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热系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智能热回收控制的热转移供热控制方法及供热系统、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1、供热系统由多个系统组成,包括进气系统、电控系统、动力系统、管路系统、分离系统、冷却系统和隔音系统以及供热系统热回收系统。进气系统由空滤总成、进气软管、进气阀等零部件组成,负责空气的吸入和初步处理。电控系统由电脑版、急停按钮等零部件构成,能实时监测机器运行数据。动力系统包含螺杆主机、驱动电机等,是设备的主要动力来源。管路系统由油气管、热油管等组成,连通各个系统形成闭环。分离系统由油气桶、排污阀等组成,用于油气分离。冷却系统由板翅式冷却器等组成,影响机器使用效率和寿命。隔音系统由底盘、支架等零件组成,能降噪并美化设备。供热系统热回收系统能够将供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并转化为可用的热能,实现了余热的高效回收和利用。
2、而热交换器是供热系统余热回收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将供热系统产生的热量高效地传递给循环介质。
3、供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环节:
4、一是压缩过程。空气在压缩机内部被压缩时,其温度会显著升高。这是因为压缩空气在外力作用下,分子势能转换成分子动能,分子动能增加,分子热运动剧烈,从而使分子温度升高。
5、二是机械摩擦。供热系统内部的机械部件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摩擦热。例如,主轴在运转过程中与轴瓦产生摩擦,导致主轴温度升高。这部分热量会依靠润滑油在对运转部件润滑的过程中被带走,从而使润滑
6、三是电机发热。驱动供热系统的电机在工作时也会产生热量。
7、而在传统方式中,主要是依靠
8、进行空压热回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9、一是热水回收系统。包括直接热水回收和间接热水回收。直接热水回收是利用供热系统冷却系统中的热水直接用于需要热水的场合,如供暖、洗澡、清洗等。间接热水回收则是通过热交换器将供热系统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水,形成热水供使用。
10、二是蒸汽回收系统。通过热交换器将供热系统产生的热量用于产生蒸汽,蒸汽可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如加热、干燥、蒸馏等。
11、三是供暖系统。将供热系统余热用于建筑物的供暖,特别是在冬季,可以显著减少供暖系统的能源消耗。
12、但是,这些传统的空压热回收技术也存在一些应用缺点:
13、热能回收效率受设备性能和使用条件影响。在将供热系统产生的热能转换为其他可利用能源时,总会存在一定的能量损失,而在后续余热回收之时,需要人工计算并考虑到供热系统的热交换器系统的设备性能和环境参数,以此推荐合适的热交换器热控制策略,而人工计算需要考虑到诸多影响热交换器的热控制因素,计算量大且效率低。且,现有的供热系统设备组合应用广泛,一台供热系统可能涉及到若干热交换器系统,而管理员只能人工监控,无法实现远程监督和智能管理,且需要很长时间才对热交换器系统的热控制管理程序进行维护和更新,无法动态监督调整热交换器系统(因为长时间的运行,原有的设定程序会因为系统因素降低热回收效率,需要定期维护程序)的运行控制,因此工况维护周期效率低且容易造成监管不利。
14、此外,选择合适的热回收装置和控制系统是供热系统热回收技术的关键。这需要考虑到供热系统的型号、工作条件、热回收效率以及设备的兼容性等多个因素。因为不同的供热系统可能产生不同的废热特性,因此热回收装置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配置需要量身定制,以确保最佳的废热回收效果。而传统的空压热回收技术,通常热交换器系统的配置是通过现场验证来进行配置的,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验证时间成本来进行热交换器系统与供热系统之间的匹配度,直到最终为供热系统调试到合适参数的热交换器系统,因此现场配置和调试比较慢且耽搁热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2、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热回收控制的热转移供热控制方法,该方法由电子设备实现,该方法包括:
3、s1、在供热系统的至少一套热交换器系统中部署iot通信模组,用于单独上报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实时工况数据pi至供热系统监控后台;
4、s2、通过所述供热系统监控后台读取当前的供热系统运行参数c,并结合所述实时工况数据pi构建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实时监控数据集si:si(c,pi);
5、s3、将所述实时监控数据集si输入预设的热控制ai监控模型中,由所述热控制ai监控模型分别识别所述实时监控数据集si中的供热系统运行特征及热交换工况特征,并匹配输出与所述供热系统运行特征及热交换工况特征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热控制策略;
6、s4、将所述热交换器热控制策略与对应的所述热交换器系统进行绑定,并由所述供热系统监控后台下发至对应的所述热交换器系统;
7、s5、由所述热交换器系统接收所述热交换器热控制策略,响应并执行所述热交换器热控制策略中热控制指令,并实时上报响应后的实时工况数据pi+1至所述供热系统监控后台;
8、s6、通过管理端登录所述供热系统监控后台,读取并查看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实时监控数据集si及其所述热交换器热控制策略。
9、优选地,步骤s1中,在供热系统的至少一套热交换器系统中部署iot通信模组,用于单独上报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实时工况数据pi至供热系统监控后台之后,还包括:
10、所述供热系统监控后台向所述供热系统的工控机下发配置采样指令;
11、所述工控机执行所述配置采样指令,生成对应的配置文件采集指令并发送至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mcu;
12、所述mcu响应所述配置文件采集指令,并将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iot通信模组的配置文件反馈至所述工控机;
13、所述工控机上报所述配置文件反馈至所述供热系统监控后台;
14、所述供热系统监控后台解析所述配置文件,得到所述热交换器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格式和数据通信地址,并向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iot通信模组发出通信指令;
15、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iot通信模组响应所述通信指令并作出反馈,建立所述热交换器系统与所述供热系统监控后台之间的iot通信通道。
16、优选地,所述s2、通过所述供热系统监控后台读取当前的供热系统运行参数c,并结合所述实时工况数据pi构建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实时监控数据集si:si(c,pi),包括:
17、所述供热系统监控后台同时向所述供热系统的工控机和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mcu下发工况采样指令;
18、所述工控机执行所述工况采样指令,采集所述供热系统当前的供热系统运行参数c并上报至所述供热系统监控后台;
19、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iot通信模组接收并转发所述工况采样指令至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所述mcu,由所述mcu执行所述工况采样指令,采集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所述实时工况数据pi并转发至所述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智能热回收控制的热转移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热回收控制的热转移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在供热系统的至少一套热交换器系统中部署IOT通信模组,用于单独上报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实时工况数据Pi至供热系统监控后台之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热回收控制的热转移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通过所述供热系统监控后台读取当前的供热系统运行参数C,并结合所述实时工况数据Pi构建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实时监控数据集Si:Si(C,Pi),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智能热回收控制的热转移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控制AI监控模型的生成方法,包括:
5.一种供热系统,所述供热系统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基于智能热回收控制的热转移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7.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热回收控制的热转移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热回收控制的热转移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在供热系统的至少一套热交换器系统中部署iot通信模组,用于单独上报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实时工况数据pi至供热系统监控后台之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热回收控制的热转移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通过所述供热系统监控后台读取当前的供热系统运行参数c,并结合所述实时工况数据pi构建所述热交换器系统的实时监控数据集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雪峰,姜干清,侯胜利,梁伟,宋子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冲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