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小家电,尤其涉及发热盘组件及料理机。
技术介绍
1、料理机包括主机和搅拌杯组件。搅拌杯组件包括搅拌杯和位于搅拌杯的底部的发热盘组件。发热盘组件与搅拌杯围成食物处理空间,发热盘组件的发热件用于加热食物处理空间内的食物。
2、为了便于控制食物的加热程度,通常需要在发热盘组件的发热盘上设置测温元件(比如ntc)。测温元件通常位于搅拌杯的底部。
3、但搅拌杯的食物较为浓稠(比如南瓜、米糊等)时,这些食物会覆盖于测温元件的测温头部。而测温头部用于感测搅拌杯内的食物的温度,测温头部被覆盖粘住后,就无法反应当前食物处理空间内的温度,从而,温度测量不准确,由此可能导致发热盘干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发热盘组件及料理机,所述发热盘组件测温准确,避免发热盘干烧等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发热盘组件。所述发热盘组件包括盘体、刀组件、测温组件和发热件,其中,所述盘体包括盘底和绕所述盘底一周的盘侧壁;所述刀组件位于所述盘底,包括刀片;所述盘侧壁包括与所述刀片转动形成的扰流对应的扰流区域;所述测温组件设置于所述扰流区域;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盘体。
3、如上述设置,由于所述测温组件设置于所述扰流区域,在料理机工作过程中,刀片转动产生的扰流会将覆盖于所述测温头部上的食物(比如浓稠的食物)冲走,进而,确保测温头部没有覆盖食物而可以测量食物的真实温度,测温组件测量的温度更为准确,能避免温度不准确导致误判,进而避免发热盘组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盘侧壁和所述盘底呈钝角,或者,所述盘侧壁和所述盘底之间圆弧过渡,且所述盘侧壁向所述盘底的外侧倾斜。
5、如上述设置,由于所述盘侧壁和所述盘底呈钝角,或者,所述盘侧壁和所述盘底之间圆弧过渡,且所述盘侧壁向所述盘底的外侧倾斜,这样,所述盘侧壁向外扩,在搅拌空间的容积相等的情况下,所述盘底更小,扰流能最大化的提升食物的流动性,从而,刀组件的扰流效果更好,最终,扰流更容易将测温头部上的食物冲走,从而,测温组件测量的温度更为准确,能避免温度不准确导致误判,进而避免发热盘组件干烧等问题。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盘侧壁或者盘底。
7、如上述设置,所述发热件设置于盘侧壁或者盘底,在所述测温组件设置于盘侧壁的情况下,测温组件测量的温度更为准确,能避免温度不准确导致误判,进而避免发热盘组件干烧等问题。相较而言,在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盘侧壁的情况下,盘侧壁被加热后,热量被传递至盘底而加热盘底上的食物,再结合所述刀片的转动,因此,发热件设置于盘侧壁更不容易使得盘侧壁和/或盘底被烧糊。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盘侧壁的情况下,所述盘侧壁与所述发热件之间的接触面为曲面。
9、如上述设置,由于所述接触面为曲面,曲面相较于平面而言,盘侧壁与发热件之间的接触面更大,更大的接触面积能分散热量,避免热量集中而烧糊盘侧壁。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面为圆弧面。
11、如上述设置,由于所述接触面为圆弧面,在满足避免热量集中而烧糊盘侧壁的情况下,盘体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盘侧壁的情况下,所述发热件与所述盘侧壁构成的接触面与所述扰流区域至少部分重叠。
13、如上述设置,由于所述发热件与所述盘侧壁构成的接触面与所述扰流区域至少部分重叠,因此,被发热件加热的食物就能被扰流冲走,由此,发热件的加热区域尽可能的少停留食物,进一步避免盘侧壁被烧糊。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件绕所述盘底的周向设置包括冷端,相应的,所述盘侧壁包括冷端区域;所述测温组件设置于所述冷端区域。
15、如上述设置,由于所述测温组件设置于所述冷端区域,冷端区域的温度较低,能更加真实的反应搅拌杯和发热盘组件构成的食物处理空间内的食物的温度,从而,测温组件测量的温度更为准确,能避免温度不准确导致误判,进而避免发热盘组件干烧等问题。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刀组件包括用于组装所述刀片的刀轴,沿所述刀轴的径向,所述刀片的刀尖位于所述盘底的边缘与所述盘侧壁之间。
17、如上述设置,由于所述刀片的刀尖位于所述盘底的边缘与所述盘侧壁之间,这样,刀片具有较大的扰流范围,从而,扰流效果好,能够更好的将食材粉碎以与水等构成食物,以及,避免盘侧壁被烧糊。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刀组件包括刀轴,所述刀片包括组装于所述刀轴的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以过所述第一刀片或者所述第二刀片与所述刀轴的组装位置的水平面为参考,所述第一刀片的刀尖位于所述水平面的下方,所述第二刀片的刀尖位于所述水平面的上方。
19、如上述设置,由于所述第一刀片的刀尖位于所述水平面的下方,所述第二刀片的刀尖位于所述水平面的上方,这样,所述刀片转动所形成的所述扰流区域较大,最终,更好的避免温度不准确导致误判,进而避免发热盘组件干烧等问题,也能避免所述盘侧壁被烧糊。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测温组件包括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包括测温头部,所述测温头部满足如下特征至少之一:
21、a)沿所述盘底的径向,所述测温头部与所述刀组件的第一刀片之间的最短距离为b;5mm≤b≤10mm;如上述设置,5mm≤b≤10mm一方面使得刀片不会与盘侧壁发生剐蹭,另一方面,距离控制在上述范围内,使得颗粒状的食材能在上述距离范围内杯粉碎,粉碎效果好,食物的口感好。当然,食物更细腻,也更容易流动,进而,扰流效果更好。
22、b)沿所述刀轴的轴向,所述测温头部的最低点与所述盘底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0mm≤d≤15mm。如上述设置,0mm≤d≤15mm,测温头部位于盘侧壁,不容易被食物覆盖住,进而,确保测温准确。
23、c)沿所述刀轴的轴向,所述测温头部的最低点与所述第一刀片的刀尖之间的距离为l,-10mm≤l≤10mm。如上述设置,刀片的扰流最大的区域对应着所述测温头部,更容易将覆盖在测温头部上的食物冲走,进一步确保测温组件测量的温度更为准确,能避免温度不准确导致误判,进而避免发热盘组件干烧等问题。
24、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公开一种料理机。所述料理机包括前述任何一种发热盘组件、驱动装置和搅拌杯,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刀组件在所述搅拌杯内转动。
25、如上述设置,所述料理机至少具有所述发热盘组件的有益效果,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组件包括盘体(1)、刀组件(2)、测温组件(3)和发热件(4),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侧壁(12)和所述盘底(11)呈钝角,或者,所述盘侧壁(12)和所述盘底(11)之间圆弧过渡,且所述盘侧壁(12)向所述盘底(11)的外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4)设置于所述盘侧壁(12)或者盘底(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热件(4)设置于所述盘侧壁(12)的情况下,所述盘侧壁(12)与所述发热件(4)之间的接触面(41)为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为弧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4)绕所述盘底(11)的周向设置,所述发热件(4)包括冷端(42),相应的,所述盘侧壁(12)包括冷端区域(122);所述测温组件(3)设置于所述冷端区域(12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组件(2)包括刀轴(22),所述刀片(21)包括组装于所述刀轴(22)的第一刀片(211)和第二刀片(2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3)包括测温元件(31),所述测温元件(31)包括测温头部(311),所述测温头部(311)满足如下特征至少之一:
10.一种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理机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何一项所述的发热盘组件(10)、驱动装置和搅拌杯(20),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刀组件(2)在所述搅拌杯(20)内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盘组件包括盘体(1)、刀组件(2)、测温组件(3)和发热件(4),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侧壁(12)和所述盘底(11)呈钝角,或者,所述盘侧壁(12)和所述盘底(11)之间圆弧过渡,且所述盘侧壁(12)向所述盘底(11)的外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4)设置于所述盘侧壁(12)或者盘底(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热件(4)设置于所述盘侧壁(12)的情况下,所述盘侧壁(12)与所述发热件(4)之间的接触面(41)为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为弧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何一项所述的发热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4)绕所述盘底(11)的周向设置,所述发热件(4)包括冷端(42),相应的,所述盘侧壁(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