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生产,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极片、卷绕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常规循环条件下负极活性材料颗粒表面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interface,sei)随电池老化的生长增厚所消耗的锂离子是造成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此时电池容量随着累计充放电次数,或者是等效满充满放循环次数的增加而近似以线性规律衰减。而在某些情况下,电池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近似线性衰退后可能会出现突然的容量急剧加速衰减现象,即容量“跳水”,这预示着出现了新的老化机制主导了电池容量衰减过程。正常使用的电池在循环末期会出现跳水现象,这是由于电池在循环过程中,sei修复重组会不断的消耗电解液,在循环寿命末期电解液消耗殆尽,导致电池在宏观上出现跳水现象。
2、目前现有的极片均是一种浆料从极片头部涂布至极片尾部,极片上的活性材料的种类单一且理化特性均一。在制作成卷绕式电池时,卷芯经过卷绕后,虽然卷芯内圈和外圈的材料性能相同,但由于卷绕结构导致卷芯内圈受到的挤压力大,内圈更不容易保存电解液。在电芯循环寿命末期,电解液在卷芯内圈的消耗大于外圈的消耗,内圈的电解液率先消耗殆尽,从而出现电芯容量及内阻快速劣化的问题,造成电池从中心部位出现跳水的风险极大的增加。
3、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池极片、卷绕电池及用电设备,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极片,能够提高卷绕电池的电解液容量,改善卷绕电池中心部位的电解液消耗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该电池极片包括极片本体和连接极耳,上述极片本体的长度方向为卷绕形成卷芯的方向,上述极片本体的宽度方向为上述卷芯的高度方向,上述极片本体包括均涂覆有活性物质的第一活性区和第二活性区,上述第一活性区的电解液储存量大于上述第二活性区的电解液储存量;其中,沿上述长度方向,上述极片本体卷绕后位于中心的部位为第一端,上述极片本体卷绕后位于外周的部位为第二端,上述第一活性区设置于上述第一端,上述第二活性区设置于上述第二端;上述连接极耳一端连接于上述极片本体,另一端沿上述宽度方向外延伸至上述极片本体外。
4、可选地,上述第一活性区沿上述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大于上述第二活性区沿上述长度方向的尺寸。
5、可选地,上述第一活性区沿上述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小于上述极片本体沿上述长度方向的尺寸的1/3。
6、可选地,上述极片本体包括未涂覆有活性物质的空箔区,上述空箔区连接有上述连接极耳,上述空箔区沿上述宽度方向的尺寸等于上述极片本体的沿上述宽度方向的尺寸。
7、可选地,上述空箔区夹设于上述第一活性区和上述第二活性区之间。
8、可选地,上述空箔区设置有两个且位于上述极片本体沿上述长度方向的两端;或者上述空箔区设置有两个,两个上述空箔区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上述第一活性区和上述第二活性区。
9、可选地,上述极片本体沿上述宽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涂覆上述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另一端为留白区,上述涂覆区包括上述第一活性区和上述第二活性区,上述连接极耳包括上述留白区。
10、可选地,上述第一活性区活性物质的孔隙率大于上述第二活性区活性物质的孔隙率。
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绕电池,该卷绕电池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电池极片。
12、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包括如上述方案所述的卷绕电池。
13、有益效果:
14、本专利技术中的电池极片有连接极耳连接在极片本体上形成,极片本体分区域涂覆有活性物质,包括涂覆于第一端的第一活性区和涂覆于第二端的第二活性区,第一端为形成卷芯的中心部位,第二端为形成卷芯的外周部位,第一活性区的电解液储存量大于第二活性区的电解液储存量,使得该电池极片卷绕形成卷芯后,中心部位的电解液储存量大于外周部位的电解液储存量,在形成为卷绕电池后,中心部位的电解液消耗量不会快于外周部位,使得卷绕电池改善中心部位的电解液消耗过大的问题,避免卷绕电池出现跳水现象,提高了卷绕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区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大于所述第二活性区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区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小于所述极片本体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的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本体包括未涂覆有活性物质的空箔区,所述空箔区连接有所述连接极耳,所述空箔区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等于所述极片本体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箔区夹设于所述第一活性区和所述第二活性区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箔区设置有两个且位于所述极片本体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或者所述空箔区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空箔区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活性区和所述第二活性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本体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涂覆所述活性物质的涂覆区,另一端为留白区,所述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区活性物质的孔隙率大于所述第二活性区活性物质的孔隙率。
9.卷绕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极片。
10.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绕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区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大于所述第二活性区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区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小于所述极片本体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的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本体包括未涂覆有活性物质的空箔区,所述空箔区连接有所述连接极耳,所述空箔区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等于所述极片本体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箔区夹设于所述第一活性区和所述第二活性区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永博,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