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金河专利>正文

带自动装置的反作用力内打钓鱼钩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519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自动装置的反作用力内打钓鱼钩,包括自动控制部分、联动部分、内打钩部分,内打钩安装在钩架上,通过脑线与鱼线相连。鱼吞拉内打钩时,钩尖向外微张,并带动钩架、脑线向前运动,当消除脑线自由行程后,径向钩杆外端受脑线、鱼线制动,内打钩在杠杆原理作用下,钩尖把鱼的拉力反作用到鱼嘴内部,钩间距、钩尖穿刺强度与鱼拉动距离、力度同步并成正比。不用杆、浮、铊,不需人、机控制,能在水下独立地、自动地钓、游鱼,是多功能全新型钩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Fishing hook with reaction force of automatic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action force fishing hook with an automatic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automatic control part, a linkage part and an inner hook part. Laane fish swallow tick, hook tip to the micro, and drives the hook frame, the brain line moving forward, while eliminating the brain line free travel, the radial outer end by hook and line brain line braking, playing hook under the function of the lever principle, the anti pull hook tip to the mouth of the fish fish hook, hook tip spacing, puncture strength and fish pulling distance, and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intensity of synchronization. No bar, floating, thallium, without the need for human and machine control, under water can independently and automatically catch fish, is a new type of multifunctional hook,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钓鱼钩具。钓鱼中经常发现,鱼咬钩负疼激烈挣扎,往往会以数倍于体重的力量拉动鱼钩、鱼线。稍有不慎,则会造成钩直,钩线脱离、断线、折杆、鱼脱逃而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通常是两种一是提高垂钩技术,判断准确,动作恰到好处,及时收、放线、正确进行溜鱼。这就要求垂钓者经验丰富,技术娴熟,非初学乍钓者短时期所能掌握。二是提高钓具性能,如增加鱼杆强度,提高弹性等。随高科技的发展并被引入钓事活动,微机控制下的自动钓鱼器具固然反映灵敏,动作准确,但因其价格昂贵,难以普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使鱼的拉力为人类利用,转换成有利因素的全新型钩具。它不仅能在鱼吞拉时即改变钩间距,而且鱼的拉力愈大、反作用力愈大,内打钩则迅猛扩大钩间距,对鱼嘴内实施多点多方位强力穿刺。只要不超过鱼线强度,使鱼难以逃脱。它不但能独立地、自动地钓、游鱼,还能与现行钓具配用。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当鱼吞拉鱼钩时,鱼钩和联动部分前移,克服控制部分弹力及自由行程。因鱼线固定在岸上,它牵制脑线、钩杆顶端不能向前运动。所以,径向钩杆在杠杆原理作用下,带动轴向钩杆带钩端向外扩张,将鱼的拉力反作用到鱼的嘴内。本专利技术着眼点是如何利用鱼的拉力,只要拉紧固定好鱼线即可,所以对垂钓技术、钓具无任何特殊要求。虽结构简单,但能有效的使扩大钩间距的速度、内打钩尖对鱼穿制强度与鱼的拉动距离、拉力强度成正比,基本上同步进行。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附图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带自动装置的反作用力内打钓鱼钩主视图。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具体钩具的细节及工作情况。本专利技术包括自动控制部分、联动部分、内打钩部分,自动控制部分由弹簧(1)(或橡皮筋)、脑线(2)组成,联动部分由钩架(3)、金属丝(4)组成,内打钩部分由若干个内打钩(5)组成,内打钩(5)被金属丝(4)串连并安装在钩架(3)上、其径向钩杆通过脑线(2)与鱼线相连,弹簧(1)位于鱼线和钩架之间,后端系在鱼线上、前端与钩架(3)相连。弹簧(1)为钢丝绕制成的细圆柱型拉簧,其两端可分别与鱼线、钩架(3)相连。脑线(2)为线状物体,可连接鱼线和内打钩(5)并有一定自由行程。钩架(3)为后端直体圆柱体和前端空心圆盘被中段锥型薄壁空心套连在一起的整体,圆柱体后端面突起上有一径向通孔,可用于连接弹簧(1),圆盘外圆周面中间有一环状槽,可安装串连内打钩金属丝(4),外圆周面上还均匀的开有若干轴向深槽,用于安装内打钩(5),圆盘内圆周面及连接套呈外端口径大,内端口径小的圆锥型内凹,可用于装填引食。内打钩(5)为簿钢板冲压成型由钩尖、倒刺、轴向钩杆、径向钩杆连成整体的磁性异型钩,径向钩杆与轴向钩杆成垂直状态,径向钩杆轴线上并列开有两个通孔,中间通孔可被金属丝(4)串连安装在钩架上(3),顶端通孔可与游线(2)相连,钩尖与轴向钩杆夹角为20°-90°。金属丝(4)为细金属丝,可依次串连内打钩(5)径向钩杆中间通孔,并紧固在钩架(3)环状槽内。本专利技术有两种工作状态。待拉发状态首先向锥型内凹装填引食,将内打钩(5)向后推,使钩杆并拢,若干钩尖距离处于最小状态,向内打钩(5)装铒。甩动鱼线或用钓具将本专利技术钩具抛入水中,在甩动、飞行、溅落过程中,因脑线(2)较松有自由行程,弹簧伸张,承受本专利技术钩具和鱼铒惯性力保障内打钩(5)不被拉发,磁性使钩杆互相吸引处于并拢状态。落水后,因本专利技术重心靠后,保证内打钩(5)指向斜上方。拉发状态当鱼吞拉内打钩(5)时,内打钩(5)、钩架(3)、金属丝(4)均向箭头所指(6)前方运动,因内打钩(5)径向钩杆连接在金属丝(4)上,径向钩杆以金属丝(4)为轴做径向旋转。径向钩杆内端带动轴向钩杆、钩尖向外扩张增大钩尖距,而外端则同步向后运动。又因弹簧(1)、脑线(2)的后端被系在岸上的鱼线牵制,弹簧前端被钩架带动,被迫伸长,当鱼继续向箭头(6)前方拉动时,脑线自由行程消失,径向钩杆外端被脑线(2)、鱼线制动,其内端在杠杆原理作用下做向前旋转,并带动连体的轴向钩杆、钩尖向外扩张,鱼向箭头(6)前方拉动的距离越长,内打钩张角越大,钩间距越大。鱼的拉力越大,钩尖反作用到鱼嘴内部穿刺力量也就越大,从而较好的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游鱼功能是这样实现的当鱼的拉力减弱时,钩尖对鱼嘴内部反作用力亦减弱,鱼嘴内壁对钩尖的压力迫使内打钩轴向钩杆相应并拢,鱼的拉力再度增强时,本专利技术重复拉发状态工作过程,使鱼难以脱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钓鱼钩具,其特征是带自动装置的反作用力内打钓鱼钩,包括自动控制部分、联动部分、内打钩部分,自动控制部分由弹簧(1)(或橡皮筋)、脑线(2)组成,联动部分由钩架(3)、金属丝(4)组成,内打钩部分由若干个内打钩(5)组成,内打钩(5)被金属丝(4)串连并安装在钩架(3)上,其径向钩杆通过脑线(2)与鱼线相连,弹簧(1)位于鱼线和钩架之间,后端系在鱼线上,前端与钩架(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钓鱼钩具,其特征是带自动装置的反作用力内打钓鱼钩,包括自动控制部分、联动部分、内打钩部分,自动控制部分由弹簧(1)(或橡皮筋)、脑线(2)组成,联动部分由钩架(3)、金属丝(4)组成,内打钩部分由若干个内打钩(5)组成,内打钩(5)被金属丝(4)串连并安装在钩架(3)上,其径向钩杆通过脑线(2)与鱼线相连,弹簧(1)位于鱼线和钩架之间,后端系在鱼线上,前端与钩架(3)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钩具,其特征是弹簧(1)为钢丝绕制成的细圆柱型拉簧,其两端可分别与鱼线、钩架(3)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钩具,其特征是脑线(2)为线状物体,可连接鱼线和内打钩(5)并有一定自由行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钩具,其特征是钩架(3)为后端直体圆柱体和前端空心圆盘被中段锥型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河
申请(专利权)人:王金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