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淬火,尤其涉及一种淬火槽。
技术介绍
1、淬火槽是装有淬火介质的容器,当工件浸入槽内冷却时,需能保证工件以合理的冷却速度均匀地完成淬火操作,使工件达到技术要求。
2、在淬火过程中,高温的工件会对淬火溶液进行加热,使得淬火溶液温度升高,该部分热量若不加以利用,则会导致能源的巨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淬火槽,能够对淬火溶液的高温加以利用,以最大程度回收利用淬火余热。
2、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淬火槽,包括淬火槽本体、热回收箱、设置在淬火槽本体内的第一换热管,以及设置在热回收箱内的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和第一换热管之间形成闭合回路。
4、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设置在所述淬火槽本体内壁的螺旋换热管。
5、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淬火槽本体底部的s形换热管。
6、优选的,所述淬火槽还包括套设在所述s形换热管外壁的刮套,以及驱动所述刮套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的驱动装置。
7、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刮套两端的l形杆,设置在所述l形杆顶端的滑块,以及设置在所述淬火槽本体侧壁且与所述滑块滑动配合的滑轨。
8、优选的,所述第二换热管为螺旋状或者s形。
9、优选的,所述淬火槽本体的侧壁还连通有第一液管,所述第一液管的出液端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连通有第二液管,所述第二液管的出液端贯穿所述热回收箱并
10、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以及设置在所述过滤箱内的过滤网,所述第一液管的出液端设置在所述过滤网的上方,所述第二液管的进液端设置在所述过滤网的下方。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2、本技术设置热回收箱,在淬火槽本体内设置第一换热管,在热回收箱内部设置第二换热管,且所述第二换热管和第一换热管之间形成闭合回路。具体的,在热回收箱内盛装水,在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内加入导热剂(如导热油),以形成导热剂循环回路,能够在第一换热管内的导热剂与淬火槽内的淬火溶液进行热交换后,再流入第二换热管内与热回收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利用淬火槽本体内的余热对水进行加热,以实现余热的回收利用;同时,热回收箱内的水能够对循环回路中的导热剂进行降温,以便在导热剂循环流动时,对淬火溶液进行降温,避免淬火溶液温度过高,影响淬火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淬火槽, 其特征在于,包括淬火槽本体(100)、热回收箱(110)、设置在淬火槽本体(100)内的第一换热管(120),以及设置在热回收箱(110)内的第二换热管(130),所述第二换热管(130)和第一换热管(120)之间形成闭合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淬火槽, 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刮套(220)两端的L形杆(140),设置在所述L形杆(140)顶端的滑块(150),以及设置在所述淬火槽本体(100)侧壁且与所述滑块(150)滑动配合的滑轨(1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淬火槽, 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槽本体(100)的侧壁还连通有第一液管(170),所述第一液管(170)的出液端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连通有第二液管(180),所述第二液管(180)的出液端贯穿所述热回收箱(110)并与设置在所述热回收箱(110)内的第三换热管(190)连通,所述第三换热管(190)的出液端贯穿所述淬火槽本体(100)侧壁并与所述淬火槽本体(100)内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淬火槽, 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淬火槽, 其特征在于,包括淬火槽本体(100)、热回收箱(110)、设置在淬火槽本体(100)内的第一换热管(120),以及设置在热回收箱(110)内的第二换热管(130),所述第二换热管(130)和第一换热管(120)之间形成闭合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淬火槽, 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刮套(220)两端的l形杆(140),设置在所述l形杆(140)顶端的滑块(150),以及设置在所述淬火槽本体(100)侧壁且与所述滑块(150)滑动配合的滑轨(1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淬火槽, 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槽本体(100)的侧壁还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明,谭培贤,蔡汶莉,蒋佳荭,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市泰山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