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测井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四探测器岩性密度极板装置及探测方法。
技术介绍
1、岩性密度测井仪器是一种石油测井仪器,使用伽马源照射地层,根据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利用长、短源距伽马探测器测量地层散射的伽马射线,并且用能谱分析的方法测量相对应能量的计数率,进而计算得到目标地层的光电吸收截面指数pe和体积密度ρb。岩性密度测井仪的长短源距探测器、源仓均安装在一块极板中,测井时,极板在推靠系统作用下紧贴井壁,由此得到,岩性密度测井受井眼环境影响较大,若井眼环境恶劣则可能导致精度降低,重复性及一致性超出标准范围。
2、现有的岩性密度测井仪器的缺点如下:
3、1、一般为双探测器岩性密度,双探测器岩密存在垂向分辨率差,地层光电吸收指数截面pe受井眼重晶石影响巨大,低孔隙度地层计数率统计起伏较大。
4、2、岩性密度测井仪密度测井曲线及岩性测井曲线,重复性差,一致性差。
5、3、岩性密度测井仪测井曲线受井内环境影响严重,影响因素包括且不限于泥饼成分及厚度,井壁平整度及圆度。
6、4、现有岩密探测器发展到瓶颈期,精度及稳定性提高有限,无法得到更高精度及稳定性的探测器。
7、5、现有岩性密度测井仪器若一个探测器工作故障,整机即不能工作,仪器故障冗余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至少一个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四探测器岩性密度极板装置及探测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四探测器岩性密度极板装置,包括:
4、壳体总成,内部依次设置有第一远探测器、第一近探测器、源仓、第二近探测器和第二远探测器;
5、所述第一远探测器、第一近探测器、第二近探测器和第二远探测器距离源仓的距离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二远探测器、第一远探测器、第一近探测器和第二近探测器。
6、优选地,所述源仓呈梯台结构,内部开设有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盲孔,所述盲孔垂直于梯台结构的梯形截面;
7、所述盲孔还连通有第一放射性同位素源射线发射孔和第二放射性同位素源射线发射孔;
8、所述第一放射性同位素源射线发射孔和第二放射性同位素源射线发射孔均开设在梯台结构中,且开口均朝向梯台结构的一面。
9、优选地,所述第一放射性同位素源射线发射孔和第二放射性同位素源射线发射孔与壳体总成的夹角为45°±5°。
10、优选地,所述源仓的材质为钨合金,密度为18±2g/cm3。
11、优选地,所述第一远探测器距离源仓415±5cm;
12、所述第一近探测器距离源仓420±5cm;
13、所述第二近探测器距离源仓442±10cm;
14、所述第二远探测器距离源仓447±10cm。
15、优选地,所述壳体总成一端还连接有电子仪短舱,所述电子仪短舱用于密封壳体总成,还用于接收和发送第一近探测器、第二近探测器和第二远探测器采集的数据。
16、一种探测方法,用于上述的四探测器岩密极板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17、采集地层的密度数据和地层光电吸收指数截面数值;
18、基于密度数值构建测井密度曲线;
19、同时基于地层光电吸收指数截面数值构建岩性测井曲线。
20、优选地,采集地层的密度数据和地层光电吸收指数截面数值,包括以下步骤:
21、通过第一远探测器、第一近探测器、第二近探测器和第二远探测器分别采集地层密度数据;
22、同时通过第一远探测器和第二远探测器采集地层光电吸收指数截面数值。
23、优选地,基于密度数值构建测井密度曲线,包括以下步骤:
24、通过第一远探测器和第一近探测器采集的密度数据获取第一密度值;
25、通过第一远探测器和第二近探测器采集的密度数据获取第二密度值;
26、通过第二远探测器和第二近探测器采集的密度数据获取第三密度值;
27、通过第二远探测器和第一近探测器采集的密度数据获取第四密度值;
28、计算第一密度值、第二密度值、第三密度值和第四密度值的加权平均值,得到合成密度值,通过合成密度值与测井深度构建测井密度曲线。
29、优选地,基于地层光电吸收指数截面数值构建岩性测井曲线,包括以下步骤:
30、通过第一远探测器采集的地层光电吸收指数截面数值获取第一岩性值;
31、通过第二远探测器采集的地层光电吸收指数截面数值构成第二岩性值;
32、通过第一岩性测井曲线和第二岩性测井曲线构成合成岩性值,通过合成岩性值与测井深度构建岩性测井曲线。
33、优选地:
34、当第一远探测器、第一近探测器、第二近探测器和第二远探测器任一个损坏时,将未损坏的探测器获取第一密度值至第四密度值中的至少两条进行合成,得到合成密度值,然后合成密度值与测井深度构建测井密度曲线;
35、当第一远探测器和第二远探测器任一个损坏时,将未损坏的远探测器数据获取岩性值作为合成岩性值,合成岩性值与测井深度构建测井岩性曲线;
36、当第一远探测器和第二远探测器任一个损坏,同时第一近探测器和第二近探测器任一个损坏时,通过未损坏的远探测器采集的密度值和未损坏的近探测器采集的密度值计算得到的密度值作为合成密度值,合成密度值与测井深度构建测井密度曲线。
3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38、1、本专利技术用四个探测器,分别为第一远探测器、第一近探测器、第二远探测器、第二近探测器,各探测器通过采集数据获得密度测井曲线和岩性测井曲线,而且当任一个探测器出现故障,余下的3个探测器仍然可以产生两个体积密度值和至少一个地层光电吸收指数截面数值,得到体积密度和地层光电吸收指数截面,整机仍可以保证测量精度,正常进行测井;同理,当一个近探测器和一个远探测器同时故障,仪器仍可以正常进行测井,因此提高仪器的冗余度;
39、2、本专利技术在没有大幅度提高成本,不使用最高性能元器件的前提下,将测量面积增加到原来的210%,扩大了地层信息收集量,提高岩性密度测井仪的测量精度,保证曲线的重复性,一致性符合曲线验收要求。
40、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探测器岩性密度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探测器岩性密度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源仓(4)呈梯台结构,内部开设有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盲孔(401),所述盲孔(401)垂直于梯台结构的梯形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探测器岩性密度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射性同位素源射线发射孔(402)和第二放射性同位素源射线发射孔(403)与壳体总成(7)的夹角为45°±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探测器岩性密度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源仓(4)的材质为钨合金,密度为18±2g/c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探测器岩性密度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远探测器(2)距离源仓(4)15±5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四探测器岩性密度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总成(7)一端还连接有电子仪短舱(1),所述电子仪短舱(1)用于密封壳体总成(7),还用于接收和发送第一近探测器(3)、第二近探测器(5)和第二远探测器(6)采集的数据。
7.一种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地层的密度数据和地层光电吸收指数截面数值,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密度数值构建测井密度曲线,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地层光电吸收指数截面数值构建岩性测井曲线,包括以下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探测器岩性密度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探测器岩性密度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源仓(4)呈梯台结构,内部开设有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盲孔(401),所述盲孔(401)垂直于梯台结构的梯形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探测器岩性密度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射性同位素源射线发射孔(402)和第二放射性同位素源射线发射孔(403)与壳体总成(7)的夹角为45°±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探测器岩性密度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源仓(4)的材质为钨合金,密度为18±2g/c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探测器岩性密度极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远探测器(2)距离源仓(4)15±5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琪,陈绪涛,王增平,项艳,韩壮科,邓红卫,刘湘政,杨皓,谭来军,徐飞,徐成,沈彬,陈建,田旭光,赵敏,李伟,孙旭光,王瑞清,马秀妮,魏红,崔宁,普诚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