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燃油喷射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氨-氢气双燃料预混直喷喷射器。
技术介绍
1、随着全球对碳排放的关注日益加剧,实现低碳排放与清洁能源转型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氨气和氢气作为潜在的新型清洁能源,因其可再生、零碳排放等特性,被认为是重要的无碳可替代燃料。然而,由于液氨和氢气的燃烧特性显著不同于传统燃料,比如,氨具有着火温度高、所需点火能量高、火焰传播速度慢;氢气虽然所需的点火能量低、易燃、火焰传播速度快,但是在内燃机的应用中存在非正常燃烧(早燃、爆震、回火等),使其在燃烧装置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研发一种高效、稳定的燃油喷射及点火系统是当前氨-氢融合发动机研究的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氨-氢气双燃料预混直喷喷射器,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氨-氢融合发动机中的燃料喷射以及点火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液氨-氢气双燃料预混直喷喷射器及预燃室装置,用于解决氨-氢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高效、清洁、稳定燃烧的需求。该专利技术适配于氨-氢混合燃料的预燃室设计主要克服氨气燃烧速度较低、燃烧不完全的问题,利用氢气扩散速度和燃烧火焰传播速度快、点火能量低等优点,辅助氨的燃烧。同时该专利技术能够灵活的控制氨-氢喷射比例、喷射时刻、和氢气在预燃室的浓度,实现氨-氢预混燃烧的灵活控制、以及高效燃烧,有望成为推进清洁能源利用与低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技术方向之一。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一种
4、优选的,所述液氨喷射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侧壁开设有进氨口,所述外壳顶部设有弹簧定位销,所述弹簧定位销为中空结构,所述弹簧定位销底端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底端安装有针阀,所述针阀外侧滑动套设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安装在所述外壳的中心处,所述针阀外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底端安装在缓冲弹簧座上,所述导向管、针阀伸入所述混合燃料喷射结构内部,所述外壳侧壁内设有控制所述针阀开闭的启闭结构,所述缓冲弹簧座安装在所述启闭结构上。。
5、优选的,所述启闭结构包括设在所述外壳外侧的轭铁环,所述轭铁环螺纹连接在轭铁内侧顶部,所述轭铁环下方设有线圈,所述线圈安装在所述轭铁内侧,所述轭铁、轭铁环、线圈均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外壳的内侧活动设有铁心,所述铁心活动套设在所述缓冲弹簧、针阀、弹簧定位销外侧,所述铁心内侧底部与所述缓冲弹簧座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液氨氢气混合结构包括混合壳体,所述混合壳体中心开设有混合腔,所述进氢口开设在所述混合壳体的侧壁,所述进氢口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导向管、针阀伸入所述混合壳体内,所述混合腔顶端安装有阀座,所述阀座内设有钢球,所述钢球与所述针阀底端相接触,所述混合燃料喷射结构安装在所述混合壳体的底部。
7、优选的,所述混合燃料喷射结构安装在预燃室上,所述预燃室包括圆柱壳体,所述火花塞、混合燃料喷射结构安装在所述圆柱壳体上,所述圆柱壳体底部连通有圆锥壳体,所述圆锥壳体底部连接有小圆柱壳体,所述小圆柱壳体底部开设有若干火焰喷射孔。
8、优选的,所述火焰喷射孔数量为六个且等间隔设置,所述火焰喷射孔与所述圆柱壳体中心线的夹角为60度。
9、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0、1.本专利技术通过独立的氨气通道和氢气通道,实现了氨-氢双燃料的精准分配和比例控制,通过调整氨-氢比例,可以优化预混燃烧过程,使燃烧更均匀,减少燃烧不完全现象。
11、2.通过预燃室设计提供了稳定的点火、燃烧环境,有效改善了氨气燃烧难以点火的问题。预燃室能够提高混合燃料的点火稳定性和火焰传播速度,从而减少点火延迟,实现燃烧过程的快速响应。
12、3.推进清洁能源利用与低碳发展,支持使用氨气和氢气两种清洁燃料,这两种燃料是低碳能源的重点发展方向,氨-氢喷射器结合稀薄燃烧技术,不仅可显著降低碳排放,还能实现近零污染物排放。
13、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预燃室为主动预燃室,可以根据不同发动机缸内的混合气浓度或者发动机的工况,灵活的调控氢气在预燃室内的浓度,而且主动预燃室能够生成多个高温火焰射流,提供多点点火,显著提高了燃烧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在稀薄燃烧和高压缩比条件下表现出色。因此,预燃室技术在氨-氢混合燃料的燃烧中可以优化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比以及预热温度,提高燃料的点火能力,通过对燃料的精确喷射与均匀混合,预燃室能够显著提升燃料的燃烧效率,降低未完全燃烧产物的生成,从而实现更高的能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氨-氢气双燃料预混直喷喷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氨喷射结构(1),所述液氨喷射结构(1)侧壁设有进氨口(101),所述进氨口(101)上安装有液氨喷射器电磁阀(114),所述液氨喷射结构(1)内设有阀门结构,液氨喷射结构(1)的出口端连通有液氨氢气混合结构(2),所述液氨氢气混合结构(2)的侧壁设有进氢口(201),所述液氨氢气混合结构(2)的出口端连通有混合燃料喷射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氨-氢气双燃料预混直喷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氨喷射结构(1)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侧壁开设有进氨口(101),所述外壳顶部设有弹簧定位销(102),所述弹簧定位销(102)为中空结构,所述弹簧定位销(102)底端安装有弹簧(105),所述弹簧(105)底端安装有针阀(110),所述针阀(110)外侧滑动套设有导向管(111),所述导向管(111)安装在所述外壳的中心处,所述针阀(110)外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08),所述缓冲弹簧(108)底端安装在缓冲弹簧座(109)上,所述导向管(111)、针阀(110)伸入所述混合燃料喷射结构(3)内部,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氨-氢气双燃料预混直喷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结构包括设在所述外壳外侧的轭铁环(104),所述轭铁环(104)螺纹连接在轭铁(103)内侧顶部,所述轭铁环(104)下方设有线圈(106),所述线圈(106)安装在所述轭铁(103)内侧,所述轭铁(103)、轭铁环(104)、线圈(106)均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外壳的内侧活动设有铁心(107),所述铁心(107)活动套设在所述缓冲弹簧(108)、针阀(110)、弹簧定位销(102)外侧,所述铁心(107)内侧底部与所述缓冲弹簧座(109)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氨-氢气双燃料预混直喷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氨氢气混合结构(2)包括混合壳体,所述混合壳体中心开设有混合腔(202),所述进氢口(201)开设在所述混合壳体的侧壁,所述进氢口(201)与所述混合腔(202)连通,所述导向管(111)、针阀(110)伸入所述混合壳体内,所述混合腔(202)顶端安装有阀座(113),所述阀座(113)内设有钢球(112),所述钢球(112)与所述针阀(110)底端相接触,所述混合燃料喷射结构(3)安装在所述混合壳体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氨-氢气双燃料预混直喷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燃料喷射结构(3)安装在预燃室(5)上,所述预燃室(5)包括圆柱壳体,所述火花塞(4)、混合燃料喷射结构(3)安装在所述圆柱壳体上,所述圆柱壳体底部连通有圆锥壳体,所述圆锥壳体底部连接有小圆柱壳体,所述小圆柱壳体底部开设有若干火焰喷射孔(5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氨-氢气双燃料预混直喷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喷射孔(501)数量为六个且等间隔设置,所述火焰喷射孔(501)与所述圆柱壳体中心线的夹角为60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氨-氢气双燃料预混直喷喷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氨喷射结构(1),所述液氨喷射结构(1)侧壁设有进氨口(101),所述进氨口(101)上安装有液氨喷射器电磁阀(114),所述液氨喷射结构(1)内设有阀门结构,液氨喷射结构(1)的出口端连通有液氨氢气混合结构(2),所述液氨氢气混合结构(2)的侧壁设有进氢口(201),所述液氨氢气混合结构(2)的出口端连通有混合燃料喷射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氨-氢气双燃料预混直喷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氨喷射结构(1)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侧壁开设有进氨口(101),所述外壳顶部设有弹簧定位销(102),所述弹簧定位销(102)为中空结构,所述弹簧定位销(102)底端安装有弹簧(105),所述弹簧(105)底端安装有针阀(110),所述针阀(110)外侧滑动套设有导向管(111),所述导向管(111)安装在所述外壳的中心处,所述针阀(110)外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08),所述缓冲弹簧(108)底端安装在缓冲弹簧座(109)上,所述导向管(111)、针阀(110)伸入所述混合燃料喷射结构(3)内部,所述外壳侧壁内设有控制所述针阀(110)开闭的启闭结构,所述缓冲弹簧座(109)安装在所述启闭结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氨-氢气双燃料预混直喷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结构包括设在所述外壳外侧的轭铁环(104),所述轭铁环(104)螺纹连接在轭铁(103)内侧顶部,所述轭铁环(104)下方设有线圈(106),所述线圈(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全,余才锐,程强,乔彦宇,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