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学,具体涉及一种含异丙醇胺亚结构的姜酮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植物细菌性和真菌性疾病的出现和发展造成全球生产的制约,是世界范围内农业面临的重大挑战。这些疾病主要是由入侵的植物病原细菌和真菌形成和传播的,对水稻、柑橘、烟草等多种经济重要作物造成了重大损害。当前,化学防控因其易于操作且成本低,仍是当前防治细菌性病害的主要防控手段。然而,长期不合理地使用现有的传统化学杀菌剂,如叶枯唑、噻菌铜等,导致其控制效果显著下降,并发展出耐药病原体。因此,需要迫切开发具有高生物活性和具有独特作用机制以及高效的新型农药,以应对耐药性带来的严峻挑战。
2、天然产物凭借其来源的丰富多样性、结构的多元性以及功能的多样化,持续不断地为新农药创制研究带来崭新的机遇。同时,其展现了出优异的生物活性,在药物以及农用化学品开发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姜酮是从生姜当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产物,在生姜中大量存在,约占9.25%。因其自身有着众多的药理活性而备受关注。
3、为了寻找高效抗菌的活性化合物,本专利技术以姜酮为先导,引入异丙醇胺骨架,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含异丙醇胺结构的姜酮类衍生物,测试其生物活性,为新农药的研发和创制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4、姜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如下
5、2019年,kung等人研究结果表明,姜酮纳米颗粒显著抑制akt活性和nfκb表达,并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级联信号通路,参与抗增殖、抗肿瘤、干扰细胞周期进程、诱导dna损伤和细胞凋亡。这
6、2023年,kung等人以2种人内皮细胞ea.hy293和huvecs,2种肝癌细胞株sk-hep-1和huh7为研究对象,考察姜酮纳米颗粒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结果表明,姜酮nps显著抑制人内皮细胞ea.hy296细胞和huvecs的活力。此外,姜酮纳米粒在细胞侵袭、体外管腔形成和离体大鼠主动脉环血管生成方面显示出优异的抑制作用。
7、2013年,kumar等人研究发现天然产物姜酮能够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而且能够较好抑制其运动。在亚致死浓度姜酮存在的情况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显著减少。在姜酮存在的情况下,观察到铜绿假单胞菌的泳动、群集以及蹭行运动均受到抑制。姜酮与环丙沙星联合治疗显示出显著高的生物被膜抑制和生物被膜清除活性。
8、2015年,kumar等人进一步研究姜酮抗细菌群体感应的活性,姜酮除了降低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泳动、群集和蹭行表型外,还降低了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包括鼠李糖脂、弹性蛋白酶、蛋白酶、绿脓菌素、游离溶血素和细胞结合溶血素在内的毒力因子的产生。
9、2013年,su等人研究发现,姜酮类的似物姜黄素对10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mic=125~250μg/ml)。分别与多种抗生素联用后,抗菌活性显著增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提供了一种含异丙醇胺亚结构的姜酮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异丙醇胺亚结构的辣椒素类化合物,具有如通式(ⅰ)所示的结构:
3、
4、其中,
5、r1选自氢、氘、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
6、r2选自氢、氘、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烯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炔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任意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
7、优选地,r1选自氢、氘、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或杂环中的一个或多个;更优选地,r1选自氢、氘、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杂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所述取代的指的是被c1-c6烷基、c1-c6烷氧基、氨基、羟基、卤素、硝基、三氟甲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最优选地,r1选自氢、氘、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丙炔基、丁炔基、戊炔基、己炔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苯基、氯苯基、溴苯基、氟苯基、二氯苯基、二溴苯基、二氟苯基、甲苯基、胺苯基、羟苯基、苄基、邻氟苄基、间氟苄基、对氟苄基、邻溴苄基、间溴苄基、对溴苄基、邻氯苄基、间氯苄基、对氯苄基、甲氧苯基、乙氧苯基、苯氧甲基、苯氧乙基、硝基苯基、三氟甲基苯基、萘基、菲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吡咯基、咪唑基、噻唑基、吡喃基、嘧啶基、邻氟吡啶基、间氟吡啶基、对氟吡啶基、邻溴吡啶基、间溴吡啶基、对溴吡啶基、邻氯吡啶基、间氯吡啶基、对氯吡啶基、邻氟吡喃基、间氟吡喃基、对氟吡喃基、邻溴吡喃基、间溴吡喃基、对溴吡喃基、邻氯吡喃基、间氯吡喃基、对氯吡喃基、邻氟呋喃基、间氟呋喃基、邻氯呋喃基、间氯呋喃基、邻溴呋喃基、间溴呋喃基、邻氟噻吩基、间氟噻吩基、邻氯噻吩基、间氯噻吩基、邻溴噻吩基、间溴噻吩基、邻氟吡咯基、间氟吡咯基、邻氯吡咯基、间氯吡咯基、邻溴吡咯基、间溴吡咯基、2-氟咪唑基、4-氟咪唑基、5-氟咪唑基、2-氯咪唑基、4-氯咪唑基、5-氯咪唑基、2-溴咪唑基、4-溴咪唑基、5-溴咪唑基、2-氟噻唑基、4-氟噻唑基、5-氟噻唑基、2-氯噻唑基、4-氯噻唑基、5-氯噻唑基、2-溴噻唑基、4-溴噻唑基、5-溴噻唑基、2-氟嘧啶基、4-氟嘧啶基、5-氟嘧啶基、2-氯嘧啶基、4-氯嘧啶基、5-氯嘧啶基、2-溴嘧啶基、4-溴嘧啶基、5-溴嘧啶基;
8、优选地,r2选自氢、氘、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或杂环中的一个或多个;更优选地,r2选自氢、氘、c1-c10烷基、c2-c10烯基、c2-c10炔基、c1-c10烷氧基、c1-c5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杂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所述取代的指的是被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氨基、羟基、卤素、硝基、三氟甲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最优选地,r2选自氢、氘、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丙炔基、丁炔基、戊炔基、己炔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氨基、甲氨基、乙氨基、二甲氨基、二乙氨基、丙基氨基、二丙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吡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嘧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哌啶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吗啉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咪唑基、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类含异丙醇胺亚结构的姜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具有如通式(I)所示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异丙醇胺亚结构的姜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2和R3相同或不同,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氘、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杂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异丙醇胺亚结构的姜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2和R3相同或不同,R2和R3独立地选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异丙醇胺亚结构的姜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选自下述化合: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含异丙醇胺亚结构的姜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路线如下:
6.一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含异丙醇胺亚结构的姜酮类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或其溶剂化物,以及农业上可用的助剂或杀菌剂、杀虫剂或除草剂;所述组合物的剂型选自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水剂、悬浮剂、超低容量喷雾剂、可溶性粉剂、微胶囊剂、烟剂、
7.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或其溶剂化物,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在防治农业病虫害方面的用途,所述农业病虫害为植物细菌性或真菌性病害;所述农业病虫害为植物叶枯病和植物溃疡病;所述农业病虫害为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白叶枯病、魔芋白叶枯病、柑橘溃疡病、葡萄溃疡病、番茄溃疡病、猕猴桃溃疡病、苹果溃疡病、黄瓜灰霉病菌、辣椒枯萎病原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辣椒枯萎病、蓝莓根腐病、小麦赤霉病、马铃薯晚疫病、油菜菌核病和火龙果炭疽病。
8.一种防治农业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或其溶剂化物,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作用于有害物或其生活环境。
9.用于保护植物免受农业病虫害侵害的方法,其包括其中使植物与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或其溶剂化物,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接触的方法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含异丙醇胺亚结构的姜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具有如通式(i)所示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异丙醇胺亚结构的姜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2和r3相同或不同,r2和r3独立地选自氢、氘、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1-c6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杂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异丙醇胺亚结构的姜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2和r3相同或不同,r2和r3独立地选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异丙醇胺亚结构的姜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选自下述化合: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含异丙醇胺亚结构的姜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路线如下:
6.一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含异丙醇胺亚结构的姜酮类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盐或其溶剂化物,以及农业上可用的助剂或杀菌剂、杀虫剂或除草剂;所述组合物的剂型选自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松,梁鸿,何雪峰,徐梦玲,余培布,冯钰梅,曾丹,周翔,吴志兵,柳立伟,薛伟,李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