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2144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8 17:0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和空调系统,车身覆盖件与车架相连接,车身覆盖件与车架围绕形成乘坐舱;空调系统至少部分由车架支撑,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同轴管,沿着全地形车的长度方向,冷凝器位于乘坐舱的前方,压缩机与冷凝器相连通;同轴管的内部限定形成内流道及位于内流道外围的外流道;冷凝器通过外流道与蒸发器相连通,蒸发器通过内流道与压缩机相连通。这种设置,缩短了制冷管路,同轴管的存在,减小了制冷管路对乘坐舱前方空间的占用,更好地满足全地形车结构紧凑且空间有限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尤其是指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1、全地形车作为一种具有较强通过性能的车辆,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2、目前为了乘员舒适性,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车安全,全地形车上已配置空调系统,以实现对车内空气进行冷却、加热等等。但是,整个空调系统的存在制冷管路走向复杂且制冷管路过长的情况,从而导致空调系统中的热量会在管路和外界之间交换,造成性能损失,乘坐舱的舒适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避免制冷管路过长且走向复杂的全地形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和空调系统,所述车身覆盖件与所述车架相连接,且所述车身覆盖件与所述车架共同形成乘坐舱;所述空调系统至少部分由所述车架支撑,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同轴管,沿着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乘坐舱的前方,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相连通;所述同轴管的内部限定形成内流道及位于所述内流道外围的外流道;所述冷凝器通过所述外流道与所述蒸发器相连通,所述蒸发器通过所述内流道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

3、进一步地,沿着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蒸发器的前方,所述同轴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

4、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空调主机,所述空调主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限定形成容腔,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容腔内。

5、进一步地,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乘坐舱内的仪表台,所述空调主机位于所述仪表台的下方。

6、优选地,所述同轴管包括呈倒u形的内管和套设在所述内管外围的外管,所述外管也呈倒u形,所述内流道即为所述内管的内腔,所述外流道位于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此外,还可根据实际管路布置方式,选择u形管的形式。

7、为了缩短制冷管路的同时,减小对前后空间的占用,所述外管包括第一竖向管、第二竖向管及横向管,所述第一竖向管和第二竖向管沿着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竖向管和第二竖向管均沿着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横向管位于所述第一竖向管和第二竖向管之间,所述横向管沿着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横向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竖向管的上端相连通,所述横向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竖向管的上端相连通。

8、上述方案的同轴管在全地形车的长度方向上仅占用一个管直径的空间,减小了对全地形车长度方向上空间的占用,提高了冷凝器和蒸发器布置的紧凑性。

9、进一步地,所述同轴管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竖向管的外壁上,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连接管道、压力开关和膨胀阀,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压力开关设置在所述连接管道上,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外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在所述第二竖向管的外壁上并与所述外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所述膨胀阀与所述蒸发器相连通。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竖向管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一竖向管下部的下方,定义所述内管位于所述第一竖向管内的管段为第一管段,定义所述内管位于所述第二竖向管内的管段为第二管段,所述同轴管还包括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所述第三管段自所述第一管段的下端向下并朝所述第二管段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四管段自第三管段的末端朝下延伸而形成,所述第四管段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同轴管还包括第五管段,所述第五管段自所述第二管段的下端向下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五管段与所述蒸发器相连通,所述第四管段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五管段的下方。

12、为了减小整个管路的占用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管位于所述第一竖向管和第二竖向管所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二连接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四管段和第五管段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方。

13、上述布置,使得整个同轴管的布置更加地紧凑,节省了对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空间的占用。

14、上述全地形车中,空调系统包括同轴管,同轴管的内部具有内流道及位于内流道的外围的外流道,冷凝器通过外流道与蒸发器相连通,蒸发器通过内流道与压缩机相连通,即通过同轴管内外布置的内流道和外流道来实现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的连通,缩短了制冷管路的长度且管路连接简单,更符合全地形车管路连接的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蒸发器的前方,所述同轴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空调主机,所述空调主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限定形成容腔,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容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乘坐舱内的仪表台,所述空调主机位于所述仪表台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管包括呈倒U形的内管和套设在所述内管外围的外管,所述外管也呈倒U形,所述内流道即为所述内管的内腔,所述外流道位于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包括第一竖向管、第二竖向管及横向管,所述第一竖向管和第二竖向管沿着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竖向管和第二竖向管均沿着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横向管位于所述第一竖向管和第二竖向管之间,所述横向管沿着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横向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竖向管的上端相连通,所述横向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竖向管的上端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管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竖向管的外壁上,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连接管道、压力开关和膨胀阀,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压力开关设置在所述连接管道上,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外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在所述第二竖向管的外壁上并与所述外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通过所述膨胀阀与所述蒸发器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向管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一竖向管下部的下方,定义所述内管位于所述第一竖向管内的管段为第一管段,定义所述内管位于所述第二竖向管内的管段为第二管段,所述同轴管还包括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所述第三管段自所述第一管段的下端向下并朝所述第二管段方向弯折延伸,所述第四管段自第三管段的末端朝下延伸而形成,所述第四管段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管还包括第五管段,所述第五管段自所述第二管段的下端向下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五管段与所述蒸发器相连通,所述第四管段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五管段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管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位于所述第一竖向管和第二竖向管所围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二连接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四管段和第五管段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下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蒸发器的前方,所述同轴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空调主机,所述空调主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限定形成容腔,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容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乘坐舱内的仪表台,所述空调主机位于所述仪表台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管包括呈倒u形的内管和套设在所述内管外围的外管,所述外管也呈倒u形,所述内流道即为所述内管的内腔,所述外流道位于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包括第一竖向管、第二竖向管及横向管,所述第一竖向管和第二竖向管沿着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竖向管和第二竖向管均沿着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横向管位于所述第一竖向管和第二竖向管之间,所述横向管沿着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横向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竖向管的上端相连通,所述横向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竖向管的上端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兴旺丁冬李而明魏铭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