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殿坤专利>正文

冲击式脱硫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54138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击式脱硫除尘器,包括并排设置的并在上部形成串联的主筒和副筒,副筒下端设有出气口,所述主筒内设置有筒芯柱,主筒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喷射雾化器、湿式旋流层及干式旋流层,主筒下端的一侧设置有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筒下端的另一侧连通冲击式预脱硫除尘塔;本装置除尘脱硫复合在同一个设备内完成,节约占地、节省投资;除尘效率高、脱硫能力强;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操作简便、稳定性好;非金属花岗岩结构设备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烟气净化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冲击式脱硫除尘器
技术介绍
燃油或燃煤锅炉以及各种工业炉窑产生的烟气均需要净化处理后排放,就是因为 这类烟气中含有大量的SO2需要处理,目前已有各类脱离除尘器用于脱出烟气中的SO2,如 专利号为200720034676. 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 “一种高效脱硫除尘器”,其由并排设置的主 筒和副筒在上部串联构成,副筒下端有出气口,主筒内设置有筒芯柱,并在主筒内自下而上 设置有雾化器、湿式旋流板、干式旋流板,文丘里式烟道与主筒的下端一侧连通,主筒下端 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污口,连通主筒的文丘里式烟道的弊端在于,大量的烟尘由烟道进入主 塔后,极易造成主筒内的旋流板堵塞,主要是大量烟尘、含硫烟气进入旋流板后其含有大量 的灰尘堵塞旋流板,加之大量的硫存在,又极易造成结晶,而影响脱硫除尘器的正常运行, 实践证明旋流板堵塞的原因是烟尘净化度不够造成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式脱硫除尘器,利 用原文丘里式烟道处的空间,增设冲击式预脱硫除尘塔,首先进行冲击式预脱硫除尘,使烟 气中的尘被除去95%以上,二氧化硫被吸收80%左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进入主筒内的烟 气净化度。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冲击式脱硫除尘器,包括并排设置的并在上部形成串联的主筒和副筒,副筒下端 设有出气口,所述主筒内设置有筒芯柱,主筒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喷射雾化器、湿式旋流 层及干式旋流层,主筒下端的一侧设置有排污口,所述主筒下端的另一侧连通冲击式预脱 硫除尘塔;所述冲击式预脱硫除尘塔包括与所述主筒在下部连通的第二冲击室,第二冲击 室的顶部设置有喷射雾化器;第一冲击室与第二冲击室并排设置并在下部连通且在连通处 设置有倾斜的折流墙板,第一冲击室的顶部为进气口,并在顶部设置有喷射雾化器,第一冲 击室的肩部还设置有扰动喷水头。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在主筒的入口处连接有冲击式预脱硫除尘塔,锅炉来的烟气首先进入 第一冲击室,与其进口处设置的雾化喷射器喷射的高度雾化汽水进行顺流接触,使烟气降 温增湿,其中尘粒被增大、增湿、增重,在第一冲击室侧部安装扰动喷水头的扰动作用下,力口 速尘粒的增湿与增大,以较高的流速,直接冲击下部水面,使大量的尘和二氧化硫被初步脱 除,而后烟气在折流墙板的作用下,折流进入第二冲击室,与其上部下来的脱硫除尘液逆流 接触,从而进一步除去大量的尘和二氧化硫,此阶段可以达到尘除去95%以上,二氧化硫 脱除80 %以上,然后进入脱硫除尘器的主筒内,经过测试,烟气经过预脱硫除尘塔后,尘被 除去95%以上,二氧化硫被吸收80%左右,再经过主筒后烟气在喷射雾化器、筒芯柱及旋流板的作用下旋转上升进入湿式旋流板、脱硫除尘液在叶片及旋流板上形成的水膜受高速 烟气的冲击,在板内形成流化态,气液两相刷烈搅拌混合,增加了气液的传质过程,使烟气 中的残尘及二氧化硫更进一步得到脱除,实测除尘效率最高可达99. 5%以上,脱硫率可达 95%。除尘脱硫复合在同一个设备内完成,节约占地、节省投资;除尘效率高、脱硫能力 强;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操作简便、稳定性好;非金属花岗岩结构设备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图中标号1主筒,2副筒,3出气口,4筒芯柱,5喷射雾化器,6湿式旋流层,7干式 旋流层,8排污口,9冲击式预脱硫除尘塔,10第二冲击室,11第一冲击室,12进气口,13扰 动喷水头,14折流墙板。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冲击式脱硫除尘器,包括并排设置主筒1和副筒2, 均为天然花岗岩材质,主筒和副筒在上部形成串联,副筒下端设有出气口 3,主筒内设置有 筒芯柱4,主筒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喷射雾化器5、湿式旋流层6及干式旋流层7,主筒下 端的一侧设置有排污口 8,主筒下端的另一侧连通冲击式预脱硫除尘塔9。图1所示,冲击式预脱硫除尘塔9包括与主筒1在下部连通的第二冲击室10,第二 冲击室的顶部设置有喷射雾化器5 ;第一冲击室11与第二冲击室10并排设置并在下部连 通且在连通处设置有倾斜的折流墙板14,第一冲击室的顶部为进气口 12,并在顶部设置有 喷射雾化器5,第一冲击室的肩部还设置有扰动喷水头13。本技术的工作过程,结合图2,开启引风机,各种窑炉与工业锅炉出口含尘烟 气,首先与进气口 12处设置的喷射雾化器喷射的高度雾化汽水进行顺流接触,使烟气降 温增湿,其中尘粒被增大、增湿、增重,在扰动喷水头13喷水的扰动作用下,加速尘粒的增 湿与增大,以较高的流速,直接冲击下部水面,使大量的尘和二氧化硫被初步脱除,而后烟 气在折流墙板14的作用下,折流进入第二冲击室10,与其上部下来的脱硫除尘液逆流接 触,从而进一步除去大量的尘和二氧化硫,此阶段可以达到尘除去95%以上,二氧化硫脱除 80%以上,而后烟气由下部进入主筒1内,在喷射雾化器5、塔芯柱4及旋流板的作用下旋转 上升进入湿式旋流层6、脱硫除尘液在叶片及旋流板上形成的水膜受高速烟气的冲击,在板 内形成流化态,气液两相刷烈搅拌混合,增加了气液的传质过程,使烟气中的残尘及二氧化 硫更进一步得到脱除,实测除尘效率最高可达99. 5 %以上,脱硫率可达95 % (双碱法工艺 PH值约为7. 5时),彻底避免了干式旋流层汽水分离器堵塞的现象。在传统设计的除雾板 中,只解决除雾是远远不够的,在脱硫装置的总体设计中,要充分解决“液气比”的分配和水 环分布及爬升,水点的“气液共腾”水点的气溅及捕集等问题综合考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 凝结带水的问题,是设计关键所在,也就是要保证排烟气温度在露点温度以上,不产生任何 凝结现象,从根本上解决带水问题。权利要求冲击式脱硫除尘器,包括并排设置的并在上部形成串联的主筒(1)和副筒(2),副筒下端设有出气口(3),所述主筒内设置有筒芯柱(4),主筒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喷射雾化器(5)、湿式旋流层(6)及干式旋流层(7),主筒下端的一侧设置有排污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筒下端的另一侧连通冲击式预脱硫除尘塔(9);所述冲击式预脱硫除尘塔(9)包括与所述主筒(1)在下部连通的第二冲击室(10),第二冲击室的顶部设置有喷射雾化器(5);第一冲击室(11)与第二冲击室(10)并排设置并在下部连通且在连通处设置有倾斜的折流墙板(14),第一冲击室的顶部为进气口(12),并在顶部设置有喷射雾化器,第一冲击室的肩部还设置有扰动喷水头(1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击式脱硫除尘器,包括并排设置的并在上部形成串联的主筒和副筒,副筒下端设有出气口,所述主筒内设置有筒芯柱,主筒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喷射雾化器、湿式旋流层及干式旋流层,主筒下端的一侧设置有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筒下端的另一侧连通冲击式预脱硫除尘塔;本装置除尘脱硫复合在同一个设备内完成,节约占地、节省投资;除尘效率高、脱硫能力强;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操作简便、稳定性好;非金属花岗岩结构设备使用寿命长。文档编号B01D53/50GK201586475SQ201020100458公开日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冲击式脱硫除尘器,包括并排设置的并在上部形成串联的主筒(1)和副筒(2),副筒下端设有出气口(3),所述主筒内设置有筒芯柱(4),主筒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喷射雾化器(5)、湿式旋流层(6)及干式旋流层(7),主筒下端的一侧设置有排污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筒下端的另一侧连通冲击式预脱硫除尘塔(9);所述冲击式预脱硫除尘塔(9)包括与所述主筒(1)在下部连通的第二冲击室(10),第二冲击室的顶部设置有喷射雾化器(5);第一冲击室(11)与第二冲击室(10)并排设置并在下部连通且在连通处设置有倾斜的折流墙板(14),第一冲击室的顶部为进气口(12),并在顶部设置有喷射雾化器,第一冲击室的肩部还设置有扰动喷水头(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殿坤
申请(专利权)人:张殿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