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声,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声单体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近些年来随着智能穿戴电子产品的发展,智能穿戴产品对单体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ows(open wearable stereo,全开放穿戴式耳机)蓝牙耳机的要求与tws(truewireless stereo,为真无线立体声)有所不同,因为整机为体现佩戴的方便与舒适性,所以采用不入耳的方式,从而对发声单体的性能提升迫在眉睫。
2、传统的driver设计均为单面振动发声,在内部空间有限的整机的腔体中,振动面积与振动位移很难做到加大设计,因此发声单体的性能提升的空间也比较有限,满足不了现有ows等穿戴音频产品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声单体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发声单体的振动面积与振动位移满足不了ows耳机等穿戴音频产品需求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声单体,包括:支架;以及,
3、磁路系统,与支架相连接,包括中心磁路、围绕中心磁路设置的边磁路以及用于连接中心磁路和边磁路的导磁轭,其中,边磁路和导磁轭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中心磁路和导磁轭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在导磁轭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中心磁路与导磁轭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位于中心磁路的外侧且两侧分别连通第二磁间隙和第一通孔;
4、振动系统,包括连接于支架两侧的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与第一振膜相连接的第一音圈、与第二振膜相连接的第二音圈,第一音圈位于第一磁间隙,第二
5、第一振膜包括第一折环、设置在第一折环外侧的第二折环以及设置在第一折环与第二折环之间的振动部,第一音圈连接于振动部,第一折环连接于导磁轭且具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二振膜的声波经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向外辐射,且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的声波在发声单体的同一侧向外辐射。
6、优选地,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同向振动,并向外辐射相同相位的声波。
7、优选地,导磁轭包括顶板、底板以及用于连接顶板和底板的侧板,其中,中心磁路设置在所述顶板上,边磁路设置在底板上,第一通孔贯通设置在顶板上,第一折环与顶板相连接。
8、优选地,顶板包括与中心磁路连接的第一固定板、与连接部连接的第二固定板,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连接板,其中,
9、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位于不同的平面,第一通孔开设于第一固定板,中心磁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
10、优选地,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避让凹槽,其中,所述避让凹槽为所述第一音圈提供避让空间;或者,
11、中心磁路具有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的中心部分以及位于中心部分的外侧的外周部分,外周部分的顶面低于中心部分的顶面以及第二固定板的底面,以使得中心磁路和导磁轭之间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12、优选地,气流通道环绕中心磁路与第二磁间隙连通,并延伸至第一通孔,其中,
13、第一通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且间隔设置。
14、优选地,中心磁路包括中心导磁板和设置在中心导磁板上的中心磁组,边磁路包括边磁铁和边导磁板,中心导磁板与底板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边导磁板和顶板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
15、优选地,所述中心磁组包括第一中心磁铁和围绕所述第一中心磁铁的中心环形磁铁,所述第一中心磁铁的顶部与所述顶板相连接,所述第一中心磁铁的底部与所述中心导磁板相连接,并且所述中心环形磁铁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中心磁铁的高度;或者,
16、中心磁组包括设置在中心导磁板上的第一中心磁铁和设置在第一中心磁铁上的第二中心磁铁,第二中心磁铁的顶部与顶板相连接,第一中心磁铁的宽度大于第二中心磁铁的宽度。
17、优选地,第一折环为环形,第一折环的内边缘围成第二通孔,其中,
18、在第二通孔上覆盖设置有防尘网,防尘网用于防止外部杂质进入发声单体的内部;且/或,
19、第二振膜包括第三折环和补强部,第三折环环绕补强部设置,并且,第三折环的外边缘与支架相连接。
20、优选地,第一振膜、支架和导磁轭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为密闭腔体,在发声单体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体与外部的第一泄露孔,在第一泄露孔上设置有阻尼件。
21、优选地,发声单体还包括两个定位环,定位环分别设置在第二折环外边缘与所述支架之间以及第三折环的外边缘与支架之间;且/或,
22、发声单体还包括后盖,后盖位于第二振膜远离第一振膜的一侧,第二振膜和后盖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在后盖上设置有连通第二腔体和外部的第二泄露孔。
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具有收容腔的壳体和设置在收容腔内的发声单体,发声单体采用上述发声单体,其中,
24、发声单体将收容腔分隔为相互隔离的前腔和后腔,在壳体设置有与前腔相连通的出声孔,发声单体的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的声波经所述出声孔向外界辐射。
25、优选地,在壳体上设置有第三泄露孔,所述第三泄露孔与后腔连通。
26、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声单体及电子设备,通过磁路系统一个磁路系统驱动两个音圈带的两个振膜振动发声,且在磁路系统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振膜上设有相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作为第二振膜辐射的声波的出声孔,使得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的声波在发声单体的同一侧向外辐射,从而在不增加外形尺寸的前提下实现双面振膜同向发声,且增大了振动系统的振动面积,从而达到性能提升的目的;并且,在中心磁组和连接件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二磁间隙和第一出声孔,有利于第二振膜下方气流流通更通畅,提升第二振膜高频性能,从而提升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叠加后的高频性能。
27、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指示的仅仅是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具有收容腔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体采用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声单体,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建,杨子坤,郭翔,周树芝,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