO.50所示CDR-H3;
(d)SEQ ID NO.66所示CDR-H1、SEQ ID NO.67所示CDR-H2和
SEQ ID NO.68所示CDR-H3;
(e)SEQ ID NO.84所示CDR-H1、SEQ ID NO.85所示CDR-H2和
SEQ ID NO.86所示CDR-H3;
(f)SEQ ID NO.102所示CDR-H1、SEQ ID NO.103所示CDR-H2
和SEQ ID NO.104所示CDR-H3;
(g)SEQ ID NO.120所示CDR-H1、SEQ ID NO.121所示CDR-H2
和SEQ ID NO.122所示CDR-H3;
(h)SEQ ID NO.138所示CDR-H1、SEQ ID NO.139所示CDR-H2
和SEQ ID NO.140所示CDR-H3;
(i)SEQ ID NO.156所示CDR-H1、SEQ ID NO.157所示CDR-H2
和SEQ ID NO.158所示CDR-H3;以及
(j)SEQ ID NO.174所示CDR-H1、SEQ ID NO.175所示CDR-H2
和SEQ ID NO.176所示CDR-H3。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能够结合到
人类和非黑猩猩灵长类CD3ε链的表位的第一结合域包括VL区域,所述
VL区域选自由SEQ ID NO.35、39、125、129、161或165所示VL区域
组成的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能够结
合到人类和非黑猩猩灵长类CD3ε链的表位的第一结合域包括VH区域,
所述VH区域选自由SEQ ID NO.15、19、33、37、51、55、69、73、87、
91、105、109、123、127、141、145、159、163、177或181所示VH区
域组成的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能够结合到
人类和非黑猩猩灵长类CD3ε链的表位的第一结合域包括选自由如下所组
成的组的VL区域和VH区域:
(a)SEQ ID NO.17或21所示VL区域和SEQ ID NO.15或19所示
VH区域;
(b)SEQ ID NO.35或39所示VL区域和SEQ ID NO.33或37所示
VH区域;
(c)SEQ ID NO.53或57所示VL区域和SEQ ID NO.51或55所示
VH区域;
(d)SEQ ID NO.71或75所示VL区域和SEQ ID NO.69或73所示
VH区域;
(e)SEQ ID NO.89或93所示VL区域和SEQ ID NO.87或91所示
VH区域;
(f)SEQ ID NO.107或111所示VL区域和SEQ ID NO.105或109
所示VH区域;
(g)SEQ ID NO.125或129所示VL区域和SEQ ID NO.123或127
所示VH区域;
(h)SEQ ID NO.143或147所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赛厄斯克林格托拜厄斯劳姆桃瑞丝芳苏珊娜曼高德罗曼基谢尔拉尔夫鲁特布瑟帕特里克霍夫曼彼得库菲
申请(专利权)人:米克罗麦特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