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与以往相比确保了耐磨损性能且提高了抓着力从而提高了转弯时的操纵稳定性能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其包括:以环状横跨在一对胎圈部之间地延伸的胎体层(2);配设在其轮胎径向外侧的带束层(3);配置在其轮胎径向外侧的胎面部(12)。在使胎面部中的以轮胎赤道面为中心的胎面展开宽度的50%的区域为胎面中央部,其两侧的各胎面展开宽度的25%的区域为胎面侧部,再将胎面侧部3等分成从胎面端部起分别为区域A、区域B、区域C时,区域B的胎面橡胶的40℃时的100%拉伸时的平均弹性模量高于区域A及区域C的胎面橡胶的40℃时的100%拉伸时的平均弹性模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以下简称为"轮 胎"),具体涉及操纵稳定性能改良了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由于机动二轮车具有车身倾斜地进行转弯的特征,因此, 在机动二轮车用的轮胎中,与路面接触的轮胎的部分根据车身的倾斜进行移动。另外,具有这样的特征在直立时速度较高, 施加有制动力和驱动力的前后方向(4仑胎赤道方向)的力,而 在车身倾斜的转弯时,主要施加横向力,而且速度变慢。因此, 轮胎的胎面部的使用方法也与中央部和胎肩部不同。特别是从 一般消费者、进行赛车的騎手的角度出发,期望提高自行车较 大倾斜时的抓着力。从上述观点出发,例如在专利文献l、 2等中公开有这样的 技术在具有以大致朝向轮胎周向的角度呈螺旋状巻绕加强帘 线而成的加强构件、所谓的螺旋带束层的轮胎中,通过在车身 较大倾斜时接地的部分(胎面端侧)配置柔软的橡胶来提高抓 着力。在这些专利文献l、 2中,将胎面部沿宽度方向分为中央 区域和中央区域两侧的胎肩区域这三个区域,通过改变各区域 的胎面橡胶的硬度、弹性模量等体现出了期望的轮胎特性。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7—108805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58910号公报(权利要求书等)但是,随着机动二轮车的性能提高,也进一步要求轮胎的 性能提高,要求进一步改善自动车(bike)较大倾斜时的操纵稳定性能、即抓着力。另外,确保胎面的耐磨损性能也是轮胎 的重要的要求性能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确保耐磨损 性能且提高抓着力来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提高了转弯时的操纵 稳定性能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如上所述,在二轮车用的充气轮胎中,由于二轮车车身倾 斜地转弯,因此在直行时和转弯时,轮胎胎面部与路面接触的 部位不同。即,具有直行时使用胎面的中央部分、转弯时使用 胎面的端部这样的特征。另外,轮胎所要求的性能也是在直行 时要求在轮胎周向(赤道方向)的输入(即加速、减速)方面 的抓着,在转弯时要求在轮胎的横向(宽度方向)方面的抓着。为了使二轮车快速地转弯,为了与随着转弯速度而变大的 离心力平衡需要使车身较大地倾斜,还必须与该离心力相应地 抓住轮胎。即,在车身较大倾斜时的轮胎的抓着力不足的情况 下,不能快速地转弯,因此,此时的抓着力对转弯性能的影响 非常大。因此,改变轮胎的中央部和轮胎的胎肩部的橡胶种类 是以往的对策。本专利技术人根据上述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转弯时的抓着力 而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特别是致力于集中提高自行车车辆最大倾斜的倾斜角度(外倾角度二CA) 45-50°附近的抓着力。这 是由于,在赛车时转弯速度非常重要,如果转弯速度快,则转 弯后接着的直道上的速度也快,结果减少了一圈时间。另外, 在一般道路上,增加转弯时的抓着力也能对安全性做出贡献。在机动二轮车用轮胎中,特别是车身较大倾斜时的转弯性 能,通过使轮胎的胎面一侧的端部接地而产生抓着力。在车身较大倾斜地进行转弯时,呈图5、 6所示的接地状态。考察此时的接地形状。另外,在图5、 6中,各图的(a)表示接地时的 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a)表示其接地形状,图5的(b)表示 轮胎周向截面的与各接地区域相对应的胎面的变形,图6的(b ) 表示轮胎宽度方向截面的与各接地区域相对应的胎面的变形。首先,考虑轮胎周向截面。如图5的(a)、 (b)所示,在 接地形状中的靠中央的区域C和靠胎面端部的区域A,胎面部的 变形状态不同。从胎面部的轮胎旋转方向(也称作轮胎周向或 轮胎前后方向)的变形来看,靠轮胎的中央为驱动状态,靠轮 胎的胎面端部为制动状态。在此,所谓驱动状态是指在沿周向将轮胎切成圆环的情 况下,其胎面变形呈胎面下表面(与轮胎内部的骨架构件接触 的面);陂向轮胎行进方向后方剪切、与路面接触的胎面表面向 轮胎行进方向前方变形的剪切状态,正好是在对轮胎施加驱动 力时引起的变形。另一方面,制动状态是与驱动状态相反的状 态,胎面的变形是轮胎内部侧(带束层)被向前方剪切,与路 面接触的胎面表面为向后方变形的剪切状态,呈制动时的轮胎 动作。如图5所示,以CA45。那样较大的角度倾斜地转弯时,即 使是未对轮胎施加驱动力、制动力的状态下的旋转,在靠胎面 中央的接地区域呈现驱动状态,在靠胎面端部呈现制动状态。 这取决于轮胎的带束层部的半径之差(径差)。在机动二轮车用 的轮胎中,由于胎冠部带有较大的弧度,因此,从旋转轴到带 束层的距离在胎面中央部和胎面端部存在较大不同。在图5的 情况下,接地形状的靠中央的位置的半径R1明显比接地形状的 靠胎面端部的位置的半径R2大。由于轮胎进行旋转的角速度相 同,因此,带束层部的速度(轮胎与路面接触时,称作沿路面的轮胎周向的速度,对带束层半径施加轮胎角速度),半径较大 的R1部分的速度较快。轮胎的胎面表面在与路面接触的瞬间未纟皮向前后方向剪 切,但在与路面接触的状态下随着轮胎旋转而前进,在从路面 离开时受到前后方向的剪切变形。此时,带束层的速度较快的 靠轮胎中央的胎面呈驱动状态的剪切变形,在轮胎的胎面端部 带束层的速度较慢,因此,呈制动变形。另外,在接地形状的 中心部,胎面的轮胎周向截面为几乎没有变形的状态。如上所述,以轮胎的胎面展开宽度考虑。在以CA45 50。 进行转弯时,轮胎的胎面宽度(整个宽度)的大致l/4接地。如 图所示,对接地的1/4的区域进行三等分,若从胎面端部起分别 称为区域A、 B、 C,区域A呈制动状态,区域B呈几乎不变形的 静区(neutral)状态,区域C呈驱动状态。以上为关于轮胎赤 道面的变形。该区域A的制动状态和区域C的驱动状态的变形是 指,胎面沿轮胎周向变形而被剪切,因此,胎面容易沿轮胎周 向打滑。即,发生磨损的是区域A、区域C。接着,考虑图6所示的轮胎的宽度方向截面的变形。横向 的胎面的变形产生外倾横向推力。这是由于,在从路面下看圆 弧的轨迹时,若带有外倾时呈椭圓,带束层呈椭圆弧。因此, 如图6的(b)所示,带束层的轨迹呈月牙状。另一方面,胎面 的表面以^普入部与路面接触时,直接踢出地笔直地动作。该月 牙状的轨迹和直线的轨迹之差为胎面的横向剪切。如图6的(b ) 所示,这意味着接地长度较长部分的横向切断量專交多。即,区 域A、区域B、区域C中的在CA45。 ~50°的接地状态下,区域 B的接地长度最长,区域B的横向剪切最大。区域A及区域C由 于接地长度较短,因此,不像区域B那样产生很大的力。在区 域A、 C,图5所述的轮胎周向(赤道方向)的变形比宽度方向的变形大。依据上述那样的胎面的动作,本专利技术人进一步仔细钻研,结果发现,通过将上述区域A C的弹性模量限定为规定,能提 高CA45。 50°的抓着力,并且能抑制胎面表面的磨损,从而 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包括分别埋设于左 右一对胎圈部中的胎圈芯;以环状横跨该一对胎圈部之间地延 伸的至少1层胎体层;配设在该胎体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至少1 层带束层;配置在该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面部,其特征 在于,在使上述胎面部中的以轮胎赤道面为中心的胎面展开宽度 的50%的区域为胎面中央部、该胎面中央部的两侧的各胎面展 开宽度的25%的区域为胎面侧部,再将该胎面侧部三等分,从 胎面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二轮车用充气轮胎,其包括:分别埋设于左右一对胎圈部中的胎圈芯;以环状横跨该一对胎圈部之间地延伸的至少1层胎体层;配设在该胎体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至少1层带束层;配置在该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面部,其中, 在使上述胎面部中的以轮 胎赤道面为中心的胎面展开宽度的50%的区域为胎面中央部、该胎面中央部的两侧的各胎面展开宽度的25%的区域为胎面侧部,再将该胎面侧部三等分成从胎面端部起分别称为区域A、区域B、区域C时, 区域B的胎面橡胶的40℃时的100%拉伸时的平均 弹性模量高于区域A及区域C的胎面橡胶的40℃时的100%拉伸时的平均弹性模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山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