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压式触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20671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感压式触控结构,是在一触控装置中包括一第一基材、一设置所述第一基材的导电层、一第二基材、一第一电极图型、一第二电极图型。当第一基材受触控物件轻触,但导电层与第一电极图型之间并未接触时,触控装置操作于电容式触控位置感测模式;而当第一基材受触控物件轻触、或以笔写输入操作所述第一基材,而使导电层与第一电极图型接触时,触控装置操作于电阻式触控位置感测模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触控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结合电容式及电阻式触控操作方式的感压式触控结构
技术介绍
电阻式触控面板是由一 IT()(氧化钢锡)薄膜和一导电玻璃(n'() Glass)所组成, 中间由多个绝缘隔点所隔开,在IT0薄膜和ITO玻璃之间施加.-预定的驱动电压,通过--触 控物件(例如触控笔)去触压:[T()薄膜形成——F压凹陷,使其与下层的ITO玻璃接触而产生 电压的变化,经由将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再由微处理器的运算处理取得受触压点的坐 标位置。 电容式触控面板基本上是利用排列的透明电极与导电体之间的电容耦合变化,从 所产生的诱导电流来检测其受触压点的坐标位置。在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结构中,最外层为 --薄的一氧化硅硬化处理层透明基材,第二层为ITO层,在玻璃表面建立--均匀电场,当--触控物件(例如手指)接触到屏幕透明基材的表面时,触控物件就会与外侧导电层上的电 场产生电容耦合,而产生微小的电流的变化。各电极负责测量来自各个角落的电流,W由微 处理器计算出触控物件触控的坐标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电阻式触控板与电容式触控板在操作上有其限制条件及缺点。其中电阻式触控板 虽具有价格较低的优点,但在触控时需使驱动导电层及感测导电层接触,故需施加- 一定程 度的触压力,较容易使导电层损坏,且其敏感度也较低。而电容式触控板虽敏感度较a,但 因其作用原理的关系,在触控物件的选用上必须是.'导电体,例如手指或是接有地线的触 头,以便传导电流,若是以绝缘体作为触控物件则触控板无法进行感测。 再者,在目前具有触控输入功能的电子装置中,己广泛使用到笔写输入的功能。在 使用者进行笔写输入时,一般是由使用者手持触控笔以一预定的触压压力及一般书写文字 的方式,在电子装置的触控操作面上产生连续坐标位置,微处理器即依据感测到的数个连 续坐标位置而计算出触控物件在触控操作面上的手写轨迹。电容式触控板应用在此一笔写 输入的应用方面,存在了书写操作不顺畅、感应不良的问题。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电阻式触控板与电容式触控板在操作....匕确存在了各别的限制 条件及缺点。如果能将电阻式触控板与电容式触控板结构予以整合,且能依据使用者的不 同操作方式而分别操作于电容式触控位置感测模式或电阻式触控位置感测模式,则对于使 用者而言应有很人的使用简便性。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感压式触控结构,本创作整合了电阻式触 控板与电容式触控板的结构,在操作功能方面,本创作可依据使用者轻触、触压或以笔写输 入操作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面,ffl]分别操作f电容式触控位置感测模式或电阻式触控位置感测模式。 本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感压式触控结构,是在一触控装置中包括一第一基材以及- 一相隔日.相对应于第-一基材的第二基材,其中第--基材的底面具有-一导电层,第二基材的顶面由F而--匕依序设有一第二电极图型、一绝缘层及一第一电极图型,其中第一电极图型与导电S之间保持-^第--预定距离,且第二电极图型与导电S之间保持-^第二预定距离,第一基材受一触控物件轻触,但导电层与第一 电极图型之间并未接触时,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图型之间的第一预定距离改变,而使导电层与第一电极图型间的电容耦合变化,且导电S与第二电极图型之间的第二距离亦改变,而使导电S与第二电极图型间的电容耦合变化;当第-一基材受触控物件触压时,导电层与第一电极图型的至少- 一相对应的受触压位置接触。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感压式触控结构,在-一触控装置中包括一第-一基材以及一相隔且相对应于第一基材的第二基材,其中第一基材的底面具有一导电层,第二基材的顶面设有-^第-'电极图型,第-'电极图型与导电S之间保持-'第--预定距离,第-'基材受一触控物件轻触,但导电层与第一电极图型之间并未接触时,导电层与第一电极图型之间的第-一预定距离改变,而使导电层与第一电极图型间的电容耦合变化;当第--基材受触控物件触压时,导电层与第一电极图型的至少一相对应的受触压位置接触。 本技术为解决己知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设计一种结合电容式及电阻式触控操作模式的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结构主要包括一导电层、一第一电极图型、一第—电极图型、--微处理器。导电层形成于--第-一基材上并施加-一驱动电压。第-一电极图型与导电层之间保持一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二电极图型与所述导电层之间保持一第二预定距离。 当使用者轻触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面时,位在所述操作位置处的导电层冈受压,而使导电层与第一电极图型间的距离、及导电层与第二电极图型间的距离改变,故使导电S与第一电极图型间的电容、及导电层与第二电极图型间的电容耦合变化,使触控装置操作于电容式触控位置感测模式,微处理器依据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图型的电容耦合变化、以及所述导电层与第二电极图型的电容耦合变化,计算出一触控物件位在所述导电层上的操作位置。 当使用者触压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面、或以笔写输入操作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面吋,位在所述操作位置处的导电S因受压,而使导电S与第-'电极图型的条状电极接触,此时两者间之间距为零,使触控装置操作于电阻式触控位置感测模式,所述导电层受触压而与所述第-一电极图型接触,微处理器依据所述受触压的第--电极图型的电压变化,而计算出所述触控物件位在所述导电JS上的至少一操作位置。 本技术对照已有技术的功效 经由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仅需搭配本技术的感压式触控结构配合简易的扫描感测流程,即可兼具电容式及电阻式触控板的触控操作模式。不需受限于已知电阻式触控板或电容式触控板的触控物件限制,可使得使用者的触控操作更为简便,在不M的操作方式下应用较佳的触控感应模式。本技术的设计,可使增加触控装置的应用范围,并兼具两种触控操作模式的触控板的优点。 本技术的设计,可因应不同使用者在使用触控装置时的不同操作习惯,而自 动操作于适当的触控位置感测模式。本技术的设计也特别适合应用在需要作笔写输入 的触控应用领域中,可有效解决一般电容式触控板所存在的书写操作不顺畅、感应不良的 问题。 本技术以简易的结构实现了电阻式触控板与电容式触控板的整合结构,可使 触控装置结合应用T各种不NJ电子装置作为输入装置吋,得以实现小型化、薄型化、体积小 的目标。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系统方块图; 图2是显不图1中主要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显示图i中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在结合后,第-一电极图型及第二电极图型 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4是.显示图3的4-4断面的剖视图; 图5是显示木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基材的俯视图; 图6是显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基材的俯视图; 图7A、图7B是显示本技术的触控装置在受到使jlj者手指操作时的操作示意 图; 图8是显不图7A、图7B中各触控位置与对应的电容值表; 图9是显示本技术的触控装置以触控物件操作的示意图; 图l()是显示配合图9触控物件在进行触控操作的系统方块图; 图11A、图11B、图IIC是.M示本技术的触控装置以触控物件进行手写输入的示意图; 图12是显示配合图IIA、图IIB、图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压式触控结构,是在一触控装置中包括一第一基材以及一相隔且相对应于所述第一基材的第二基材,其中所述第一基材的底面具有一导电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材的顶面由下而上依序设有一第二电极图型、一绝缘层及一第一电极图型,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图型与所述导电层之间保持一第一预定距离,且所述第二电极图型与所述导电层之间保持一第二预定距离,所述第一基材受一触控物件轻触,但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图型之间并未接触时,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图型之间的第一预定距离改变,而使所述导电层与第一电极图型间的电容耦合变化,且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图型之间的第二距离亦改变,而使所述导电层与第二电极图型间的电容耦合变化;当所述第一基材受触控物件触压时,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图型的至少一相对应的受触压位置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宇王净亦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