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光透镜模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11330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8 16:5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近光透镜模组及车辆,近光透镜模组包括围合形成容置腔体结构的外透镜、反射镜和散热器,散热器朝向容置腔体内的一侧设置有灯板,反射镜的反射区朝向灯板设置;散热器朝向容置腔体内的一侧设置有截止线,截止线横跨散热器,且散热器在截止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反射区和第二反射区,第一反射区靠近灯板设置并与第二反射区设置于不同的平面,且第一反射区的设置宽度大于第二反射区。本技术通过外透镜、反射镜和散热器以构成容置灯板的腔体,同时散热器的表面设置第一反射区和第二反射区的光学面特征,以与反射镜配合进行光线的反射而使灯板发出的光能够从外透镜位置射出,无需设置光型挡板而提升装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灯具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近光透镜模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车辆的近光灯是夜间行驶的重要灯具,其配光设计及装配精度是影响照明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但目前近光透镜模组需要设计装配光学结构、散热结构等,还要设置造型结构以适配车辆造型,较多的零部件不仅影响灯具及整车的生产成本,同时较长的尺寸链会导致装配误差大,而影响近光灯的装配精度,造成近光灯光效差的问题。

2、因此,如何提升近光灯的光照性能,确保行车过程的有效光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近光透镜模组及车辆,以提升近光灯的光照性能,确保行车过程的有效光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近光透镜模组,包括围合形成容置腔体结构的外透镜、反射镜和散热器,所述散热器朝向容置腔体内的一侧设置有灯板,所述反射镜的反射区朝向所述灯板设置;

4、所述散热器朝向所述容置腔体内的一侧设置有截止线,所述截止线横跨所述散热器,且所述散热器在所述截止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反射区和第二反射区,所述第一反射区靠近所述灯板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反射区设置于不同的平面,且所述第一反射区的设置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反射区。

5、可选地,在上述近光透镜模组中,所述截止线与所述第二反射区之间设置有过渡区,所述过渡区为相较于所述第一反射区呈下沉结构的区域。

6、可选地,在上述近光透镜模组中,所述过渡区的下沉深度不小于0.5mm,朝向所述第二反射区的设置宽度不小于1.5mm。

7、可选地,在上述近光透镜模组中,所述第一反射区的表面镀铝,所述第二反射区的表面镀铝后通过皮纹vdi27处理。

8、可选地,在上述近光透镜模组中,所述第一反射区在所述散热器的宽度方向上包括分隔设置的左反射区和右反射区,所述左反射区和右反射区错台设置。

9、可选地,在上述近光透镜模组中,所述外透镜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反射镜固定连接,所述反射镜朝向所述灯板的一侧镀铝,且所述反射镜上与所述外透镜连接的区域表面裸露。

10、可选地,在上述近光透镜模组中,所述反射镜侧壁靠近所述散热器的区域通过皮纹处理。

11、可选地,在上述近光透镜模组中,所述灯板与所述散热器之间设置有散热介质,所述散热介质为散热胶或硅脂。

12、可选地,在上述近光透镜模组中,所述外透镜的出光面开口尺寸为35mm×50mm,且所述外透镜朝向车体外部的一侧为曲面造型结构。

1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使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近光透镜模组进行近光照明。

1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近光透镜模组,通过外透镜、反射镜和散热器围合形成容置腔体,并将灯板设置于容置腔体内部,在反射镜进行光线反射的基础上,在散热器朝向容置腔体内部的一侧表面上集成设置光型挡板的光学面特征,具体地,散热器上包括有被截止线分隔为两部分区域的第一反射区和第二反射区,同时第一反射区和第二反射区设置于两个不同的、非平行的平面上,以使得第一反射区和第二反射区对光照的反射能力存在差异从而对光型进行分割,第一反射区通过外透镜使得光线更加汇聚,而能够提高近光照明区域的中间部分的照度,而第二反射区则避免了近光照明区域的高度过高,而影响客户的主观感受甚至影响法规,同时反射光线在通过外透镜后的宽度更宽且分布更均匀,以使近光的照明范围满足使用需求,同时第一反射区在散热器表面上的设置宽度大于第二反射区的设置宽度,以使得主要光照区域具备足够的照射宽度而满足行车过程的可视需求,同时弱化了靠近外透镜的第二反射区的亮度过亮风险;此外,由于本申请优化了光型挡板,减少了近光透镜模组的零部件数量,降低装配误差对于光照性能和均匀性产生的影响,同时灯板直接设置于散热器的侧壁面,其在工作过程产生的热量能够被散热器及时排出,降低成本同时满足客户光学性能和热学性能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光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合形成容置腔体结构的外透镜、反射镜和散热器,所述散热器朝向容置腔体内的一侧设置有灯板,所述反射镜的反射区朝向所述灯板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光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线与所述第二反射区之间设置有过渡区,所述过渡区为相较于所述第一反射区呈下沉结构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光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的下沉深度不小于0.5mm,朝向所述第二反射区的设置宽度不小于1.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光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区的表面镀铝,所述第二反射区的表面镀铝后通过皮纹VDI27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光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区在所述散热器的宽度方向上包括分隔设置的左反射区和右反射区,所述左反射区和右反射区错台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光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透镜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反射镜固定连接,所述反射镜朝向所述灯板的一侧镀铝,且所述反射镜上与所述外透镜连接的区域表面裸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光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侧壁靠近所述散热器的区域通过皮纹处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光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与所述散热器之间设置有散热介质,所述散热介质为散热胶或硅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光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透镜的出光面开口尺寸为35mm×50mm,且所述外透镜朝向车体外部的一侧为曲面造型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近光透镜模组进行近光照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光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合形成容置腔体结构的外透镜、反射镜和散热器,所述散热器朝向容置腔体内的一侧设置有灯板,所述反射镜的反射区朝向所述灯板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光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线与所述第二反射区之间设置有过渡区,所述过渡区为相较于所述第一反射区呈下沉结构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光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的下沉深度不小于0.5mm,朝向所述第二反射区的设置宽度不小于1.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光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区的表面镀铝,所述第二反射区的表面镀铝后通过皮纹vdi27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光透镜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区在所述散热器的宽度方向上包括分隔设置的左反射区和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栋材陈弘滨鲁康郭青杰任佳宇
申请(专利权)人: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