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共振宽带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35673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共振宽带天线,利用由折线(Meander)样式带状线或微带线构成的天线产生双共振,从而可接收较低频带无线通信服务信号,尤其是VHF频带中地面波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服务频带(174~216MHz)的信号。尤其是,可在较低频带利用无线通信服务的同时,较之一般螺旋(Heliacl)天线、单极(Monopole)天线或偶极(Dipole)天线,明显减少大小(长度),达到小型化的目的。另外,在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天线商品性及可靠性的同时,也可提高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天线的便携式终端及无线通信发收装置的商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共振宽带天线,尤其是一种利用由折线(Meander)样式 带状线或微带线构成的天线产生双共振,从而可接收较低频带无线通信服务信 号,尤其是VHF (Very High Frequency: 30~300MHz)频带中地面波T-DMB (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服务频带(174 216MHz)的信号的双共振 宽带天线。尤其是,可在较低频带利用无线通信服务的同时,较之一般螺旋(Heliacl) 天线、单极(Monopole)天线或偶极(Dipole)天线,明显减少大小,达到小型 化的目的,从而在提高本专利技术天线商品性及可靠性的同时,也可提高使用本发 明天线的便携式终端及无线通信发收装置的商品性。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通信技术,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开发并普及可随时随地与任何人进行语音及数据通信的各种便携式终端。另夕卜, 为提高便携式终端的便携性,开发出旨在达到便携式终端小型化目的的各种技 术(例如,高密度集成电路元件的开发或电子电路板小型化方法等),而且随着 便携式终端使用目的的多样化,开发出导航终端或因特网终端等执行各种功能 的终端。最近,随着利用VHF (Very High Frequency: 30~300MHz)频带的地面波 广播服务的普及,开发出能够接收这些地面波广播的便携式终端及天线。一般而言,可接收上述地面波广播的便携式终端天线,主要有螺旋(Heliacl) 天线、单极(Monopole)天线或偶极(Dipole)天线。但若考虑到利用较低频带的地面波广播的特点,利用上述天线接收地面波 广播服务时受到天线长度的限制,而这也将制约达到便携式终端小型化目的。尤其是,为获得宽带放射特性,天线的大小将变大,而这将给天线的小型 化和使用该天线的便携式终端的小型化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开发出可在低频带利用无线通信服务,且具备宽带特性的同时, 可达到小型化目的的天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双共振宽带天线,利用由折线(Meander)样式带状线或^^数带线构成的天线产生双共振,从而可接收 较低频带无线通信"良务信号,尤其是VHF (Very High Frequency: 30~300MHz) 频带中地面波T-DMB( 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服务频带(174 216MHz)的信号。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共振宽带天线,在可利用较低频带无 线通信服务的同时,较之一般螺旋(Heliacl)天线、单极(Monopole )天线或 偶极(Dipole)天线,明显减少大小,达到小型化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共振宽带天线,在提高本专利技术天线商 品性及可靠性的同时,也可提高使用本专利技术天线的便携式终端及无线通信发收 装置的商品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双共振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包 括第一辐射体,以折线(Meander)样式形成于电介质一侧面,为产生对应于 第一共振频率的共振而具备第一共振长度;第二辐射体,以折线样式形成于电 介质另一侧面,为与上述第一辐射体相互作用产生对应于第二共振频率的共振 而具备第二共振长度;接地部,形成于上述电介质的一侧面;连接部,形成于 上述电介质一侧面,与上述第二辐射体电连接;第一电感元件,连接上述连接 部和接地部;及供电部,形成于上述电介质一侧面,与上述第一辐射体及第二 辐射体电连接。因此,可利用一个天线,优先为折线(Meander)样式的天线,提供具备宽 带特性的小型天线。4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利用由折线(Meander)样式带状线或微带线构成的天线 产生双共振,从而可接收4交低频带无线通信服务(尤其是,利用VHF频带的地 面波T-DMB)的信号。另外,提供一种双共振宽带天线,在可利用较低频带无线通信服务的同时, 较之一般螺旋(Heliacl)天线、单极(Monopole)天线或偶极(Dipole)天线, 明显减少大小,达到小型化的目的。尤其是,通过在一个天线形成多个调谐部,可较容易将天线应用于不同便 携式终端。另外,在提高本专利技术天线商品性及可靠性的同时,也可提高使用本专利技术天 线的便携式终端及无线通信发收装置的商品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共振宽带天线一例结构图2为本专利技术双共振宽带天线另一例结构图3为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4为图2所示双共振宽带天线的驻波比曲线;图5为图2所示双共4展宽带天线的共振频率辐射图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双共振宽带天线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共振宽带天线一例结构图,包括第一辐射体10、第二辐射 体20、电介质30、接地部40、连接部50、第一电感元件61及供电部70,而上 述第一辐射体10和第二辐射体20为重复"匚,,字形的折线样式。如图4所述,上述第一辐射体10为产生对应于(A)的第一共振频率,例 如在包含于VHF频带的174MHz产生共振,是通过与上述第一电感元件61的 相互作用,在上述第一共振频率中产生共振。在此,上述相互作用是指相互之 间所产生的电、f兹作用中的至少一种。另外,通常为在174MHz产生共振,偶极天线具有入/2的约76cm的大小, 而单极天线具有入/4的约38cm的大小,但在本专利技术中,可通过以"匚"字形折 现样式形成第一辐射体10,实现电辐射图长度与单极天线相同,但全部天线长 度为13cm的第一共振长度。另外,可利用形成"匚"字形折线样式的弯折次数,调节共振频率及宽带 特性。如图4所述,上述第二辐射体20为产生对应于(B)的第二共振频率,例 如在包含于VHF频带的216MHz产生共振,是通过与上述第一辐射体10的相 互作用,在上述第二共振频率中产生共振。此时,上述第一辐射体IO和第二辐 射体20,起到与 一个单极天线相同的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天线通过上述第一辐射体10及第二辐射体20所产生的双共 振,具有可利用图4所示-10dB以下区间频率的宽带特性,即利用图4的点"A" 的频率和点"B,,的频率之间频率。上述电介质30,设置于上述第一辐射体10及第二辐射体20之间,而上述 电介质30可根据需要选择各种类型。另外,通过电介质30与上述第一辐射体 10及第二辐射体20的相互作用,达到缩短电长度的目的。上述接地(Ground)部40及连接部50,形成于上述电介质30的一側面, 较佳为与上述第一辐射体IO相同的平面,上述接地部40与上述连接部50电连 接,而上述连接部50与第二辐射体20电连接。在此,上述连接部50和第二辐 射体20,电连接至金属材料的连接部件(Via) 51。另外,上述接地部40及连4妾部50,通过上述第一电感元件61电连接,而 上迷供电部70连接至同轴电缆等供电部件(未图示),形成发收信号的传送线。另外,在设计时,上述"t妄地部40被设计为具有无限大小的状态,但因实际 上要连接至便携式终端,因此其大小受到限制。这时,接地部40可能会对第一 辐射体IO及第二辐射体20产生影响。为防止上述现象,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电感元件电连接上述第一辐射体10和连 接部50,且利用电感元件电连接上述接地部40和供电部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共振宽带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辐射体,以折线(Meander)样式形成于电介质一侧面,为产生对应于第一共振频率的共振而具备第一共振长度;第二辐射体,以折线样式形成于电介质另一侧面,为与上述第一辐射体相互作用产生对应于第二共振频率的共振而具备第二共振长度;接地部,形成于上述电介质的一侧面;连接部,形成于上述电介质一侧面,与上述第二辐射体电连接;第一电感元件,连接上述连接部和接地部;及供电部,形成于上述电介质一侧面,与上述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秉勋成元模崔在薰全承吉柳洸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EMW天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