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折射光源物件的反光饰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2512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含折射光源物件的反光饰件。为提供一种能承受久用及水洗、持续保持反光效果及色彩的饰件,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它包括透明上盖、折射光源物件、薄形垫片及底板;透明上盖底面设有凹部;折射光源物件具有由整齐排列的反射光源颗粒构成的顶面层;折射光源物件置于透明上盖底面的凹部内,薄形垫片及底板依序塑结于透明上盖底面,使透明上盖及薄形垫片包容折射光源物件。(*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饰件,特别是一种内含折射光源物件的反光饰件。习用的饰件,如钮扣、拉链头拉片、饰牌、标签等,其大体上可以塑胶或金属制成,前者因塑性高,故其式样较多、色彩丰富,然而坚固性却较差。而后者虽较为坚固,然仅能于其饰件表面冲制印设浮突的图案,其颜色大多为金属原色或药洗为古铜色居多。仅管近日市场上出现了于饰件外表面加贴一层反光贴纸或涂覆色料。这种饰件皆经不起久用及多次反复水洗,因其外表层刷洗摩擦必然会造成外层有色颜料的磨损,且其反光层因未达到绝对密封性,使水份侵入致使其反光层丧失其反光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承受久用及水洗、持续保持反光效果及色彩的内含折射光源物件的反光饰件。本技术包括透明上盖、折射光源物件、薄形垫片及底板;透明上盖、薄形垫片及底板系以具有热融再塑结为一体无接合缝特性的塑料制造成型;透明上盖底面设有凹部;折射光源物件具有由整齐排列的反射光源颗粒构成的顶面层;折射光源物件置于透明上盖底面的凹部内,薄形垫片及底板依序塑结于透明上盖底面,使透明上盖及薄形垫片包容折射光源物件。其中折射光源物件包括整齐排列的反射光源颗粒构成的顶面层及涂覆有色彩鲜艳颜料的底布的底面层构成。透明上盖顶面呈弧面;热融后塑结为一体的透明上盖、折射光源物件、薄形垫片及底板的透明上盖背面铆合有扣柱体,使本技术构成公扣件;前端设有凸柱的母扣件以其前端凸柱与构成公扣件的本技术末端结合,以将本技术配附于衣服布片上。透明上盖顶面设置拉链头拉片。透明上盖顶面设置标签。透明上盖顶面制成为具有凹凸的表面,透明上盖底面设有多数个凹部,于各凹部中分别置入由整齐排列的反射光源颗粒构成的顶面层及涂覆有色彩鲜艳颜料的底布的底面层构成折(反)射光源物件,构成各底面层的各底布上涂覆有不同色彩颜料。由于本技术包括透明上盖、折射光源物件、薄形垫片及底板;透明上盖、薄形垫片及底板系以具有热融再塑结为一体无接合缝特性的塑料制造成型;透明上盖底面设有凹部;折射光源物件具有由整齐排列的反射光源颗粒构成的顶面层;折射光源物件置于透明上盖底面的凹部内,薄形垫片及底板依序塑结于透明上盖底面,使透明上盖及薄形垫片包容折射光源物件。折射光源物件置于透明上盖底面凹部内后,将透明上盖、薄形垫片及底板以热融模压塑结成型,并将色彩鲜艳的折射光源物件被绝对密合地包容在其内。使折射光源物件藉由多数为球面且整齐平铺排列的反射光原颗料整齐平铺排列的球面,将来自前方的光源经球面聚光后反射,可令前方产生聚光折射(反射)光源的视觉效果。当自外观视具有光鲜亮眼的效果,同时适于长时间使用下水洗及刷拭等考验,仍具有良好折(反)射光源的特殊功效。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剖视图。图4、为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图5、为使用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钮扣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制造流程图。及公扣柱件本技术包括透明上盖、折射光源物件、薄形垫片及底板。透明上盖、薄形垫片及底板系以具有热融再塑结为一体无接合缝特性的TPU(Poky Urethe)塑料制造成型。如图6所示,亦可将透明上盖41顶面制成为具有凹凸的表面;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10包括透明上盖11、折射光源物件12、薄形垫片13及底板14。透明上盖11、薄形垫片13及底板14系以具有热融再塑结为一体无接合缝特性的TPU(Poky Urethe)塑料制造成型。透明上盖11顶面呈弧面;亦可在透明上盖11顶面设置拉链头拉片、饰牌、标签等服饰用相关缝制、配挂或铆合的构件,其外形可自然随之而作适当变化。透明上盖11底面设有凹部11a。如图4所示,折射光源物件12包括整齐排列的反射光源颗粒构成的顶面层121及涂覆有色彩鲜艳颜料的底布的底面层122构成。折射光源物件12置于透明上盖11底面的凹部11a内。薄形垫片13与折射光源物件12相对应并铺垫于折射光源物件12底面,底板14置于薄形垫片13底面。制造时,将本技术10整体置入模具体中进行模压。使折射光源物件12被一体成型包覆于透明的透明上盖11、薄形垫片13及底板14之间。并将扣柱体15铆合于热融后塑结为一体的透明上盖11、折射光源物件12、薄形垫片13及底板14的透明上盖11背面,以使本技术10构成钮扣的公扣件。使用时,如图5所示,以设在母扣件20前端的凸柱21与构成公扣件的本技术10末端结合,以将本技术10配附于衣服布片上。如图7所示,本技术10各元件以热融模压塑结成型,其制造流程如下(1)首先以TPU(Poky Urethe)塑料射出成型成透明上盖11,透明上盖11顶面呈弧面,亦可在其顶面设置拉链头拉片、饰牌、标签等服饰用相关缝制、配挂或铆合的构件,其外形可自然随之而作适当变化,透明上盖11底面设有凹部11a。(2)再将由以极精密加工制设排列平铺多数反射光源颗料的顶面层121及涂覆有色彩鲜艳颜料的底布的底面层122构成的折射光源物件12置于透明上盖11底面的凹部11a内。折射光源物件12藉由多数为球面且整齐平铺排列成顶面层121的反射光原颗料整齐平铺排列的球面,将来自前方的光源经球面聚光后,可令前方产生聚光折射(反射)光源的视觉效果。(3)以同为TPU(Poky Urethe)塑料射出成型的薄形垫片13垫设于折射光源物件12底面。(4)将叠置于一体的透明上盖11、折射光源物件12及薄形垫片13置于模具的下模30中,且以上模31下压与下模30合模后,循浇道注入TPU(PokyUrethe)塑料,藉由注料熔融温度及TPU(Poky Urethe)塑料热融塑结的特性,将薄形垫片13及透明上盖11塑结为包容折射光源物件12的整体,并构成底板14,使折射光源物件12免受高温塑料直接接触而产生皱缩的不良器,于再次射出TPU(Poky Urethe)塑料热融塑结的同时,亦将残留于透明上盖11凹部11a中的水份一并蒸发,使反射颗粒表面层上保持无水份的良好状态(若反射颗粒表面层上附有水份,将使折射效果降低,甚至丧失)。(5)模压结合完成后,其色彩鲜艳的折射光源物件12被绝对密合地包覆于透明上盖11中,自外观视具有光鲜亮眼的效果,同时适于长时间使用下水洗及刷拭等考验,仍具有良好折(反)射光源的特殊功效。藉由此技术手段,便可轻易制成为具有特定外型的公扣件的本技术10,再搭配与前端设有凸柱21的母扣件20铆合后,便组成钮扣。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亦可制成为饰牌的本技术40。它包括透明上盖41、折射光源物件42、薄形垫片43及底板44。透明上盖41、薄形垫片43及底板44系以具有热融再塑结为一体无接合缝特性的TPU(Poky Urethe)塑料制造成型。透明上盖41顶面制成为具有凹凸的表面,于透明上盖41底面设有多数个凹部41a、41b及41c,于各凹部41a、41b及41c中分别置入由整齐排列的反射光源颗粒构成的顶面层421a、421b及421c及涂覆有色彩鲜艳颜料的底布的底面层422a、422b及422c构成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含折射光源物件的反光饰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透明上盖、折射光源物件、薄形垫片及底板;透明上盖、薄形垫片及底板系以具有热融再塑结为一体无接合缝特性的塑料制造成型;透明上盖底面设有凹部;折射光源物件具有由整齐排列的反射光源颗粒构成的顶面层;折射光源物件置于透明上盖底面的凹部内,薄形垫片及底板依序塑结于透明上盖底面,使透明上盖及薄形垫片包容折射光源物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元君
申请(专利权)人:立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