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螺母,具体涉及一种新式扭断式防松防卸螺母。
技术介绍
1、现有扭断式防松防卸螺母种类众多,结构千差万别,其主要目的就是:螺母须达到防松防卸的效果。
2、然而大多数防松防卸螺母都有其自身结构带来的固有缺陷及不可预知的风险,如市场上应用的扭断式防松防卸螺母,螺母主体是一个带锥度的圆台式结构,当六角头完成拧紧(达到施工所要求的力矩后自行脱落)功能后,留下螺母主体,达到防松防卸效果,但使用专用管钳还是可能拆卸,防卸效果不尽人意。
技术实现思路
1、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式扭断式防松防卸螺母,通过开设退刀槽的螺母套筒结构,在螺母结构与外环进行固定之后,可在达到一定扭矩后,六角部分离脱落,由于螺纹紧固后,由于紧固轴向力作用,螺母主体压紧护套内止口,从而留下圆柱形螺母主体和螺母套筒;用常规扳拧工具再无法找到受力点,从而达到防松防卸效果;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六角头完成拧紧(达到施工所要求的力矩后自行脱落)功能后,留下螺母主体,达到防松防卸效果,通过设置的螺母套筒结构,在使用时,直接套设在螺母主体的外侧,由于外部多了个护套,从而加大了防卸保险系数,既能保证防松防卸;又能达到同级别螺母的保证载荷;但使用专用管钳还是可能拆卸,防卸效果不尽人意的问题。
3、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式扭断式防松防卸螺母,包括螺母,所述螺母中包括螺
6、进一步地,所述螺母中的螺母主体和圆台之间为一体结构,且圆台的顶端向内开设有内六角槽。
7、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套筒的内径与外环的外径尺寸相适配。
8、进一步地,所述内块的内径与螺母套筒的外径尺寸相适配。
9、进一步地,所述凸起软质橡胶材质。
10、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套筒的顶端开设有一圈退刀槽。
11、有益效果
1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技术通过开设退刀槽的螺母套筒结构,在螺母结构与外环进行固定之后,可在达到一定扭矩后,六角部分离脱落,由于螺纹紧固后,由于紧固轴向力作用,螺母主体压紧护套内止口,从而留下圆柱形螺母主体和螺母套筒;用常规扳拧工具再无法找到受力点,从而达到防松防卸效果。
14、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螺母套筒结构,在使用时,直接套设在螺母主体的外侧,由于外部多了个护套,从而加大了防卸保险系数,既能保证防松防卸;又能达到同级别螺母的保证载荷,二者镶嵌式稳定结构。
15、本装置中,凸起结构和卡槽结构进行匹配固定,二者进行卡设连接,可快速实现螺母本体和外环结构之间的连接固定,在现有扭断式防松防卸螺母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进,优化了工程力学结构,提高了螺母防卸保险系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式扭断式防松防卸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母(1),所述螺母(1)中包括螺母主体和圆台,且螺母主体的外侧固定有外环(3),螺母主体的外侧设置有螺母套筒(2),所述螺母套筒(2)的底端内侧壁上一体固定有内块(22),所述内块(22)的顶端固定有凸起(21),所述外环(3)的底端开设有凸起(21)尺寸相适配的卡槽(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扭断式防松防卸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1)中的螺母主体和圆台之间为一体结构,且圆台的顶端向内开设有内六角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扭断式防松防卸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套筒(2)的内径与外环(3)的外径尺寸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扭断式防松防卸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块(22)的内径与螺母套筒(2)的外径尺寸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式扭断式防松防卸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1)软质橡胶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扭断式防松防卸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套筒(2)的顶端开设有一圈退刀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扭断式防松防卸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母(1),所述螺母(1)中包括螺母主体和圆台,且螺母主体的外侧固定有外环(3),螺母主体的外侧设置有螺母套筒(2),所述螺母套筒(2)的底端内侧壁上一体固定有内块(22),所述内块(22)的顶端固定有凸起(21),所述外环(3)的底端开设有凸起(21)尺寸相适配的卡槽(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扭断式防松防卸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1)中的螺母主体和圆台之间为一体结构,且圆台的顶端向内开设有内六角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敏,朱宽良,施文兵,吴世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成德紧固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