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水治理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水体治理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活动的不断加剧,大量污染物被排入河湖,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2、现有公开号为cn21673784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智能水污染治理设备,包括治理池,所述治理池的上方设置有盖板,且盖板与治理池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治理池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溢流排水管,且进水管和溢流排水管均与治理池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治理池的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设置有两个,且隔板与治理池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盖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且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与盖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治理池的外部设置有排水阀管,且排水阀管与治理池连接为一体结构。
3、上述的智能水污染治理设备通过隔板、水质检测器和电机的设置,隔板可以将处理池分割成多个独立仓,可以同时多项处理,间接地提高了处理效率和效果,在电机的作用下带动搅拌桨搅动水体,从而使得水体与添加的药液快速均匀反应,从而快速地将水体中的杂物去除,水质检测器可以对除杂仓中水体的水质进行测量,有利于水治理。解决了难以根据水体质量精准地进行治理,治理效果不佳的问题。但是上述的智能水污染治理设备依旧存在一些缺点如:污水从进水管落在滤框内,污水中的杂质易堆积在滤框与进水管出水口的对应处,从而影响滤框进行滤水的效果,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水体治理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水体治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治理箱,所述治理箱设置有空腔,所述治理箱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空腔的内壁连接有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对应的滤框,所述滤框设置有两个进料通道,所述滤框连接有用于覆盖相应的所述进料通道的装料盒,所述滤框位于所述装料盒和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之间,所述空腔内滑移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连接有用于与所述滤框抵接的刷毛,所述治理箱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刮板朝靠近或远离所述装料盒的方向滑移的驱动组件。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通过进水管落在滤框内,污水中尺寸较大的杂质落在滤框上。驱动组件驱动刮板朝靠近装料盒的方向滑移,刷毛与落在滤框上的杂质抵接并带动该杂质移动至进料通道处,杂质穿过进料通道移动至装料盒内,从而减少杂质堆积在滤框上,提高滤框的滤水效果。
4、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空腔内的丝杆和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在所述治理箱上,所述刮板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治理箱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刮板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杆滑移配合的限位孔。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丝杆绕着自身的轴心线转动,即刮板沿着限位杆的长度方向滑移,限位杆与限位孔的滑移配合,对刮板的滑移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从而提高刮板滑移的稳定性,提高刷毛带动杂质移动的效果。
6、可选的,所述装料盒连接有折边,所述滤框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折边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进料通道连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装料盒时,只需将折边卡入安装槽,折边的外表面与安装槽的内壁贴合,安装槽的内壁对折边的移动起到限制的作用,从而提高装料盒安装在滤框上的稳定性。
8、可选的,所述折边连接有与把手。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为操作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握持点,使得操作者更容易地控制物体的移动。
10、可选的,所述装料盒设置有若干个滤水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料盒收集大量杂质,附着在杂质上的水受重力的影响从滤水孔排出,从而减少水分堆积在装料盒内,提高固液分离的效果。
12、可选的,所述治理箱连接有若干个隔板,若干个所述隔板将所述空腔隔成过滤腔、第一沉淀腔、加药腔、曝气腔和第二沉淀腔,所述治理箱连接有用于将所述过滤腔内的水抽入所述第一沉淀腔内的第一抽取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沉淀腔内的水抽入所述加药腔内的第二抽取组件、用于将所述加药腔内的水抽入所述曝气腔内的第三抽取组件、用于将所述曝气腔内的水抽入所述第二沉淀腔内的第四抽取组件,所述滤框连接在所述过滤腔内,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过滤腔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二沉淀腔连通,所述治理箱设置有与所述加药腔连通的加药孔,所述曝气腔内连接有曝气组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隔板将治理箱分为多个处理区域,过滤腔内的滤框先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污水再经过第一沉淀腔进行沉淀,污水中少量的杂质沉积在第一沉淀腔的底部。往加药腔内加入药剂,使水与药剂融合,将水中的杂物去除。污水再经过曝气腔,曝气组件对水进行曝气处理,对水起到杀菌的作用,水再经过第二沉淀腔进行沉淀,最后处理完成后的水从出水管排出。污水经过多道工序的处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
14、可选的,所述治理箱连接有若干个排料管,每个所述排料管连接有控制阀,若干个所述排料管分别与所述过滤腔、所述第一沉淀腔、所述加药腔、所述曝气腔和所述第二沉淀腔一一对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沉积在过滤腔、第一沉淀腔、加药腔、曝气腔和第二沉淀腔内的杂质通过相应的排料管排出,从而减少杂质堆积在治理箱内。
16、可选的,所述第一抽取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治理箱上的抽取管和连接在所述抽取管上的泵,所述抽取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过滤腔对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腔对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泵,抽取管抽取抽取管进水口处的水移动至抽取管的出水口处,便于将水从一个处理区域移动至另一个处理区域。
18、可选的,所述曝气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治理箱上的曝气管,所述治理箱连接有曝气机,所述曝气管与所述曝气机连接,所述曝气管连接有若干个曝气头,所述曝气头与所述曝气腔对应。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曝气机,在曝气机、曝气管和若干个曝气头的作用下,对曝气腔的水进行曝气处理,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20、可选的,所述治理箱连接有与所述第二沉淀腔对应的水质检测器,所述治理箱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水质检测器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质检测器对第二沉淀腔内的水质进行检测,检测第二沉淀腔内的水是否符合标准,并从显示在显示屏上。
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驱动组件驱动刮板朝靠近装料盒的方向滑移,刷毛与落在滤框上的杂质抵接并带动该杂质移动至进料通道处,杂质穿过进料通道移动至装料盒内,从而减少杂质堆积在滤框上,提高滤框的滤水效果。
24、2、污水经过多道工序的处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理箱(1),所述治理箱(1)设置有空腔(11),所述治理箱(1)连接有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所述空腔(11)的内壁连接有与所述进水管(12)的出水口对应的滤框(5),所述滤框(5)设置有两个进料通道(51),所述滤框(5)连接有用于覆盖相应的所述进料通道(51)的装料盒(6),所述滤框(5)位于所述装料盒(6)和所述进水管(12)的出水口之间,所述空腔(11)内滑移连接有刮板(7),所述刮板(7)连接有用于与所述滤框(5)抵接的刷毛,所述治理箱(1)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刮板(7)朝靠近或远离所述装料盒(6)的方向滑移的驱动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8)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空腔(11)内的丝杆(81)和用于驱动所述丝杆(81)转动的驱动件(82),所述驱动件(82)连接在所述治理箱(1)上,所述刮板(7)与所述丝杆(81)螺纹连接,所述治理箱(1)连接有限位杆(83),所述刮板(7)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杆(83)滑移配合的限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61)连接有与把手(6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料盒(6)设置有若干个滤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理箱(1)连接有若干个隔板(4),若干个所述隔板(4)将所述空腔(11)隔成过滤腔(111)、第一沉淀腔(112)、加药腔(113)、曝气腔(114)和第二沉淀腔(115),所述治理箱(1)连接有用于将所述过滤腔(111)内的水抽入所述第一沉淀腔(112)内的第一抽取组件(41)、用于将所述第一沉淀腔(112)内的水抽入所述加药腔(113)内的第二抽取组件(42)、用于将所述加药腔(113)内的水抽入所述曝气腔(114)内的第三抽取组件(43)、用于将所述曝气腔(114)内的水抽入所述第二沉淀腔(115)内的第四抽取组件(44),所述滤框(5)连接在所述过滤腔(111)内,所述进水管(12)与所述过滤腔(111)连通,所述出水管(13)与所述第二沉淀腔(115)连通,所述治理箱(1)设置有与所述加药腔(113)连通的加药孔,所述曝气腔(114)内连接有曝气组件(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理箱(1)连接有若干个排料管(18),每个所述排料管(18)连接有控制阀(181),若干个所述排料管(18)分别与所述过滤腔(111)、所述第一沉淀腔(112)、所述加药腔(113)、所述曝气腔(114)和所述第二沉淀腔(115)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取组件(41)包括连接在所述治理箱(1)上的抽取管(411)和连接在所述抽取管(411)上的泵(412),所述抽取管(411)的进水端与所述过滤腔(111)对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腔(112)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组件(3)包括连接在所述治理箱(1)上的曝气管(31),所述治理箱(1)连接有曝气机(33),所述曝气管(31)与所述曝气机(33)连接,所述曝气管(31)连接有若干个曝气头(32),所述曝气头(32)与所述曝气腔(114)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理箱(1)连接有与所述第二沉淀腔(115)对应的水质检测器(16),所述治理箱(1)连接有显示屏(17),所述水质检测器(16)与所述显示屏(17)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理箱(1),所述治理箱(1)设置有空腔(11),所述治理箱(1)连接有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所述空腔(11)的内壁连接有与所述进水管(12)的出水口对应的滤框(5),所述滤框(5)设置有两个进料通道(51),所述滤框(5)连接有用于覆盖相应的所述进料通道(51)的装料盒(6),所述滤框(5)位于所述装料盒(6)和所述进水管(12)的出水口之间,所述空腔(11)内滑移连接有刮板(7),所述刮板(7)连接有用于与所述滤框(5)抵接的刷毛,所述治理箱(1)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刮板(7)朝靠近或远离所述装料盒(6)的方向滑移的驱动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8)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空腔(11)内的丝杆(81)和用于驱动所述丝杆(81)转动的驱动件(82),所述驱动件(82)连接在所述治理箱(1)上,所述刮板(7)与所述丝杆(81)螺纹连接,所述治理箱(1)连接有限位杆(83),所述刮板(7)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杆(83)滑移配合的限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料盒(6)连接有折边(61),所述滤框(5)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折边(61)配合的安装槽(52),所述安装槽(52)与所述进料通道(5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61)连接有与把手(6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料盒(6)设置有若干个滤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理箱(1)连接有若干个隔板(4),若干个所述隔板(4)将所述空腔(11)隔成过滤腔(111)、第一沉淀腔(112)、加药腔(113)、曝气腔(114)和第二沉淀腔(115),所述治理箱(1)连接有用于将所述过滤腔(111)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海彧,钟桂青,刘其龙,卢海彬,卢洪琪,
申请(专利权)人:万嘉清水厦门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