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屏蔽壳,包括该连接器屏蔽壳的连接器以及包括该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1、在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屏蔽壳包括一对侧壁、顶壁、底壁和后端壁。在一对侧壁的下侧边上分别形成有一排鱼眼形插接脚,该插接脚用于压配到电路板上的插孔中,以将连接器的屏蔽壳固定到电路板上。在现有技术中,在对配连接器插入该连接器的前端口中之后,有时需要在对配连接器的线缆上施加竖直向下的外力,以弯折该线缆。当施加的外力大于预定值时,连接器的屏蔽壳会以最前部的插接脚为支点朝上翘起,这会导致插接脚从电路板的插孔中拔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屏蔽壳。所述连接器屏蔽壳包括在其纵向上相对的前端口和后端壁,在其横向上相对的一对侧壁以及在其高度方向上相对的顶壁和底壁;在所述一对侧壁的下侧边上分别形成有一排插接脚,所述一排插接脚用于压配到电路板上的一排插孔中,以将所述连接器屏蔽壳固定到所述电路板上。在所述一对侧壁的下侧边和/或所述底壁上形成有凸起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一排插接脚中最前部的一个插接脚的前方并在所述纵向上与最前部的一个插接脚间隔开预定距离;当在插入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前端口中的对配连接器上施加竖直向下的外力时,所述支撑部抵靠在所述电路板上,作为所述连接器屏蔽壳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支点,以增大每个所述插接脚的力臂和保持力矩。
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支撑部包
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支撑部包括形成在所述底壁的底面上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沿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横向延伸且其底部适于抵靠在所述电路板的顶面上。
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连接器屏蔽壳被固定到所述电路板上时,所述支撑部的底部抵靠在所述电路板的顶面上。
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后端壁的下侧边上形成有多个插接脚,所述后端壁上的多个插接脚沿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横向排成一行,用于分别压配到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插孔中。
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一对侧壁的后部和所述后端壁上形成有分别形成有多个散热孔,使得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内部空间与外部大气连通,以提高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通风散热性能。
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屏蔽壳包括:主壳部,用于限定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一对侧壁和顶壁;底壳部,组装到所述一对侧壁的底部上,用于限定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底壁;和后壳部,组装到所述一对侧壁的后端上,用于限定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后端壁,所述主壳部、所述底壳部和所述后壳部分别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
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一对侧壁的前部分别形成有锁定弹片,所述锁定弹片用于将插入的对配连接器锁定在所述连接器屏蔽壳中。
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前述连接器屏蔽壳;和端子模块,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屏蔽壳中并包括绝缘体和保持在所述绝缘体中的端子。所述端子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器屏蔽壳中,用于与插入的对配连接器的对配端子电接触,所述端子的另一端从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底部开口中外露出,用于电连接到电路板上。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分隔件,安装在所述连接器屏蔽壳中并将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下两个插入腔;所述连接器包括两个端子模块,所述两个端子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插入腔中,用于与分别插入所述两个插入腔中的两个对配连接器的对配端子分别电接触。
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一散热器,安装在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顶壁上。所述第一散热器包括:第一基板,安装在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顶壁上;和第一鳍片,焊接到所述第一基板的顶面上,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底面上形成有第一凸台,在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顶壁上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凸台经由所述第一开口凸出到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上插入腔中,以与插入所述上插入腔中的对配连接器热接触。
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弹性夹,安装在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顶壁上,用于向所述第一散热器施加预定按压力,以保证所述第一散热器能够与插入所述上插入腔中的对配连接器可靠热接触。
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分隔件包括顶板、底板和连接在所述顶板和底板的前端之间的前端板,所述分隔件的顶板构成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上插入腔的底壁,所述分隔件的底板构成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下插入腔的顶壁;在所述分隔件的前端板上形成有多个散热孔,使得所述分隔件的内腔与外部大气连通,以提高所述连接器的散热性能。
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散热器,安装在所述分隔件的内腔中。所述第二散热器包括:第二基板,安装在所述分隔件的底板上;和第二鳍片,焊接到所述第二基板的顶面上。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底面上形成有第二凸台,在所述分隔件的底板上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凸台经由所述第二开口凸出到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下插入腔中,以与插入所述下插入腔中的对配连接器热接触。
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弹性按压件,被挤压在所述分隔件的顶板和所述第二鳍片之间,用于向所述第二散热器施加预定按压力,以保证所述第二散热器能够与插入所述下插入腔中的对配连接器可靠热接触。
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分隔件的前端板的四周上分别形成有多个接触弹片,所述多个接触弹片用于与插入的对配连接器的对配屏蔽壳电接触。
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弹性接触件,安装在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前端口的四周上。所述弹性接触件包括:外接触弹片,位于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外侧,用于与安装面板上的安装口的内侧电接触;和内接触弹片,位于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内侧,用于与插入的对配连接器的对配屏蔽壳电接触。
1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路板,形成有插孔;和前述连接器,被安装和电连接到所述电路板,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插接脚被压配到所述电路板上的插孔中,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支撑部抵靠在所述电路板的顶面上。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对配连接器,插入所述连接器屏蔽壳的前端口中,以与所述连接器对配。
21、在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连接器屏蔽壳的底部形成有支撑部,该支撑部位于最前部的插接脚的前方,使得连接器屏蔽壳的支点前移,从而增大了每个插接脚的力臂和保持力矩,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插接脚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屏蔽壳,包括在其纵向(Y)上相对的前端口和后端壁(14),在其横向(X)上相对的一对侧壁(11)以及在其高度方向(Z)上相对的顶壁(12)和底壁(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9.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8.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屏蔽壳,包括在其纵向(y)上相对的前端口和后端壁(14),在其横向(x)上相对的一对侧壁(11)以及在其高度方向(z)上相对的顶壁(12)和底壁(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屏蔽壳,其特征在于:
9.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勇峰,刘文宇,赵光明,刘新波,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