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制造技术_技高网

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23862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8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基于双体无人船,双体无人船的顶部后侧设有绞车,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位于双体无人船的两个船体之间,包括底座、门架、托架组件、缆绳限位组件、电动推杆;底座的横截面呈“凹”形,门架固定位于底座的顶部前侧,缆绳限位组件固定位于底座的顶部后侧,托架组件的后侧转动位于底座的“凹”形开口内;门架的前侧部固定设有“U”形架,电动推杆的一端与“U”形架的底部转动连接,电动推杆远离“U”形架的一端与托架组件的顶部后侧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便于收放缆绳、缆绳收放导向、避免缆绳缆绳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绞车上,降低缆绳摩擦,增加绞车的使用寿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船收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


技术介绍

1、在进行水下探测时,使用无人船带着探测设备进行水上作业,在将水下探测设备放下时,需要绞车放下缆绳,缆绳另外一段的探测设备下降。

2、但是,无人船是在水面上,在无人船行动时,缆绳会伴随着水流而晃动,为了避免缆绳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绞车上,降低绞车的使用寿命,此时需要对其缆绳进行导向限位,进而便于绞车收放缆绳,因此需要与绞车相适配的收放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具有保护水下探测设备、便于收放缆绳、缆绳收放导向、避免水下探测设备在收放过程中撞到船体、水下设备处于托架组件内且托架组件呈0°时可实现双体船以最大速度快速行驶、避免缆绳缆绳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绞车上、增加绞车的使用寿命的优点。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基于双体无人船,双体无人船的顶部后侧设有绞车,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位于双体无人船的两个船体之间,包括底座、门架、托架组件、缆绳限位组件、电动推杆;

4、所述底座的横截面呈“凹”形,所述底座的“凹”形开口向前,所述门架固定位于底座的顶部前侧,所述缆绳限位组件固定位于底座的顶部后侧,所述托架组件的后侧转动位于底座的“凹”形开口内;

5、所述门架的前侧部固定设有“u”形架,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与“u”形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远离“u”形架的一端与托架组件的顶部后侧固定连接。

6、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7、优选的:所述托架组件包括托架、若干左滚轮、若干右滚轮、两个第一竖滚轮、托滚组件、防护滚轮组件、两个第二竖滚轮、托环;

8、所述托架为竖截面呈“u”形的架体,所述托架的顶部左侧与右侧均固定设有呈纵向的第一方管,所述第一方管自后向前四分之一处与托架的后侧部相平齐,两根所述第一方管的顶部后侧固定设有呈横向的第二方管,所述第二方管的底部固定设有两个第一耳板,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杆的顶端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耳板之间;

9、所述底座底部前侧的左侧与右侧分别固定设有轴承座,每个所述轴承座内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分别与托架的左侧部的后侧、右侧部的后侧固定连接;

10、若干所述左滚轮呈倾斜45°自前向后阵列位于托架的内部左侧,若干所述右滚轮呈倾斜45°自前向后阵列位于托架的内部右侧;

11、两个所述第一竖滚轮呈竖直状转动连接于托架的前侧部的左侧与右侧;

12、所述托滚组件位于托架的前侧部,所述托滚组件位于两个第一竖滚轮之间;

13、两个所述第二竖滚轮呈竖直状转动连接于托架的后侧部上端的左侧与右侧;

14、所述防护滚轮组件位于托架的后侧部,所述防护滚轮组件位于两个第二竖滚轮之间;

15、所述托环固定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竖滚轮的前侧。

16、优选的:所述托架的前侧部左侧与右侧的上端均固定设有第一折弯板,所述托架的前侧部的左侧与右侧的下端均固定设有第二折弯板,所述第一折弯板与第二折弯板的竖截面均呈“l”形,且“l”形开口均向下,两个所述第一竖滚轮分别转动连接于其对应的第一折弯板与第二折弯板之间。

17、优选的:所述托滚组件包括两个第三耳板、两个第一横滚轮,两个所述第三耳板分别固定位于左侧的第二折弯板的右侧部与右侧的第二折弯板的左侧部,两个所述第一横滚轮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三耳板的前侧下端与后侧上端。

18、优选的:所述托架的内部后侧部的左侧与右侧均固定设有两个水平状的第三方管,位于左侧的第三方管的后侧部右侧与位于右侧的第三方管的后侧部左侧均开设有第一让位槽,两个所述第二竖滚轮分别呈竖直状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让位槽内;

19、防护滚轮组件包括两个第二耳板、若干v形滚轮,两个所述第二耳板均为圆心角呈90°的扇形,若两个所述第二耳板分别与两个第三方管的后侧部、托架的后侧部固定连接,若干所述v形滚轮分别转动两个第二耳板之间,若干所述v形滚轮分别沿着第二耳板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弧形边阵列。

20、优选的:所述托环呈圆环状,所述托环的前侧部固定设有圆环状的限位橡胶块。

21、优选的:所述“u”形架的“u”形开口向后,所述“u”形架的前侧的底部固定设有两个第五耳板,所述电动推杆远离伸缩杆的一端位于两个第五耳板之间且与两个第五耳板转动连接。

22、优选的:所述缆绳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六耳板、两个第三竖滚轮、两个第二横滚轮,两个所述第六耳板呈竖直固定位于底座的顶部,两个所述第六耳板之间的上端与下端均固定设有限位板,两个所述第三竖滚轮呈竖直状转动连接于两个限位板之间的前侧左侧与右侧,两个所述第二横滚轮转动连接于两个第六耳板的后侧的上端与下端。

23、优选的:位于最前侧的左滚轮与右滚轮之间设有增减速开关,位于最后侧的左滚轮与右滚轮之间设有到位开关。

2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1.通过底座的设置,能够起到便于固定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的效果;

26、2.通过门架、托架组件、电动推杆的设置,能够起到在放下水下探测设备时,电动推杆带动托架组件倾斜,此时缆绳所产生的作用力在托架组件内消除,避免传递到绞车,在收起水下探测设备时,电动推杆带动托架平齐,水下探测设备的重力一部分作用在托架组件的前侧部的效果;

27、3.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的托架组件呈90°回收时可以使水下探测设备顺利进入托架组件,减少对缆绳的磨损,增大缆绳的弯曲半径,起到保护缆绳的作用;增减速开关可以减有效防止因回收速度太快而引发水下探测设备与托架组件的极限位置碰撞的风险;托架组件翻转至45°时回收缆绳可以有效减小绞车卷筒上缆绳的作用力;最终托架组件在0°时为位储存位,在此位置行船时,水下探测设备将不再对绞车卷筒产生作用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基于双体无人船,双体无人船的顶部后侧设有绞车,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位于双体无人船的两个船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门架(2)、托架组件(3)、缆绳限位组件(4)、电动推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组件(3)包括托架(311)、若干左滚轮(312)、若干右滚轮(313)、两个第一竖滚轮(314)、托滚组件(315)、防护滚轮组件(316)、两个第二竖滚轮(317)、托环(3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11)的前侧部左侧与右侧的上端均固定设有第一折弯板(322),所述托架(311)的前侧部的左侧与右侧的下端均固定设有第二折弯板(323),所述第一折弯板(322)与第二折弯板(323)的竖截面均呈“L”形,且“L”形开口均向下,两个所述第一竖滚轮(314)分别转动连接于其对应的第一折弯板(322)与第二折弯板(32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滚组件(315)包括两个第三耳板(324)、两个第一横滚轮(325),两个所述第三耳板(324)分别固定位于左侧的第二折弯板(323)的右侧部与右侧的第二折弯板(323)的左侧部,两个所述第一横滚轮(325)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三耳板(324)的前侧下端与后侧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11)的内部后侧部的左侧与右侧均固定设有两个水平状的第三方管(326),位于左侧的第三方管(326)的后侧部右侧与位于右侧的第三方管(326)的后侧部左侧均开设有第一让位槽,两个所述第二竖滚轮(317)分别呈竖直状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让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环(318)呈圆环状,所述托环(318)的前侧部固定设有圆环状的限位橡胶块(32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架(6)的“U”形开口向后,所述“U”形架(6)的前侧的底部固定设有两个第五耳板(611),所述电动推杆(5)远离伸缩杆的一端位于两个第五耳板(611)之间且与两个第五耳板(611)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限位组件(4)包括两个第六耳板(411)、两个第三竖滚轮(412)、两个第二横滚轮(413),两个所述第六耳板(411)呈竖直固定位于底座(1)的顶部,两个所述第六耳板(411)之间的上端与下端均固定设有限位板(414),两个所述第三竖滚轮(412)呈竖直状转动连接于两个限位板(414)之间的前侧左侧与右侧,两个所述第二横滚轮(413)转动连接于两个第六耳板(411)的后侧的上端与下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前侧的左滚轮(312)与右滚轮(313)之间设有增减速开关(7),位于最后侧的左滚轮(312)与右滚轮(313)之间设有到位开关(8)。

...

【技术特征摘要】

1.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基于双体无人船,双体无人船的顶部后侧设有绞车,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位于双体无人船的两个船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门架(2)、托架组件(3)、缆绳限位组件(4)、电动推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组件(3)包括托架(311)、若干左滚轮(312)、若干右滚轮(313)、两个第一竖滚轮(314)、托滚组件(315)、防护滚轮组件(316)、两个第二竖滚轮(317)、托环(3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11)的前侧部左侧与右侧的上端均固定设有第一折弯板(322),所述托架(311)的前侧部的左侧与右侧的下端均固定设有第二折弯板(323),所述第一折弯板(322)与第二折弯板(323)的竖截面均呈“l”形,且“l”形开口均向下,两个所述第一竖滚轮(314)分别转动连接于其对应的第一折弯板(322)与第二折弯板(32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滚组件(315)包括两个第三耳板(324)、两个第一横滚轮(325),两个所述第三耳板(324)分别固定位于左侧的第二折弯板(323)的右侧部与右侧的第二折弯板(323)的左侧部,两个所述第一横滚轮(325)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三耳板(324)的前侧下端与后侧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体无人船用水下探测设备收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11)的内部后侧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元胜朱小东王胜利许智华田冠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上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