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组合式建筑板,解决已有建筑板强度低,耗材多,保温隔音效果差,组装不便的问题。由若干空腹模块(1)并列组成,空腹模块(1)的下板(3)和上板(2)分别有可嵌合的凹槽(4)和凸条(5);或者空腹模块(1)的上板(2)为平板,下板(3)有凹槽(4);或者空腹模块(1)的下板(3)为平板,上板(2)有凸条(5);空腹模块(1)的左板(6)和右板(7)分别与上板和下板粘结构成空腹(8);第一空腹模块的上板上的凸条(5)与第二空腹模块的下板上的凹槽(4)相嵌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建筑材料有关,尤其与构成墙体,地板和顶板的建筑 模块有关。技术背景己有的建筑物的墙体、地板和顶板由木板或竹板固定在框架上制 成。耗费材料多,重量大,强度差,隔音、保温效果差,抗冲击性能差。 安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省资源,减少污染,结构强度高, 整体质量轻,保温、隔音效果好,防潮、防腐,可工业化生产,组装效率高的组合式建筑板。本技术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组合式建筑板,由若干空腹模块1并列组成,空腹模块 1的下板3和上板2分别有可嵌合的凹槽4和凸条5;或者空腹模块1的上板2为平板,下板3有凹槽4;或者空腹模块1的下板3为平板, 上板2有凸条5;空腹模块1的左板6和右板7分别与上板和下板粘结构成空腹8;第一空腹模块的上板上的凸条5与第二空腹模块的下板上 的凹槽4相嵌合;。上板有第二凸条10,下板有第二凹槽11与左、右板上的凹槽嵌合。左板和右板的外露面上粘合有第五面板9;下板3的两侧面粘结有边板12与第五面板9连接。空腹模块1的至少一端的上、下板上有第三凹槽13与第一立柱14 嵌合或/和第二立柱15上的凸条16嵌合,空腹模块端部有楔块26封闭 空腹,第一、二立柱与空腹模块1的端部楔块之间有框形连接件17通 过螺栓18与立柱和楔块连接。第二立柱15由槽钢19及其外包面板构成,第一、二面板20粘结 于槽钢19的两侧壁面上,第三、四面板21分别复盖槽钢19的底面和开口,并分别与第一、二面板20连接,第三、四面板21上有凸条16。第一立柱14由木材制成,嵌合于左右连接的两空腹模块的上、下 板的上的第三凹槽13对称组成的框内。第二立柱15的下端两侧面通过螺栓25与横梁24连接,空腹模块 位于横梁24上组合成建筑板,建筑板上边缘的空腹模块的上板为平板, 建筑板下边缘的空腹模块的下板为平板。第五面板9,边板12,第一、二面板20,第三、四面板21,立柱 14由炭化高密度竹材制成。本技术由标准的空腹模块组装而成,模块为由炭化高密度竹、 木材料制成的空心体,可在现场方便地组成隔墙,地板和顶板。墙体的 支柱可由型钢和包复的炭化高密度竹材制成,整体结构强度高,质量轻、 保温隔音性能好,防潮防腐、抗冲击,减震,减少建筑垃圾,减少污染, 节约竹、木资源。可实现标准化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便于运输和组装, 组装效率高,外形美观。不需二次装修。附图说明-图l本技术的结构图之一。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之一。图5为图1的俯视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空腹模块1的横截面为矩形。下板3有两凹槽4和两凹槽11。上板 2有两凸条5和两凸条10。左板6和右板7各有两凹槽与凹槽4和凸条 IO嵌合。上、下板和左、右板均为木板,相互粘结构成空腹8。左、右 板外露面上粘合有竹面板9。下板3的两侧面粘结有竹边板12。组合时, 下面空腹模块的凸条5与上面空腹面模块的凹槽4嵌合。立柱15由槽钢19及其外包的面板20、 21组成。面板9、 20、 21、 边板12为炭化高密度竹材制成。炭化高密度竹材的加工方法见中国专 利200610021013. 2。面板21上有凹槽与面板20上的凸块22嵌合,面 板、槽钢之间用粘结剂粘结。面板21上有凸条16与空腹模块1的端口 处的上、下板上的凹槽13嵌合。立柱14为由木材料或炭化高密度竹材制成,截面为矩形,立柱14与空腹模块的端口处的上、下板上的凹槽13嵌合。立柱14、 15可共同或分别出现在组合式建筑板中。立柱14、 15与 空腹模块1的端部楔块之间有框形连接件17通过螺栓18与立柱和空腹 模块端部连接。立柱15的凸条16可为间断位于同一轴线上的数块凸块,每个凸块 与一个框形连接件17连接。与立柱15的无凸块处连接的空腹模块的端 部没有凹槽13。立柱15的下端有底板23,立柱下端两侧与横梁24通过螺栓25连 接,组合式建筑板的空腹模块1位于横梁24上组合成平隔墙板。权利要求1、组合式建筑板,其特征在于由若干空腹模块(1)并列组成,空腹模块(1)的下板(3)和上板(2)分别有可嵌合的凹槽(4)和凸条(5);或者空腹模块(1)的上板(2)为平板,下板(3)有凹槽(4);或者空腹模块(1)的下板(3)为平板,上板(2)有凸条(5);空腹模块(1)的左板(6)和右板(7)分别与上板和下板粘结构成空腹(8);第一空腹模块的上板上的凸条(5)与第二空腹模块的下板上的凹槽(4)相嵌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板,其特征在于上板有第二 凸条(10),下板有第二凹槽(11)与左、右板上的凹槽嵌合。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板,其特征在于左板和右板 的外露面上粘合有第五面板(9);下板(3)的两侧面粘结有边板(12) 与第五面板(9)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板,其特征在于空腹模块(1) 的至少一端的上、下板上有第三凹槽(13)与第一立柱(14)嵌合或/ 和第二立柱(15)上的凸条(16)嵌合,空腹模块端部有楔块(26)封 闭空腹,第一、二立柱与空腹模块(1)的端部楔块之间有框形连接件(17)通过螺栓(18)与立柱和楔块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板,其特征在于第二立柱(15) 由槽钢(19)及其外包面板构成,第一、二面板(20)粘结于槽钢(19) 的两侧壁面上,第三、四面板(21)分别复盖槽钢(19)的底面和开口, 并分别与第一、二面板(20)连接,第三、四面板(21)上有凸条(16)。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板,其特征在于第一立柱(14) 由木材制成,嵌合于左右连接的两空腹模块的上、下板的上的第三凹槽(13)对称组成的框内。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板,其特征在于第二立柱(15) 的下端两侧面通过螺栓(25)与横梁(24)连接,空腹模块位于横梁(24) 上组合成建筑板,建筑板上边缘的空腹模块的上板为平板,建筑板下边 缘的空腹模块的下板为平板。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建筑板,其特征在于第五面板(9),边板(12),第一、二面板(20),第三、四面板(21),立柱(14)由 炭化高密度竹材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为组合式建筑板,解决已有建筑板强度低,耗材多,保温隔音效果差,组装不便的问题。由若干空腹模块(1)并列组成,空腹模块(1)的下板(3)和上板(2)分别有可嵌合的凹槽(4)和凸条(5);或者空腹模块(1)的上板(2)为平板,下板(3)有凹槽(4);或者空腹模块(1)的下板(3)为平板,上板(2)有凸条(5);空腹模块(1)的左板(6)和右板(7)分别与上板和下板粘结构成空腹(8);第一空腹模块的上板上的凸条(5)与第二空腹模块的下板上的凹槽(4)相嵌合。文档编号E04C2/38GK201288392SQ200920009828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4日专利技术者泉 何, 李和麟, 宇 毛, 滔 陈 申请人:李和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组合式建筑板,其特征在于由若干空腹模块(1)并列组成,空腹模块(1)的下板(3)和上板(2)分别有可嵌合的凹槽(4)和凸条(5);或者空腹模块(1)的上板(2)为平板,下板(3)有凹槽(4);或者空腹模块(1)的下板(3)为平板,上板(2)有凸条(5);空腹模块(1)的左板(6)和右板(7)分别与上板和下板粘结构成空腹(8);第一空腹模块的上板上的凸条(5)与第二空腹模块的下板上的凹槽(4)相嵌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和麟,何泉,陈滔,毛宇,
申请(专利权)人:李和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