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煤矿井下运输,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长距离轨道骑行单车。
技术介绍
1、由于煤矿井下的环境非常恶劣,例如温度高、湿度大、空气流通条件差,且需要在非常狭窄的空间中进行作业,井下人员的工作强度比较大。同时在井下由于各巷道关系复杂、环境密闭且灯光昏暗、斜巷道坡度较大,工作人员行走需耗费巨大的体力。
2、为缓解疲惫、降低工作强度,需一种运输人员与小型工具器械的工具,将矿区的工作人员安全的、平稳的从矿井口运送至各个工作面再从工作面运送回地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长距离轨道骑行单车。
2、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煤矿井下长距离轨道骑行单车,包括主体结构、前导轮、侧导轮和载货箱;前导轮和侧导轮分别位于主轨道和侧轨道处,前导轮经前导轮连杆与主体结构的前叉连接,主体结构后部同侧设置有后轮连杆和支撑架,后轮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主体结构的后下叉和支撑架连接,支撑架位于主体结构前部的一端与主体结构的前轮的中轴连接,载货箱可拆卸连接在支撑架的上端,侧导轮通过侧叉结构连接在载货箱的下端,主体结构的前轮和后轮均位于主轨道上。
3、优选地,两个前导轮间转动连接有一道前导轮横杆,前导轮横杆与主轨道滚动连接且两个前导轮的内侧均贴合在主轨道外边缘。
4、优选地,前导轮连杆上端通过对接扣件与前叉连接,对接扣件包括两道转动连接的管状扣件,其中一道扣接在前叉的下部,另一道扣接在前导轮连杆的上部。
5、优选地,后轮连杆与轨道面平行,后轮连杆一端通过对接扣件与后下叉连接;支撑架包括两道成夹角状的支撑管,支撑管的端部均固连有盘状结构,盘状结构上设置有孔洞,其中一个支撑管的盘状结构通过螺栓螺母锁紧在后轮连杆上,另一个支撑管的盘状结构套接在前轮的中轴上并通过螺母锁紧。
6、优选地,侧叉结构包括与侧导轮连接的叉形结构和与支撑架的顶点处连接的竖杆,竖杆固连在叉形结构的上端。
7、优选地,支撑架上设置有多个凹槽结构,载货箱的下端对应凹槽结构的位置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凸起。
8、优选地,主体结构包括前轮、后轮、飞轮、前叉、后下叉、后上叉、链条、齿盘、脚踏板、三角架、车座、车把和车灯。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本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主要用于运输人员与小型工具器械,将矿区的工作人员安全的、平稳的从矿井口运送至各个工作面再从工作面运送回地面。可以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同时减少井下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矿井下平巷的运输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长距离轨道骑行单车,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长距离轨道骑行单车,其特征在于:两个前导轮(2)间转动连接有一道前导轮横杆(14),前导轮横杆(14)与主轨道滚动连接且两个前导轮(2)的内侧均贴合在主轨道外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长距离轨道骑行单车,其特征在于:前导轮连杆(5)上端通过对接扣件(15)与前叉(6)连接,对接扣件(15)包括两道转动连接的管状扣件,其中一道扣接在前叉(6)的下部,另一道扣接在前导轮连杆(5)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长距离轨道骑行单车,其特征在于:后轮连杆(7)与轨道面平行,后轮连杆(7)一端通过对接扣件(15)与后下叉(9)连接;支撑架(8)包括两道成夹角状的支撑管,支撑管的端部均固连有盘状结构(1),盘状结构上设置有孔洞,其中一个支撑管的盘状结构通过螺栓螺母锁紧在后轮连杆(7)上,另一个支撑管的盘状结构套接在前轮(10)的中轴上并通过螺母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长距离轨道骑行单车,其特征在于:侧叉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长距离轨道骑行单车,其特征在于:支撑架(8)上设置有多个凹槽结构,载货箱(4)的下端对应凹槽结构的位置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长距离轨道骑行单车,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前轮(10)、车灯(12)、后轮(13)、飞轮(16)、前叉(6)、后下叉(9)、后上叉(17)、链条、齿盘(18)、脚踏板(19)、三角架(20)、车座(21)和车把(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长距离轨道骑行单车,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长距离轨道骑行单车,其特征在于:两个前导轮(2)间转动连接有一道前导轮横杆(14),前导轮横杆(14)与主轨道滚动连接且两个前导轮(2)的内侧均贴合在主轨道外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长距离轨道骑行单车,其特征在于:前导轮连杆(5)上端通过对接扣件(15)与前叉(6)连接,对接扣件(15)包括两道转动连接的管状扣件,其中一道扣接在前叉(6)的下部,另一道扣接在前导轮连杆(5)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长距离轨道骑行单车,其特征在于:后轮连杆(7)与轨道面平行,后轮连杆(7)一端通过对接扣件(15)与后下叉(9)连接;支撑架(8)包括两道成夹角状的支撑管,支撑管的端部均固连有盘状结构(1),盘状结构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沐阳,杨明涛,赵晓敏,张砚琳,秦鹏飞,孙磊,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