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改良,具体为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1、我国农业废弃物数量众多,资源丰富,农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利用,既造成资源浪费,又会污染环境。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量巨大的副产品。充分发挥秸秆资源潜力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秸秆等有机物料还田作为一种常见、且广泛运用的农业管理措施,常被用来提高土壤有机碳固持;
2、盐碱地通过有机物料还田可增加土壤固碳、改良土壤质量,对于盐碱地耕地产能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盐碱地是我国重要后备战略耕地资源,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拓展耕地资源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现有的盐碱地有机质含量低,产能低下,通过施用工业复合肥的方式对盐碱地进行增碳培肥效果差,成本高,且不利于秸秆的充分利用;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盐碱地有机质含量低,产能低下,通过施用工业复合肥的方式对盐碱地进行增碳培肥效果差,成本高,且不利于秸秆的充分利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用于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的轻度盐碱地土壤进行增碳培肥,所述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包括ck、t1、t2和t3四种还田处理方式;
3、所述ck为常规无有机物料还
4、所述t1为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具体为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模式;
5、所述t2为玉米秸秆生物质炭还田模式,具体为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模式;
6、所述t3为玉米大豆秸秆生物质炭还田模式,具体为小麦、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模式;
7、所述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s1:根据有机物料还田和种植模式对四个田间定位试验区域进行确定,分别研究对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在不同农田管理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土壤有机碳固持、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等效果,四个田间定位试验区域具体分为ck、t1、t2和t3四个还田处理方式,在对ck中的田间定位试验区域进行试验时将秸秆移出田块,并依次进行旋耕整地、种肥同播小麦、施用小麦季盐碱地小麦专用硝基复合肥和播种后用镇压机进行镇压,在小麦越冬前灌越冬水和拔节期追施尿素,小麦收获后,依次对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种肥同播和施用玉米季盐碱地玉米专用硝基复合肥,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不追肥、不灌水;
9、s2:在对t1中的田间定位试验区域进行试验时将玉米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后,依次进行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整地、种肥同播小麦、施用小麦季盐碱地小麦专用硝基复合肥和播种后用镇压机进行镇压,在小麦越冬前灌越冬水和拔节期追施尿素,小麦收获后,依次对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种肥同播和施用玉米季盐碱地玉米专用硝基复合肥,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不追肥、不灌水;
10、s3:在对t2中的田间定位试验区域进行试验时将玉米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后,依次进行玉米秸秆移出地块、均匀撒施上一季玉米秸秆烧制的生物炭、旋耕整地、种肥同播小麦、施用小麦季盐碱地小麦专用硝基复合肥和播种后用镇压机进行镇压,在小麦越冬前灌越冬水和拔节期追施尿素,小麦收获后,依次对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种肥同播和施用玉米季盐碱地玉米专用硝基复合肥,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不追肥、不灌水;
11、s4:在对t3中的田间定位试验区域进行试验时将玉米和大豆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后,依次进行玉米和大豆秸秆移出地块、均匀撒施上一季玉米和大豆秸秆烧制的生物炭、旋耕整地、种肥同播小麦、施用小麦季盐碱地小麦专用硝基复合肥和播种后用镇压机进行镇压,在小麦越冬前灌越冬水和拔节期追施尿素,小麦收获后,对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并转换成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玉米和大豆运用免耕播种机播种,而后施用玉米季盐碱地玉米专用硝基复合肥和大豆季盐碱地大豆专用硝基复合肥,间作种植模式中玉米和大豆每年轮换种植,在玉米和大豆整个生育期不追肥、不灌水;
12、s5:对ck、t1、t2和t3四个还田处理方式均重复三次,在四个田间定位试验区域重复处理完成后对其土壤进行采用,并测定和分析盐碱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
13、优选的,所述ck、t1、t2和t3中旋耕深度为15cm,所述小麦播种量为15kg/亩,所述小麦品种为济麦44,所述小麦季盐碱地小麦专用硝基复合肥的施用量为50kg。
14、优选的,所述小麦季盐碱地小麦专用硝基复合肥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n16%;p20520%;k205%,所述ck、t1、t2和t3中冬水灌越量为40-60m3/亩,所述尿素的追施量为16kg/亩。
15、优选的,所述ck、t1、t2和t3中玉米品种为登海605,玉米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所述玉米季施用盐碱地玉米专用硝基复合肥的施用量为50kg,所述玉米季施用盐碱地玉米专用硝基复合肥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n28%;p2o510%;k2o13%。
16、优选的,所述t2中的生物炭为盐碱地玉米秸秆烧制而成,所述生物炭的施用量与上一季玉米收获秸秆等碳量换算,所述生物炭的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39.7%;n1.44%;p0.20%;k3.65%。
17、优选的,所述t3中的生物炭为盐碱地玉米和大豆秸秆烧制而成,所述生物炭的施用量与上一季玉米和大豆收获秸秆中的碳含量等量换算,所述生物炭的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40.5%;n1.57%;p0.19%;k3.48%。
18、优选的,所述t3中的大豆品种为齐黄34,所述大豆的种植密度为225000株/hm,所述大豆季盐碱地大豆专用硝基复合肥的施用量为50kg,所述大豆季盐碱地大豆专用硝基复合肥的n12%;p2o518%;k2o15%。
19、优选的,所述间作种植模式中的玉米和大豆条带宽度为480cm,每个条带均包括宽度为240cm的四行玉米带和宽度为240cm的四行大豆带,所述玉米与大豆的种植间行距为60cm。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1、本专利技术通过根据有机物料还田和种植模式对四个田间定位试验区域进行确定,分别研究对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在四种农田管理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土壤有机碳固持、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等效果,在控制四种农田管理模式的相同因素的前提下,对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多样化种植和秸秆不同方式还田来进行区分,进而能够满足四个试验区域的土壤之间具有有效的对比性,实现便于对轻度盐碱地土壤进行增碳培肥的方式选择,降低在盐碱地种植难度和成本,提高种植产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CK还田处理方式为常规无有机物料还田模式,具体为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K、T1、T2和T3中旋耕深度为15cm,所述小麦播种量为15kg/亩,所述小麦品种为济麦44,所述小麦季盐碱地小麦专用硝基复合肥的施用量为50k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季盐碱地小麦专用硝基复合肥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N16%;P2O520%;K2O5%,所述CK、T1、T2和T3中冬水灌越量为40-60m3/亩,所述尿素的追施量为16kg/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K、T1、T2和T3中玉米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所述玉米季施用盐碱地玉米专用硝基复合肥的施用量为50kg,所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2中的生物炭为盐碱地玉米秸秆烧制而成,所述生物炭的施用量与上一季玉米收获秸秆等碳量换算,所述生物炭的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39.7%;N1.44%;P0.20%;K3.6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3中的生物炭为盐碱地玉米和大豆秸秆烧制而成,所述生物炭的施用量与上一季玉米和大豆收获秸秆中的碳含量等量换算,所述生物炭的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40.5%;N1.57%;P0.19%;K3.4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3中的大豆品种为齐黄34,所述大豆的种植密度为225000株/hm-2,所述大豆季盐碱地大豆专用硝基复合肥的施用量为50kg,所述大豆季盐碱地大豆专用硝基复合肥的N12%;P2O518%;K2O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作种植模式中的玉米和大豆条带宽度为480cm,每个条带均包括宽度为240cm的四行玉米带和宽度为240cm的四行大豆带,所述玉米与大豆的种植间行距为60cm。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的轻度盐碱地土壤进行增碳培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ck还田处理方式为常规无有机物料还田模式,具体为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k、t1、t2和t3中旋耕深度为15cm,所述小麦播种量为15kg/亩,所述小麦品种为济麦44,所述小麦季盐碱地小麦专用硝基复合肥的施用量为50k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季盐碱地小麦专用硝基复合肥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n16%;p2o520%;k2o5%,所述ck、t1、t2和t3中冬水灌越量为40-60m3/亩,所述尿素的追施量为16kg/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k、t1、t2和t3中玉米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所述玉米季施用盐碱地玉米专用硝基复合肥的施用量为50kg,所述玉米季施用盐碱地玉米专用硝基复合肥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n28%;p2o510%;k2o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轻度盐碱地土壤增碳培肥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赵自超,李然,孙泽强,刘盛林,郭兵,马萌,姚利,高新昊,刘兆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