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茶叶作为饮料的使用始于先秦时期,目前已成为全球三大健康饮料之一,受到全球人民的喜爱。清朝时期,黄茶发展迅速,随着产销结构扩大,加工技术也不断地改良,各种风格独特的产品出现,黄茶风格特征也基本形成,成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黄茶基本加工工艺为:摊青—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因其独特的“闷黄”工序,形成了黄茶类独特的“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的“三黄”品质特征。通过闷黄工序,茶汤苦涩味逐渐减弱,口感强度下降,滋味甜度和醇度逐渐增加,整体风味由绿茶鲜爽转变为具有黄茶特征的甜醇。
2、闷黄工序中,主要受到温度、湿度、通风量、时长、堆叶厚度(透气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任何一个影响因素都会造成黄茶风味品质的差异。闷黄工艺多种多样,按照茶坯的含水量,主要分为湿闷、干闷两种,按照闷黄方式闷黄堆闷和烘闷,按照闷黄次数,可分为1次、2次和多次,不同闷黄工艺决定了黄茶感官品质风格特征,也影响黄茶茶汤甜醇感适宜程度。
3、闷黄工艺较难精准掌控,控制不到位,黄茶品质的甜醇味感也很难体现,闷黄不彻底,茶汤兼有绿茶鲜爽感,并带有一定的苦、涩感,味杂感,外观色泽黄绿相间;闷黄过渡,亦会产生不愉悦的水闷味,外观色泽褐黄发暗,甜腻,伴随后苦、涩感。目前高品质的黄茶(名茶)主要依靠制茶师的制茶经验和制茶逻辑算法为准,很难形成标准化生产具有稳定品质的地方黄茶。因此,按照传统黄茶的制茶理论与经验,利用先进的工业化控制系统,茶坯在富氧条件下,稳定批量生产具有甜醇型风味特征的高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使得闷黄过程中,茶坯在人工控温、控湿、控气的微域环境中进行闷黄,稳定提升黄茶甜醇的风味品质,以解决高品质黄茶现有的闷黄工序核心控制技术缺陷和甜醇型黄茶特征品质稳定性不能达到的生产技术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一、提供一种富氧闷黄设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设置有多层储叶框,所述储叶框的四周和底面由网孔不锈钢板拼接(焊接)而成,主要目的是闷黄过程充分透气。
3、流体运输组件,所述流体运输组件设置于主体的内壁上,用于主体内部与主体外部的流体输送,所述流体输送组件包括流体通道和动力驱动件,所述动力驱动件设置于各流体通道中,所述流体通道包括进风口、出风口、进氧气口和加湿口;
4、智能控制装置,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检测组件,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检测组件和动力驱动件电连接,用于根据传感器所检测的数据来控制电驱动件,以完成主体内部环境的智能控制,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环境温度传感器、环境湿度传感器、环境氧气浓度传感器和环境co2浓度传感器用于测主体内部的环境参数,还包括茶叶温度传感器、茶叶水分测量仪和茶叶湿度传感器,其探头均埋入至茶叶中,用于测茶叶的参数;
5、其中,主体内部的空间通过多层支撑架分割成不同层,储叶框设置于支撑架上,每层的储叶框对应设置有一组茶叶温度传感器、茶叶水分测量仪和茶叶湿度传感器,设置于主体的侧壁上,位于整体中层的位置上设置有环境温度传感器、环境湿度传感器、环境氧气浓度传感器和环境co2浓度传感器,而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主体内壁的最高层处和最底层处,进氧气口和加湿口同样位于主体的内壁上,控制器设置于主体的外部,用于接收检测组件的数据信息,并控制电驱动件的工作状态。
6、另外本申请中的,环境温度温度温度传感器、环境湿度传感器、茶叶温度传感器和茶叶湿度传感器均为现有技术中本领域内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现有设备),名称前缀只是为了区分其测试对象,同理环境氧气浓度传感器和环境co2浓度传感器也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氧气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名词前缀也仅表示检测对象,即环境表示的是主体内部空间的部分,而前缀为茶叶的设备,是用于检测茶叶本身的参数,其中茶叶湿度传感器是检测茶叶堆内的湿度,即茶叶与茶叶之间的湿度,茶叶水分测量仪则是检测茶叶内部的含水量。本申请中主要使用谷物水分测量仪进行茶叶的含水量或者赛多利斯红外水分测定仪进行茶叶含水量检测。
7、二、原料选择:选用茶鲜叶作为原料;
8、三、摊青:将茶鲜叶置于摊青室(现有技术中的设备)中进行摊青;
9、四、杀青:将摊青叶置入电磁感应滚筒杀青机中(即感应加热滚筒杀青机,如现有专利cn108669248b中的设备),进行分段式杀青;
10、五、冷却:将杀青叶冷却至常温;
11、六、一次回潮:将冷却后的杀青叶回潮至柔软、手折不断的状态;
12、七、揉捻:将回潮叶置入揉捻桶(现有技术中的设备)中,空压揉捻;
13、八、富氧闷黄:将揉捻叶置入步骤一中的闷黄设备中进行通氧闷黄;
14、九、毛火:将闷黄后的茶叶采用热风脱水的方式进行干燥;
15、十、二次回朝:毛火后的茶叶冷却后,进行厚堆,至充分回潮;
16、十、足火:将将二次回潮叶置入箱式烘干机(现有技术中的设备)或电焙笼(现有技术中的设备)中进行干燥。
17、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原料选择的具体内容为:选用一芽二、三叶的茶鲜叶为原料。
18、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的摊青具体内容为:将茶鲜叶平摊至摊青架(现有技术的设备)上,再将摊青架放置于设施摊青室中,控制摊青环境中的相对湿度为70%~75%,环境温度为18℃~23℃,摊青至叶片含水量为65%~68%时,停止摊青。
19、本申请中,相对湿度用rh表示,所以上述表述中,相对湿度用百分数表述。
20、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所述滚筒由多组感应加热段与低温缓冲段组成,相邻两组感应加热段之间均设置有低温缓冲段,每组感应加热段宽度均相等,每组低温缓冲带宽度均相等,感应加热段宽度与低温缓冲带宽度比例为7:1;
21、所述步骤四的具体内容为:先启动滚筒式杀青设备,当第一段滚筒的筒壁温度到达240℃~280℃,将摊青叶均匀投入至滚筒设备中,使得茶叶叶面温度达到85℃~87℃,经低温缓冲段叶温降至65℃~70℃,使得第二段筒壁温度到达200℃~220℃,茶叶叶面温度达到70℃~75℃,经低温缓冲段叶温降至50℃~55℃,使得第三段筒壁温度到达140℃~160℃,叶面温度达到55℃~60℃;
22、杀青总时长为330s~420s,杀青至茶叶的含水量为38%-42%。
23、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所述冷却的具体内容为:将杀青叶薄摊在风冷机(现有技术中的设备)或篾垫(现有技术中的设备)上吹风,快速将茶叶冷却至常温。
24、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所述一次回潮的具体内容为:将冷却后的杀青叶堆放,堆厚高度为15cm-20cm,使茶叶回潮至柔软,手折不断的状态后,停止回潮。
25、优选的,所述步骤七中,所述揉捻的具体内容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的摊青具体内容为:将茶鲜叶平摊至摊青架上,再将摊青架放置于摊青室中,控制摊青环境中的相对湿度为70%~75%,环境温度为18℃~23℃,摊青至叶片含水量为65%~68%时,停止摊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所述电磁感应滚筒杀青机中的滚筒由多组感应加热段与低温缓冲段组成,相邻两组感应加热段之间均设置有低温缓冲段,每组感应加热段宽度均相等,每组低温缓冲带宽度均相等,感应加热段宽度与低温缓冲带宽度比例为7: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所述冷却的具体内容为:将杀青叶薄摊在风冷机或篾垫上吹风,快速将茶叶冷却至常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所述一次回潮的具体内容为:将冷却后的杀青叶堆放,堆厚高度为15cm-20cm,使茶叶回潮至柔软,手折不断的状态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所述揉捻的具体内容为:将回潮叶放置到揉捻桶中,对茶叶进行空压揉捻,揉捻时长为15min~20min,揉捻成条率大于8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八中,所述闷黄的具体内容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九中,所述毛火的具体内容为:闷黄后的茶叶采用热风干燥的方式,热风温度控制在95℃,时长15min~20min,干燥至茶叶的含水量10%~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十中,所述二次回朝的具体内容为:将毛火后的茶叶冷却后,采用自然回潮的方式或者加热回潮的方式对茶叶进行充分回潮,若采用自然回潮,堆厚高度40±5cm,回潮时长为12h~16h,若采用低温加热回潮,需要在密闭容器内控制加热温度在28℃~30℃,回潮时长2~4h。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十一中,所述足火的具体内容为:将毛火后的茶叶置入箱式烘干机或电焙笼中加工,设置温度为70℃~75℃,热处理时长30min~35min,使得干燥后的茶叶含水量小于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的摊青具体内容为:将茶鲜叶平摊至摊青架上,再将摊青架放置于摊青室中,控制摊青环境中的相对湿度为70%~75%,环境温度为18℃~23℃,摊青至叶片含水量为65%~68%时,停止摊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所述电磁感应滚筒杀青机中的滚筒由多组感应加热段与低温缓冲段组成,相邻两组感应加热段之间均设置有低温缓冲段,每组感应加热段宽度均相等,每组低温缓冲带宽度均相等,感应加热段宽度与低温缓冲带宽度比例为7: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所述冷却的具体内容为:将杀青叶薄摊在风冷机或篾垫上吹风,快速将茶叶冷却至常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所述一次回潮的具体内容为:将冷却后的杀青叶堆放,堆厚高度为15cm-20cm,使茶叶回潮至柔软,手折不断的状态后,停止回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甜醇型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根生,尹军峰,王治中,严翔,朱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