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具体的,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隧道施工中对于污水的处理多采用设置沉淀池,通过过滤、沉淀方式进行固液分离达到污水净化排放。该装置需要设置多级沉淀池(至少四级),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约500m2),对于在山岭中修建的隧道受地型条件限制,有时难以实现。并且,受施工季节和地质环境影响,污水排放量增加时,进行传统沉淀处理方法,其处理污水能力有限,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不能进行彻底清除和过滤,排放后对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其次,设置沉淀池处理,需要随时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对沉淀物进行清理和转运,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沉淀物呈泥塑状,含水量高,无法综合利用,需找专用场地存放。如直接存于弃渣场,风干后随风飞扬,造成环境污染;如遇雨水等又会外溢造成二次污染。此外,有的隧道工程废水仅采用压滤机处理,机器运转工作量极大,易损坏,维修费用高。因此,提供一种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中的至少一项。例如,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加快污水处理速度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又如,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系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可包括依次连接的助凝剂投放罐、絮凝剂添加罐、竖流式沉淀罐和压滤机,其中,助凝剂投放罐和絮凝剂添加罐被配置为向污水投入助凝剂和
3、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竖流式沉淀罐还可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流水槽中。
4、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竖流式沉淀罐还可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置在所述中央竖流管下端。
5、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中央竖流管内可设置有螺旋型流水槽。
6、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助凝剂投放罐与所述絮凝剂添加罐可间隔5~15m设置;所述助凝剂投放罐和絮凝剂添加罐的出口处均可设置有自动流量控制器。
7、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圆柱体的直径可为6~8m。
8、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竖流式沉淀罐与所述压滤机之间可设置有污水泵。
9、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助凝剂投放罐、絮凝剂添加罐、竖流式沉淀罐和压滤机可通过污水管道连接;所述污水管道可包括125*6.0型pe水管。
10、根据本技术一方面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助凝剂投放罐、絮凝剂添加罐和竖流式沉淀罐之间的污水管道的纵向坡度可为3%。
11、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可包括排水管、集水坑、渣池以及如上所述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其中,排水管纵横向分布在隧道已成型地段,将未污染水体排于中心水沟或边沟内;集水坑设置在隧道施工掌子面和仰拱远端,收集已污染水体;从集水坑设置污水管道连接至隧道洞外的助凝剂投放罐,且污水管道沿隧道拱脚处设置;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位于隧道洞外;渣池设置在隧道洞外,压滤机的渣饼卸入渣池。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以下内容中至少一项:
13、(1)采用本技术提出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能够实现废水排放达标,杜绝或减少环保事件发生。
14、(2)通过本技术提出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充分利用隧道施工场地,减少占用农田或土地。
15、(3)采用本技术提出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能够加快污水处理速度,提高处理的效率。
16、(4)通过本技术提出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实现变废为宝,合理利用固体沉渣及废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助凝剂投放罐、絮凝剂添加罐、竖流式沉淀罐和压滤机,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流式沉淀罐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流水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流式沉淀罐还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置在所述中央竖流管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竖流管内设置有螺旋型流水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凝剂投放罐与所述絮凝剂添加罐间隔5~15m设置;所述助凝剂投放罐和絮凝剂添加罐的出口处均设置有自动流量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的直径为6~8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流式沉淀罐与所述压滤机之间设置有污水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凝剂投放罐、絮凝剂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凝剂投放罐、絮凝剂添加罐和竖流式沉淀罐之间的污水管道的纵向坡度为3%。
10.一种隧道施工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排水管、集水坑、渣池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助凝剂投放罐、絮凝剂添加罐、竖流式沉淀罐和压滤机,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流式沉淀罐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流水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流式沉淀罐还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置在所述中央竖流管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竖流管内设置有螺旋型流水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凝剂投放罐与所述絮凝剂添加罐间隔5~15m设置;所述助凝剂投放罐和絮凝剂添加罐的出口处均设置有自动流量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德超,贺建亮,谢志伟,李正,宋冬梅,刘威,赵睿,万志程,罗小龙,鞠肖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