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臭氧制备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科技的进步,臭氧发生器在空气净化、水处理、医疗消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臭氧发生器主要通过高压放电或紫外线辐射等方式激发氧气分子,使其分解为氧原子,进而与未分解的氧气分子结合形成臭氧。
2、现有技术中,臭氧发生器进行臭氧的制备时,通常采用高压放电的方式,将氧气分子分解为氧原子,氧原子和氧气分子结合形成臭氧,然后在高压放电的过程中,电极会产生热,使得电极温度升高,温度过高时,会导致电极损坏,且使得臭氧形成后不稳定,影响臭氧的制备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对臭氧制备效率的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包括:多个通过管路相互连接且通过阀门相互切换的臭氧制备单元,每个所述臭氧制备单元均包括:
4、反应管,用作支撑;
5、第一内管,穿设于所述反应管内,且与所述反应管连接,形成供冷却水流动的冷却腔;
6、第二内管,穿设于所述第一内管内侧,且与所述第一内管之间形成供氧气分解反应的反应腔;
7、外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内管靠近所述第二内管的一侧;
8、内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内管靠近所述第一内管的一侧,与所述外电极形成放电区;
9、供氧管,设置于所述反应管上,与所述反应腔连通,
10、冷却水管,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用于供给冷水,对外电极进行降温;
11、第一叉管,设置于所述反应管上,延伸至所述反应腔内,且位于靠近所述供氧管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且形成减速区,进气端连通干燥氧气,且氧气供给压力小于所述供氧管的氧气供给压力;
12、排气管,设置于所述反应管上,用于排出臭氧;
13、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外电极和所述内电极通电以及设备是否供氧、供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产生臭氧时,控制模块首先启动,确保所有阀门处于正确的开关状态,以选择适当的臭氧制备单元进行操作;控制模块随后激活外电极和内电极的通电,为氧气分解反应准备放电条件;干燥氧气通过供氧管以较高的压力进入反应腔,确保氧气分子能够高效地通过放电区。同时,第一叉管也以较低的氧气供给压力引入额外的干燥氧气,用于减缓氧气的流速,这些氧气在减速区内减速并与主气流混合,有助于均匀分布氧气分子,提高反应效率。
15、进气管可能用于在初始阶段或特定条件下向反应腔内补充额外的气体,以确保反应腔内压力稳定或根据需要调整反应条件。
16、冷却水管向冷却腔内供给冷水,有效降低外电极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防止因放电产生的高温损坏设备或影响臭氧生成效率;在放电区,通电的外电极和内电极之间形成强电场,使经过的氧气分子分解为氧原子,进而结合成臭氧分子;反应生成的臭氧通过排气管排出,进入后续的处理或应用环节;控制模块持续监控各参数(如氧气流量、冷却水温度、电极电压等),并根据预设条件自动调节或发出警报,以确保设备稳定运行和臭氧产量质量。
17、冷却水系统有效降低了电极及反应腔的温度,延长了设备寿命,同时也有助于维持稳定的反应条件,提高臭氧生成效率;多个臭氧制备单元通过管路和阀门相互连接,可根据需求灵活切换使用,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同时通过额外供给的氧气,能够对放电区进行降温,使得对放电区和电极的降温,内外同时进行,提高降温效果和效率。
18、可选地,所述第一叉管的出气端的出气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内管。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垂直的出气轴线使得从第一叉管流出的氧气能够以一个与第二内管(及反应腔)轴线相垂直的方向进入反应腔。这种垂直的气流有助于氧气在反应腔内更均匀地分布,减少了气流在反应腔内的死角和涡流,从而提高了氧气与放电区的接触效率,促进了臭氧的高效生成;垂直的出气方式往往伴随着气流方向的改变,这种改变有助于减缓气流速度,使氧气分子在反应腔内停留的时间更长。更长的停留时间意味着更多的氧气分子有机会通过放电区,接受到足够的能量以分解为氧原子,进而结合成臭氧。
20、可选地,所述第二内管内流通有冷却介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内管内流通冷却介质,如冷却水或其他适宜的流体,可以进一步降低反应腔周围的温度。这有助于维持放电区的稳定温度,防止因高温而导致的电极损耗、臭氧分解或设备性能下降。增强冷却效果可以提高臭氧生成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2、提高臭氧生成效率:冷却介质的使用有助于保持反应腔内的适宜温度范围,这对于臭氧的高效生成至关重要。在适当的温度下,氧气分子的分解和臭氧分子的合成反应更为迅速和彻底,从而提高了臭氧的生成效率。
23、第二内管和冷却腔的配合,使得放电区能够保持适宜的温度,减少温度过高对臭氧制备的影响。
24、可选地,所述外电极和所述内电极均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第一内管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内电极或所述外电极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处设置隔板。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外电极和内电极的间隔设置意味着放电区被分散到多个小区域中。这种分散的放电方式可以增加氧气分子与放电区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臭氧的生成效率。每个小放电区都可以独立地激发氧气分子,使其分解为氧原子并进一步结合成臭氧。
26、通过精确控制电极的数量、位置和间隔,可以优化电场在反应腔内的分布;均匀的电场分布有助于确保氧气分子在整个反应腔内都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以进行分解反应,从而提高臭氧生成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7、隔板的存在不仅可以将相邻的放电区隔离开来,还可以作为冷却介质的额外通道;通过巧妙地设计隔板的结构和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确保反应腔内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这有助于防止因高温而导致的设备故障或臭氧分解。
28、分散的放电区和优化的电场分布有助于减少电极的负荷和磨损。同时,隔板和冷却介质的共同作用可以进一步降低电极的温度,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这有助于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并提高其可靠性。
29、多个间隔设置的电极和隔板可以作为一种物理屏障,防止因放电而产生的电弧或火花直接接触到反应腔内的其他部件;这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并减少因意外故障而导致的停机时间。
30、通过多个反应区域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氧原子的跨区域流动,降低互相影响。
31、可选地,所述隔板向着所述放电区弯折。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折的隔板可以引导电场线,使其更加聚焦于放电区,这种聚焦效应有助于增强放电区的电场强度,从而提高氧气分子的分解效率和臭氧的生成速率。
33、通过优化电场的分布和聚焦,弯折的隔板能够确保更多的电能被有效地用于激发氧气分子,而不是浪费在无用的空间或散热上。这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通过管路相互连接且通过阀门相互切换的臭氧制备单元,每个所述臭氧制备单元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管(630)的出气端的出气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内管(3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管(300)内流通有冷却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400)和所述内电极(500)均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第一内管(200)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内电极(500)或所述外电极(400)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处设置隔板(6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50)向着所述放电区(510)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50)的材质具备导热性能,且所述隔板(650)内开设有容置腔(651),所述容置腔(651)内设置有第二叉管(660),所述第二叉管(660)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管(661)的射流压力小于所述第一叉管(630)的供氧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管(630)围绕所述第一内管(200)设置,且形成盘曲的盘管段,且所述盘管段的一侧与冷却水接触,另一个与所述外电极(400)接触,用于对供给的氧气进行预热。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管(200)和所述第二内管(300)之间设置有催化剂隔网(670),所述催化剂隔网(670)位于所述排气管(640)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隔网(670)的网格中开设有多个阻流孔(671),所述阻流孔(671)内流通有干燥氧气,所述阻流孔(671)用于减缓通过物质的流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通过管路相互连接且通过阀门相互切换的臭氧制备单元,每个所述臭氧制备单元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管(630)的出气端的出气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内管(3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管(300)内流通有冷却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400)和所述内电极(500)均设置有多个,且沿所述第一内管(200)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内电极(500)或所述外电极(400)之间存在间隙,且间隙处设置隔板(6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50)向着所述放电区(510)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智能型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50)的材质具备导热性能,且所述隔板(650)内开设有容置腔(651),所述容置腔(651)内设置有第二叉管(660),所述第二叉管(660)与所述容置腔(651)贴合且具备导热性能,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凯,马洪波,刘金旭,徐广龙,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志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