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量存储,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
技术介绍
1、旋储装置最早应用于某些机械装置,他能够平衡动力输出,稳定设备运行。而目前,旋储装置储能作为一种先进的物理储能技术,具有高功率密度,高使用寿命,快速的存储释放能量以及高效率等优点,因此在能源存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传统的旋储装置储能系统通常与电网相连接用于电力储能系统中,用于改善电网特性。通过电力电子设备将电能在电机与电网之间传递,电机将电能转换为旋储装置的机械能进行能量存储,当需要能量输出时,通过控制系统使电机工作在发电状态,将旋储装置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然而,这种转换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能量损失,且电力电子设备的成本和维护也相对较高。此外,传统的旋储装置储能系统还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例如,由于旋储装置在高速转动时会产生大量的摩擦损耗和空气阻力,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这些损耗,以提高系统的能量存储效率和使用寿命。传统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机械轴承来支撑旋储装置,但机械轴承的摩擦损耗仍然较大,且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
2、近年来,随着磁浮力技术和稀疏空气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旋储装置储能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磁浮力技术可以实现旋储装置的无接触悬浮,从而大幅降低摩擦损耗。而稀疏空气技术则可以降低旋储装置在转动过程中的空气阻力,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能量存储效率。
3、尽管磁浮力和稀疏空气技术在旋储装置储能系统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现有的旋储装置储能系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一些系统仍然采用电力电子设备进行电能与机
4、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装置储能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旋储装置储能系统中存在的能量损失大、技术瓶颈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其解决了现有旋储装置储能系统中存在的能量损失大的技术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
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包括:
5、传输端组件;
6、第一磁性传动组件,设置于传输端组件的下端;
7、复合材料旋储装置,悬浮转动安装于稀疏空气腔内;
8、第二磁性传动组件,固定安装于复合材料旋储装置的上端,且与第一磁性传动组件磁性连接,用于在第一磁性传动组件或第二磁性传动组件转动的情况下,与之磁性连接的磁性传动组件随之转动;
9、调节组件,设置于传输端组件与第一磁性传动组件之间,用于调节第一磁性传动组件与第二磁性传动组件之间的距离,以控制第一磁性传动组件和第二磁性传动组件的磁性连接强度。
10、可选地,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还包括:
11、壳体,稀疏空气腔形成于壳体的内部。
12、可选地,传输端组件包括:
13、第一传输轴;
14、第二传输轴;
15、变速箱组件,变速箱组件形成有两个传输端,第一传输轴设置于一个传输端上,第二传输轴设置于另一个传输端上。
16、可选地,变速箱组件包括:
17、支撑主体;
18、辅助轴,转动安装于支撑主体内,辅助轴上同轴依次固定连接有辅助小齿轮、辅助中齿轮和辅助大齿轮;
19、可选大齿轮,转动安装于第一传输轴上,可选大齿轮的轴线与第一传输轴的轴线重合,可选大齿轮与辅助小齿轮啮合连接;
20、可选小齿轮,转动安装于第一传输轴上,可选小齿轮的轴线与第一传输轴的轴线重合,可选小齿轮与辅助中齿轮啮合连接;
21、齿轮选择器,滑动安装于第一传输轴上,齿轮选择器的轴线与第一传输轴的轴线重合,且位于可选大齿轮和可选小齿轮之间;
22、传输齿轮,固定安装于第二传输轴上,传输齿轮的轴线与第二传输轴的轴线重合,且与辅助大齿轮啮合连接;
23、其中,齿轮选择器、可选大齿轮和可选小齿轮上设置有可配合使用的锁定齿。
24、可选地,复合材料旋储装置包括:
25、旋转主轴,第二磁性传动组件设置于旋转主轴的上端;
26、复合材料旋储主体,固定安装于旋转主轴,复合材料旋储主体的轴线与旋转主轴的轴线重合;
27、第一磁浮台,设置于壳体的内壁底部;
28、第二磁浮台,设置于旋转主轴的下端,第二磁浮台与第一磁浮台排斥连接,用于为旋转主轴提供轴向磁悬浮力。
29、可选地,复合材料旋储装置还包括:
30、磁浮环,设置于壳体上,且磁浮环套设于旋转主轴,磁浮环的轴线与旋转主轴的轴线重合,用于为旋转主轴提供径向悬浮力。
31、可选地,第一磁性传动组件包括:
32、铜盘背铁,固定安装于传输端组件靠近复合材料旋储装置的一端;
33、铜盘,设置于铜盘背铁远离传输端组件的端面。
34、可选地,第二磁性传动组件包括:
35、永磁体盘背铁,固定安装于复合材料旋储装置靠近传输端组件的一端;
36、永磁体,若干永磁体等距设置于永磁体盘背铁远离复合材料旋储装置的端面;
37、永磁体盘铝轭,设置于相邻的永磁体之间。
38、可选地,调节组件包括:
39、内花键轴套,滑动安装于传输端组件上,第一磁性传动组件固定安装于内花键轴套的一端;
40、滑台,转动安装于内花键轴套上,滑台的轴线与内花键轴套的轴线重合;
41、至少两个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于壳体上,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滑台螺纹连接,用于控制滑台向靠近或远离第二磁性传动组件的方向移动。
42、可选地,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还包括:
43、空气吸收系统,与稀疏空气腔连通,用于控制稀疏空气腔内的气体含量。
4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包括传输端组件、第一磁性传动组件、复合材料旋储装置和第二磁性传动组件,复合材料旋储装置呈悬浮状态旋转安装在稀疏空气腔内,复合材料旋储装置的顶端连接有第二磁性传动组件,第一磁性传动组件设置于传输端组件的下端,调节组件设置在传输端组件与第一磁性传动组件之间,用于调节第一磁性传动组件与第二磁性传动组件之间的距离,以调节第一磁性传动组件和第二磁性传动组件之间磁性连接强度,从而调节转差大小,二者转差由调节组件控制,以控制动能的输入或输出;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通过采用第一磁性传动组件和第二磁性传动组件实现无接触传动,同时结合复合材料旋储装置在稀疏空气腔内的悬浮结构,实现机械能的高效存储与释放,同时降低系统的摩擦损耗和空气阻力,提高系统的能量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端组件(100)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组件(130)包括: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旋储装置(300)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旋储装置(300)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传动组件(200)包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传动组件(400)包括: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端组件(100)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组件(130)包括: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涡流动能连接器的稀疏空气磁浮力旋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旋储装置(300)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志,王佳兴,华钟,佟泰来,孙丽嵩,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