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4746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2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包括箱体,箱体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对若干个锂电池模块进行热传导的换热组件,换热组件的周向上设置有散热翅片,散热翅片与锂电池模块抵接,箱体内通过导流格栅分隔成进风腔和出风腔,换热组件的一端伸入出风腔内;箱体相对的两个长侧板上分别开设有通风口,通风口上个安装有风扇,一个通风口与进风腔相连通,另一个通风口与出风腔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导流格栅使进风腔内的风能够均匀分布在出风腔内,使出风腔内的风能够有效将换热组件所传递的热量带走并排出箱体外;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率,使锂电池模组能够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有效提高锂电池的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散热,特别是涉及一种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


技术介绍

1、锂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且环境友好的储能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多个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对清洁能源的追求,锂电池的性能需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及安全性方面。然而,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受其工作温度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2、锂电池热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容忽视。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和应用环境的多样化,电池的温度控制问题愈发凸显。首先,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如果无法有效散热,电池内部温度过高,可能引发“热失控”现象,导致电池短路、鼓包,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等严重安全事故。尤其在储能系统中,电池数量多、功率大,产热更多,散热空间却有限,因此热管理成为确保储能系统持续安全运行的关键。

3、其次,热管理对于提升电池性能和延长电池寿命也至关重要。锂电池的理想工作温度通常在20-45℃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电池的放电能力和寿命。通过有效的热管理,可以控制电池温度,使其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从而提高电池的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因此,高效的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对于保障电池组性能、提升系统安全性及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4、目前,锂电池热管理主要依赖风冷、液冷及相变材料冷却等方式。风冷的优点主要包括设备简单、成本低、易于维护以及环境适应性强等。它不需要额外的冷却剂或水源,对环境要求相对较低,且在一些缺水或水资源紧张的环境下更具优势。使用空冷对锂电池进行热管理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小型储能系统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等。在这些应用中,空冷技术通过空气的对流或强制对流将电池产生的热量带走,实现电池的温度控制。

5、然而,现有的风冷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传热性能相对较差,冷却效率较低。随着储能系统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及应用场景日益多样化,开发更高效的换热技术变得至关重要,这不仅能显著提升设备的散热效率,确保其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运行,还能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减少能耗,同时满足市场对更高性能、更紧凑设计和更可靠安全性的迫切需求。

6、因此,亟需一种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锂电池模组的稳定性,还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率,使锂电池模组能够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有效提高锂电池的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对若干个锂电池模块进行热传导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的周向上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锂电池模块抵接,所述箱体内通过导流格栅分隔成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换热组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出风腔内;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个长侧板上分别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上个安装有风扇,一个所述通风口与所述进风腔相连通,另一个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出风腔相连通。

3、优选的,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个短侧板倾斜设置,且两个所述箱体相对的两个短侧板相互平行设置。

4、优选的,所述进风腔与所述出风腔分别呈梯形。

5、优选的,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若干个均温板,每个所述锂电池模块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均温板之间,所述锂电池模块的两个侧分别与所述均温板抵接。

6、优选的,所述均温板的顶面与所述锂电池模块的顶面齐平,且所述均温板的高度大于所述锂电池模块的高度。

7、优选的,所述均温板上部为蒸发段,所述均温板的下部为冷凝段,所述蒸发段与所述锂电池模块抵接,所述冷凝段伸入所述出风腔内。

8、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插槽,所述插槽与所述均温板一一对应设置。

9、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插槽一一对应设置。

10、优选的,所述导流格栅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开设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

11、优选的,所述导流格栅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1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3、本专利技术通过导流格栅使进风腔内的风能够均匀的分布在出风腔内,使出风腔内的风能够有效将换热组件所传递的热量带走并排出箱体外;同时,通过散热翅片以及换热组件便于热量传递与散失;能够有效对锂电池模块进行散热。

14、本专利技术通过导流格栅、换热组件以及散热翅片,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率,使锂电池模组能够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有效提高锂电池的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2),所述箱体(2)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对若干个锂电池模块(1)进行热传导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的周向上设置有散热翅片(3),所述散热翅片(3)与所述锂电池模块(1)抵接,所述箱体(2)内通过导流格栅(21)分隔成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换热组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出风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相对的两个短侧板倾斜设置,且两个所述箱体(2)相对的两个短侧板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与所述出风腔分别呈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若干个均温板(11),每个所述锂电池模块(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均温板(11)之间,所述锂电池模块(1)的两个侧分别与所述均温板(11)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11)的顶面与所述锂电池模块(1)的顶面齐平,且所述均温板(11)的高度大于所述锂电池模块(1)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11)上部为蒸发段(12),所述均温板(11)的下部为冷凝段(13),所述蒸发段(12)与所述锂电池模块(1)抵接,所述冷凝段(13)伸入所述出风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的顶板(23)上开设有若干个插槽(24),所述插槽(24)与所述均温板(11)一一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的底板(25)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限位槽(26),所述第二限位槽(26)与所述插槽(24)一一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格栅(21)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槽(22),所述第一限位槽(22)开设在所述箱体(2)的内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格栅(21)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2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2),所述箱体(2)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对若干个锂电池模块(1)进行热传导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的周向上设置有散热翅片(3),所述散热翅片(3)与所述锂电池模块(1)抵接,所述箱体(2)内通过导流格栅(21)分隔成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换热组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出风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相对的两个短侧板倾斜设置,且两个所述箱体(2)相对的两个短侧板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与所述出风腔分别呈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若干个均温板(11),每个所述锂电池模块(1)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均温板(11)之间,所述锂电池模块(1)的两个侧分别与所述均温板(11)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化锂电池散热的风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11)的顶面与所述锂电池模块(1)的顶面齐平,且所述均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晶马永康钟梓勋谢宝珊李传常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