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换能器组件及模块化聚焦超声的头戴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换能器组件及模块化聚焦超声的头戴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017670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8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能器组件及模块化聚焦超声的头戴式装置,换能器组件包括中心换能器座、叶片、换能器以及偏压件,中心换能器座具有安装端,所有叶片与安装端铰接且沿安装端周向分布,任一叶片上设有换能器,所有换能器朝向安装端方向聚焦,偏压件固定在中心换能器座与所有叶片之间,偏压件具有迫使叶片相对安装端转动的偏压力,以经叶片带动换能器向安装端方向聚拢。模块化聚焦超声的头戴式装包括头戴式主体框架、若干个换能器组件,换能器组件与固定部连接,且中心换能器座安装端适于朝向人体;其中,换能器组件被配置为与不同位置的固定部固定,以调整换能器聚焦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换能器组件及模块化聚焦超声的头戴式装置


技术介绍

1、脑部重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是医学界的巨大挑战,尤其是脑肿瘤的治疗,是现代医学的重大挑战。传统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虽有疗效,但存在显著局限性:手术风险高且易复发,放疗和化疗副作用严重且效果有限。近年来,超声技术因其非侵入性和高效性备受关注。

2、肿瘤治疗电场(ttf)设备通过交变电场来抑制癌细胞的分裂能力,在治疗脑肿瘤特别是恶性胶质母细胞瘤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然而,现有ttf设备存在无线能量传输效率低、电极贴片长时间佩戴易引发皮肤炎症、设备价格高昂等问题,导致治疗效果不稳定、佩戴舒适度差、且维修成本高等缺陷。为提高设备有效性和患者体验,亟需开发新的技术方案。

3、近年来,中山大学研制了一款脑植入式的肿瘤治疗电场医疗设备,名为up-ttd,克服了传统ttf设备传输效率低、安全性低,空间分辨率粗糙,易引发皮肤炎症等缺点,通过外部装置发射特定频率的超声波使其摩擦纳米生电,产生交变电场。当交变电场频率与传统ttf一样达到100-300khz时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

4、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市场对新型医疗设备的需求愈发强烈。特别是对于脑肿瘤治疗设备,如何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设备的使用便捷性,是技术研发的关键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能器组件及模块化聚焦超声的头戴式装置,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设备的使用便捷性。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能器组件,包括:

3、中心换能器座,其具有安装端;

4、若干叶片,所有所述叶片与所述安装端铰接且沿所述安装端周向分布;

5、任一所述叶片上设有换能器,所有所述换能器朝向所述安装端方向聚焦;

6、偏压件,固定在所述中心换能器座与所有所述叶片之间,所述偏压件具有迫使所述叶片相对所述安装端转动的偏压力,以经所述叶片带动所述换能器向所述安装端方向聚拢。

7、上述的结构,在使用时,中心换能器座的安装端朝向患者头部,叶片上的换能器与患者头部表面贴合,通过换能器发射特定频率的超声波使其摩擦纳米生电,产生交变电场,通过交变电场来抑制癌细胞的分裂能力,由于偏压件固定在所述中心换能器座与所有所述叶片之间,故而在将换能器按压抵接在患者头部表面时,叶片能够相对中心换能器座转动,直至将换能器的朝向与接触面角度放置到预定位置,确保聚焦效果稳定,此时叶片以及换能器在偏压件的偏压力作用下始终与患者头部进行抵接,此设计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便捷性,且通过偏压件的偏压力能够保证叶片转动角度可调,使换能器能够紧密贴合头皮,防止换能器与头部存在间隙,从而减少超声波能量损耗,并根据头部的不同形态进行自动调整,以提高佩戴的舒适性。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偏压件包括中心固定部以及固定在所述中心固定部周侧并向外延伸的偏压部,所述中心固定部与所述中心换能器座连接,所述偏压部向外延伸的一端与所述叶片连接。

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有所述偏压部向所述中心固定部同一侧弯折,以迫使所述换能器具有向所述安装端方向聚焦的初始位置。

10、上述的结构,偏压部在与中心固定部连接处,所有的偏压部均在此处向中心固定部的上侧进行弯折,以使在偏压件不受力的状态下,偏压件能够保持向所述安装端方向聚焦的初始位置。在将偏压件安装在中心换能器座与叶片之间后,在叶片以及其上的换能器不受力时,叶片能够在偏压件的作用下,始终处于向中心换能器座安装端方向聚焦的初始位置。在使用时,处于初始位置的叶片能够便于其上的换能器与患者头部进行接触,并根据头部的不同形态进行自动调整,以提高佩戴的舒适性。

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任一所述叶片经过角度限位件与所述安装端铰接,且所述角度限位件被配置为限制所述叶片相对所述安装端转动角度。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任一所述换能器上套设有硅胶套。

13、上述的结构,换能器上套设有硅胶套,硅胶套套设在换能器外侧,能够起到保护和固定的作用。进一步的,在换能器接触面上加入硅胶层,即上述的硅胶套,能够均匀分布压力,提升佩戴舒适度,同时达到减少换能器与患者头部间隙与保障换能器朝向固定的效果,实现最佳聚焦效果。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干所述叶片等间距分布在所述安装端周侧。

1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换能器组件还包括导向连接杆,与所述中心换能器座固定端由设置在两者上的磁铁进行固定;

16、所述导向连接杆与所述中心换能器座固定端均设有相互适配的定位孔以及销轴。

17、上述的结构,为了方便换能器组件的快速安装与拆卸,导向连接杆与中心换能器座固定端均设置有磁铁,例如铷磁铁,通过设置在导向连接杆与所述中心换能器座固定端的磁铁的磁吸力实现导向连接杆固定与中心换能器座的固定。其中,磁铁可通过胶水与导向连接杆或中心换能器座固定端固定。

18、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中心换能器座以及其上的叶片、换能器能够处于正确的位置不发生偏转,本专利技术中在导向连接杆与所述中心换能器座固定端均设有相互适配的定位孔以及销轴。导向连接杆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定位孔以及销轴,中心换能器座固定端也间隔设置有定位孔以及销轴,在安装时,将中心换能器座固定端的销轴插入到导向连接杆上的定位孔内,同时导向连接杆上销轴也插入到中心换能器座固定端的定位孔内,以完成对中心换能器座的定位。

1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换能器组件还包括异形螺栓,其内部设有一端开口的空腔,所述空腔内部放置有弹性件;

20、所述导向连接杆远离所述中心换能器座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与所述弹性件抵接,所述空腔内壁设有与所述导向连接杆端部凸起适配的滑槽,所述滑槽被配置为限制所述导向连接杆转动。

21、上述的结构,通过设置异形螺栓,以便于通过异形螺栓将换能器组件与头戴式主体框架进行连接。异形螺栓内部设有一端开口的空腔,所述空腔内部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采用弹簧,导向连接杆的下端放置在异形螺栓内部的空腔内部,且导向连接杆的下端与弹性件进行抵接。在使用时,整个系统能够实现竖直方向上,一定范围的移动缓冲调节,适应压力的需求,增加了一定的缓冲作用,提高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自适应性。

2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聚焦超声的头戴式装置,包括:

23、头戴式主体框架,所述头戴式主体框架上固定有若干个固定部;

24、若干个上述所述的换能器组件,所述换能器组件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且所述中心换能器座安装端适于朝向人体;

25、其中,所述换能器组件被配置为与不同位置的所述固定部固定,以调整所述换能器聚焦位置。

26、上述的结构,基于头戴式特点,通过头戴式主体框架与换能器组件的结合,实现模块化设计。换能器组件可以根据需求在头戴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能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能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件(4)包括中心固定部以及固定在所述中心固定部周侧并向外延伸的偏压部,所述中心固定部与所述中心换能器座(1)连接,所述偏压部向外延伸的一端与所述叶片(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能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偏压部向所述中心固定部同一侧弯折,以迫使所述换能器(3)具有向所述安装端方向聚焦的初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能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叶片(2)经过角度限位件(5)与所述安装端铰接,且所述角度限位件(5)被配置为限制所述叶片(2)相对所述安装端转动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能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换能器(3)上套设有硅胶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能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叶片(2)等间距分布在所述安装端周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能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连接杆(6),与所述中心换能器座(1)固定端由设置在两者上的磁铁进行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能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异形螺栓(7),其内部设有一端开口的空腔,所述空腔内部放置有弹性件(8);

9.一种模块化聚焦超声的头戴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化聚焦超声的头戴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加固定件(11),所述附加固定件(11)与所述头戴式主体框架(9)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能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能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件(4)包括中心固定部以及固定在所述中心固定部周侧并向外延伸的偏压部,所述中心固定部与所述中心换能器座(1)连接,所述偏压部向外延伸的一端与所述叶片(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能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偏压部向所述中心固定部同一侧弯折,以迫使所述换能器(3)具有向所述安装端方向聚焦的初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能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叶片(2)经过角度限位件(5)与所述安装端铰接,且所述角度限位件(5)被配置为限制所述叶片(2)相对所述安装端转动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能器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伟周广徐炳哲曾棉帆叶承鑫郝斯琪吕有界刘江文邓成凤刘树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航海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