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技术_技高网

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023116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8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首先在电梯井道位置预先布设钢筋,并对钢筋进行受力验算,以便于后续施工。然后在铝模板上开设用于穿设钢筋的槽口,使得钢筋能够方便地穿设于铝模板,提高了施工效率。再根据电梯井的尺寸和形状,拼装铝模板,之后将钢筋穿设于槽口以搭设操作平台,避免了传统钢管架的复杂搭设过程,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时间成本。然后浇筑混凝土、拆模并进行混凝土养护,最后进行洞口防护,进而提高了作业人员在操作平台上的操作安全性,避免作业人员因不慎落入洞口而受伤。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的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能够便于施工,安全高效且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施工,尤其涉及一种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基于铝模体系的电梯井施工过程中,传统施工平台一般采用钢管架搭设,不仅搭设作业费时费力,施工成本较高,而且使得拆模层洞口和作业层平面洞口不便于防护,因而降低了作业人员在施工平台上的操作安全性。而且,钢管架所采用的材料转运周期长,降低了施工效率,材料投入成本较高,使得施工作业存在诸多不便。

2、因此,亟需一种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能够便于施工,安全高效且成本较低。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其包括:

4、步骤一、在电梯井道位置预先布设钢筋,并对钢筋进行受力验算;

5、步骤二、在铝模板上开设用于穿设钢筋的槽口;

6、步骤三、根据电梯井的尺寸和形状,拼装铝模板;

7、步骤四、将钢筋穿设于槽口以搭设操作平台;

8、步骤五、浇筑混凝土;

9、步骤六、拆模并进行混凝土养护;

10、步骤七、洞口防护。

11、可选地,在步骤二中,槽口的宽度为10~30mm,深度为10~30mm,槽口之间的水平间距为100~200mm。

12、可选地,在步骤四中,钢筋包括多个横筋和多个纵筋,多个横筋间隔设置,并连接于多个间隔设置的纵筋以形成钢筋网片。

13、可选地,在钢筋网片上满铺木模板,钢筋网片和木模板共同形成操作平台。

14、可选地,木模板之间相互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

15、可选地,木模板之间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

16、可选地,在步骤四中,钢筋的端部伸入结构梁和/或结构墙中,并弯折设置。

17、可选地,钢筋伸入结构梁和/或结构墙中的长度为100~200mm。

18、可选地,在步骤六中,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养护和拆模作业。

19、可选地,操作平台设有多个,多个操作平台沿电梯井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首先在电梯井道位置预先布设钢筋,并对钢筋进行受力验算,可以确保电梯井道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以便于后续施工。然后在铝模板上开设用于穿设钢筋的槽口,使得钢筋能够方便地穿设于铝模板,从而简化了操作平台的搭设过程,提高了施工效率。再根据电梯井的尺寸和形状,拼装铝模板,确保了施工作业的精确度和适用性。之后将钢筋穿设于槽口以搭设操作平台,避免了传统钢管架的复杂搭设过程,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时间成本。然后浇筑混凝土,可以进一步加固电梯井,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之后拆模并进行混凝土养护,可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为后续施工和使用提供安全保障。最后进行洞口防护,进而提高了作业人员在操作平台上的操作安全性,避免作业人员因不慎落入洞口而受伤。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的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能够便于施工,安全高效且成本较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槽口的宽度为10~30mm,深度为10~30mm,槽口之间的水平间距为100~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钢筋包括多个横筋(1)和多个纵筋(2),多个横筋(1)间隔设置,并连接于多个间隔设置的纵筋(2)以形成钢筋网片(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钢筋网片(10)上满铺木模板(20),钢筋网片(10)和木模板(20)共同形成操作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木模板(20)之间相互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木模板(20)之间通过固定件(30)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钢筋的端部伸入结构梁和/或结构墙中,并弯折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筋伸入结构梁和/或结构墙中的长度为100~2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六中,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养护和拆模作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平台设有多个,多个操作平台沿电梯井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槽口的宽度为10~30mm,深度为10~30mm,槽口之间的水平间距为100~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钢筋包括多个横筋(1)和多个纵筋(2),多个横筋(1)间隔设置,并连接于多个间隔设置的纵筋(2)以形成钢筋网片(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钢筋网片(10)上满铺木模板(20),钢筋网片(10)和木模板(20)共同形成操作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模体系下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木模板(20)之间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学峰单建林李长泉张超张友华王星辉尚崇付心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