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摇杆在变速器中的布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30760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挡摇杆(1)在变速器的机壳中的布置,变速器具有滑动套筒(2)和操纵杆(3),其中,换挡摇杆(1)相对于机壳可围绕回转轴回转地安装、可以通过操纵杆(3)操作、并借助于滑块(6、7)嵌合到滑动套筒(2)的环形槽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回转轴基本垂直,并且换挡摇杆(1,11)具有至少一个在垂直布置的回转轴外部布置的支承元件(9),支承元件支承在操纵杆(3)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换挡摇杆在变速器的机壳 中的布置。
技术介绍
换挡摇杆是公知的用来在变速器中换挡的换挡元件。换挡摇杆为 弧形或叉形,并可相对于变速器机壳回转地安装。换挡摇杆与滑块嵌 合到操纵杆或滑动套筒的环形槽中,操纵杆或滑动套筒换到需要的档 位。换挡摇杆的操作通过换挡滑杆或换挡叉轴来实现,换挡滑杆或换 挡叉轴纵向可滑动地布置在变速器的机壳内,并通过耦合连接与换挡 摇杆相连。由此得以实现换挡摇杆在一个方向或其它方向上的回转运 动。由申请人的DE 43 42 957 Al公知一种带有该类型换挡摇杆的换 挡装置。换挡摇杆的可回转的支座通过两个固定在机壳上的栓实现, 该两个栓嵌合进换挡摇杆上相应的盲孔中,并且一方面实现围绕由栓 限定的回转轴的回转运动,以及另一方面允许轴向的齿隙,因此滑块 可以不需紧固地滑进在滑动套筒的环形槽中。在公知的换挡装置中, 换挡摇杆的由栓限定的回转轴水平放置。当回转轴不是水平而是垂直布置时,问题就可能产生一一鉴于滑 块嵌合进滑动套筒的环形槽中而产生不同的情况。于是,换挡摇杆以 其总重量通过上滑块支承到滑动套筒环形槽的底面上,同时在下滑块 和环形槽之间存在齿隙。这样引起不利的后果,即,上滑块遭受持久 的磨损,并且下滑块从环形槽向外(向下)移动,因此不再出现最优 化的重叠。换挡摇杆在滑动套筒中的嵌合在现有技术中如此形成,即换挡摇杆相应的突起或定位销从下方嵌合进滑动套筒的槽中,因此换 挡摇杆没有重力导入到滑动套筒中。因此,在上滑块的磨损增加时, 换挡摇杆和滑动套筒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齿隙也在增加,这减小了重 叠并导致滑动套筒和换挡摇杆的负荷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构造一种开头提到的类型的换挡摇杆的布置, 使得滑块的磨损减小,并改善滑块到滑动套筒中的嵌合以及换挡摇杆 到操纵杆中的嵌合。本专利技术的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以解决。根据本专利技术,换 挡摇杆以其总重量支承在操纵杆上,并且不再像现有技术一样支承在 滑动套筒上。换挡摇杆通过回转支座或者回转栓而被引导为在垂直方 向上自由移动,从而换挡摇杆的重量可以通过在换挡摇杆上布置的支 承元件而支承在操纵杆上。由此得到以下优点上滑块卸载掉换挡摇 杆的重量,使得上滑块和滑动套筒的槽底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这样改 善了传动效率。上滑块仅以其自身重量贴靠在滑动套筒的槽底上。更 进一步的优点是,支承元件通过相应的接触面而稳定地贴靠在操纵杆 上,从而在从操纵杆到换挡摇杆上的换挡运动传递中实现最优化的嵌 合。此外,下滑块与滑动套筒环形槽的重叠得以改善。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操纵杆具有向上敞开的槽,支承元件嵌合 进该槽中,并同时贴靠在槽的槽底。优选形成为定位销的支承元件这 样一方面(通过支承在槽底上)将换挡摇杆的重力传递到操纵杆上, 另一方面在操纵杆的纵向运动中将换挡作用力转移到换挡摇杆上,使 其偏斜得以导入。根据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操纵杆具有向下敞开的槽,换挡摇杆 的耦合构件嵌合进该槽中。同样在换挡摇杆上布置的支承元件在接触 面上贴靠在操纵杆的上周边,并将换挡摇杆支承在操纵杆上。通过这样的功能分配得到以下优点以更少的摩擦进行换挡力传递。 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描述,并在下面做详细阐述。附图显示 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带有滑动套筒和操纵杆的换挡摇杆的透视图,图2示出带有滑动套筒和操纵杆的换挡摇杆的轴向视图,和 图3示出带有换挡摇杆和连接套筒的本专利技术另外的实施例。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以透视图示出换挡摇杆l、滑动套筒2和操纵杆3,它们被布置在未示出的换挡变速器机壳内。换挡装置l、 2、 3用于换挡,其中,滑动套筒轴向地在未示出的轴上滑动,以嵌合到相邻的未示出的齿轮中。换挡摇杆1通过两个固定在机壳上的栓4、 5可旋转地安装,其中,由栓的纵轴所限定的回转轴垂直地布置。换挡摇杆1利用两个滑块,即上滑块6和下滑块7,嵌合到滑动套筒2的环形槽(无附图标记)中。 未示出的操纵杆3相对于机壳固定地安装并在换挡摇杆1的区域内具 有向上敞开的槽8,在换挡摇杆1上布置的支承元件9嵌合进该槽中。 支承元件9与操纵杆3组成耦合连接,以便通过换挡套管3的轴向运 动实现换挡摇杆1围绕栓4、 5的旋转运动或回转运动。另一方面,换 挡摇杆l以其重量通过支承元件9支承在操纵杆3上,支承元件9贴 靠在槽8的槽底8a上。图2示出根据图1的布置在轴向上的视图,可看见滑动套筒2、 换挡摇杆1和操纵杆3,操纵杆又叫换挡滑杆。在该图示中,通过上部 栓4和下部栓5限定的垂直布置的回转轴以a指示。换挡摇杆1可在回 转轴a的方向上向上和向下运动,也就是说,栓4、 5形成为浮动轴承, 它们以未示出的方式嵌合到换挡摇杆1的盲孔中。滑座6、 7通过未示 出的滑动栓而在换挡摇杆1中得到引导,并且在栓的方向上也就是在 垂直直径m的方向上运动。操纵杆3在槽8的区域内形成指向上方的接触面8a,换挡摇杆1的支承元件9贴靠在该接触面上。因此,除了 栓和滑块的轴支承位置上的摩擦力之外,换挡摇杆1的重量完全支承 在操纵杆3上。这样会导致换挡摇杆1不再通过上滑块6压到滑动套 筒2上,而是上滑块6仅以其自重贴靠到环形槽2a的槽底2b。在上滑 块6的顶面和换挡摇杆的底面之间留有齿隙31。类似的,在下滑块7的 顶面和槽底2a之间留有齿隙S2。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换挡摇杆1在操纵 杆3上的支承,为滑块6、 7产生与环形槽2b—样持久的重叠,并且, 另一方面,产生支承元件9在接触面8a上的稳定支承,所以,那里也 产生最优化的重叠。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种实施例,其中,与图1和图2相同的 部件在图3中以增加了 IO的附图标记表示。图3示出换挡摇杆11,它 可围绕垂直布置的回转轴a回转并通过固定在机壳上的栓14、 15而安 装。上滑块16和下滑块17相似于前面的实施例安装在换挡摇杆11上。 操纵杆13以截面示出,并具有向下敞开的槽,该槽带有指向下方的槽 底。与根据图l和图2的实施例所不同的是,在槽8向上敞开的地方, 槽18向下敞开。形成为凸起的支承元件19在换挡摇杆11上模制成型 且贴靠在操纵杆13的上棱13a (接触面)上,并因此换挡摇杆11以其 重量支承在操纵杆13上。换挡摇杆11更进一步地具有耦合构件20, 耦合构件形成为定位销并嵌合到操纵杆13的槽18中。例如,耦合构 件20也可以与换挡摇杆11 一件式构成。只要也不出现由重力而引起 的摩擦力,耦合构件20就不传递重力到操纵杆13上,就仍然如前面 实施例中的情况一样。支承元件19和耦合构件20大致U形构成并且 在槽18的区域内包围操纵杆13。在该实施例中因此出现功能分配,即 换挡摇杆11的重量通过凸起形状的支承元件19传递到操纵杆13上, 并且操纵杆13的换挡运动通过耦合构件20传递到换挡摇杆11上。由 此在换挡过程中产生最小的摩擦损耗,也就是说,更高的换挡舒适度。附图标记1 换挡摇杆2 滑动套筒3 操纵杆4 栓5 栓6 滑块7 滑块8 槽 8a 槽底9 支承元件11 换挡摇杆12 滑动套筒13 操纵杆 13a 接触面14 栓15 栓16 滑块17 滑块18 槽 18a 槽底19 支承元件20 耦合构件权利要求1.换挡摇杆(1、11)在变速器的机壳内的布置,变速器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换挡摇杆(1、11)在变速器的机壳内的布置,变速器具有滑动套筒(2)和操纵杆(3、13),其中,所述换挡摇杆(1、11)相对于机壳可围绕回转轴(a)回转、能够通过所述操纵杆(3、13)操作、并借助于滑块(6、7;16、17)嵌合到所述滑动套筒(2)的环形槽(2b)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轴(a)基本上垂直,并且所述换挡摇杆(1,11)具有至少一个在垂直布置的所述回转轴(a)外部布置的支承元件(9、19),支承元件支承在所述操纵杆(3)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哈德霍林马丁米勒
申请(专利权)人: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