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香橼桑椹补血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香橼桑椹补血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00144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5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补血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香橼桑椹补血茶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香橼果皮粉2‑4份;桑椹果干粉6‑10份;桂圆肉粉3‑5份;红枣粉4‑6份;维生素C0.1‑0.3份;柠檬酸0.05‑0.15份;β‑环糊精1‑2份,铁元素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比传统配方提升50%以上;活性成分稳定性大幅增强,保质期延长至12个月以上;抗氧化能力显著提升,DPPH清除率提高30%以上;口感明显改善,克服了传统补血茶的苦涩问题;多重活性成分的协同作用,实现了补血、养血、活血的综合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补血茶,尤其涉及香橼桑椹补血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天然补血保健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补血方剂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稳定性差、口感欠佳等问题。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补血茶饮多以单一中药材为主,如桑椹茶、当归茶等,虽然简单易用,但往往难以充分发挥中医配伍的优势。

2、现有技术中,已有研究尝试将多种具有补血功效的中药材进行复方,如桑椹、枸杞、当归等的组合。然而,这些方案仍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对原料的处理方式较为粗放,未能充分释放和保护有效成分;其次,制备工艺简单,多采用传统的热水浸泡方式,导致热敏性营养成分大量流失;再者,对ph值、铁元素价态等关键因素的调控不足,影响了产品的生物利用度;最后,产品的保质期普遍较短,活性成分易发生氧化降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创新性的配方设计和先进的制备工艺,开发出一种高效、安全、稳定的香橼桑椹补血茶。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深入理解并充分利用了各组分间的协同作用,特别是香橼与桑椹的独特配伍。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香橼桑椹补血茶,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3、香橼果皮粉2-4份;

4、桑椹果干粉6-10份;

5、桂圆肉粉3-5份;

6、红枣粉4-6份;

7、维生素c0.1-0.3份;

8、柠檬酸0.05-0.15份;

9、β-环糊精1-2份。p>

10、作为优选,所述香橼果皮粉的粒径≤50μm。

11、作为优选,所述桑椹果干粉是通过低温破壁技术制备得到的。

12、作为优选,所述桂圆肉粉经过β-环糊精包埋处理。

13、所述的香橼桑椹补血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1)原料预处理:

15、a)清洗香橼果皮,在25-30℃、相对湿度40-50%的条件下晾干24-48小时,然后切碎;

16、b)清洗桑椹鲜果,进行冷冻干燥,温度为-40℃,时间为24-36小时;

17、c)去除桂圆外壳,取出果肉;

18、d)去除红枣果核;

19、(2)粉碎过程:

20、a)将预处理后的香橼果皮置于超微粉碎机中,转速为8000-12000rpm,粉碎5-10分钟,过60目筛,得到粒径≤50μm的香橼超微粉;

21、b)将预处理后的桑椹置于液氮(-196℃)中,使用低温粉碎机,转速为6000-8000rpm,粉碎3-5分钟,过80目筛;

22、c)将预处理后的桂圆肉和红枣置于常温下的普通粉碎机中,转速为5000-7000rpm,粉碎2-4分钟,过40目筛;

23、(3)β-环糊精包埋过程:

24、a)将1-2份β-环糊精溶于20-30份去离子水中,在60-70℃下搅拌溶解;

25、b)将3-5份桂圆肉粉分散于10-15份95%乙醇中,在功率为300w、频率为40khz的条件下超声处理10-15分钟;

26、c)将步骤b)得到的液体缓慢加入步骤a)得到的溶液中,在70-80℃下搅拌2-3小时;

27、d)减压蒸发除去乙醇,然后进行喷雾干燥,进料温度为150-160℃,出料温度为70-80℃,得到包埋产物;

28、(4)混合与提取:

29、a)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方称取各组分,混合均匀;

30、b)加入50-60份去离子水,在45℃下浸泡10-15分钟;

31、c)将温度升至85℃,在功率为300w、频率为40khz的条件下进行超声辅助提取15-20分钟;

32、d)快速升温至98-100℃,维持1-2分钟进行瞬时灭菌;

33、e)进行真空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3;

34、(5)ph调节:加入0.05-0.15份柠檬酸,调节ph至5.2-5.8;

35、(6)添加维生素c:在40-45℃条件下,缓慢搅拌加入0.1-0.3份维生素c粉末,溶解均匀;

36、(7)成品制备:

37、a)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温度为-50℃,真空度≤10pa,时间为24-36小时;

38、b)将干燥后的产品粉碎并过60目筛,得到成品粉末。

39、作为优选,步骤(4)c中所述的超声辅助提取与微波加热同时进行,其中微波功率为300-800w。

40、作为优选,步骤(3)d中所述的喷雾干燥过程中,进料温度与出料温度之差控制在70-90℃范围内。

41、作为优选,步骤(2)b中所述的低温粉碎过程中,粉碎机的进料口处持续通入-190℃至-180℃的液氮蒸汽。

42、作为优选,步骤(4)e中所述的真空减压浓缩过程中,浓缩温度控制在50-60℃,真空度为0.05-0.08mpa。

43、作为优选,还包括在步骤(7)b之后的包装步骤:将成品粉末充入铝箔复合袋中,抽真空至残余气体≤0.5%,充入氮气使内压达到0.02-0.05mpa,然后密封。

44、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和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5、从分子层面来看,香橼中的柠檬苦素与桑椹中的铁离子形成了特殊的络合物。这种络合作用不仅提高了铁元素的稳定性,还显著增强了其生物利用度。同时,香橼中丰富的类黄酮化合物(如橙皮苷)通过其5-羟基与3',4'-邻二羟基结构,与桑椹中的花青素形成了π-π堆积作用,进一步稳定了活性成分。

46、在制备工艺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了超微粉碎与低温破壁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方法。超微粉碎(粒径≤50μm)显著增加了香橼果皮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的释放。而液氮低温破壁技术(-196℃)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桑椹中热敏性的花青素。这两种技术的协同应用,不仅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还意外地增强了这些成分的生物利用度。

47、β-环糊精包埋技术的引入是另一个关键创新点。β-环糊精独特的桶状结构能够与多种活性成分形成包合物,不仅提高了稳定性,还实现了缓释效果。特别是,β-环糊精与香橼中的柠檬苦素形成的包合物,意外地改善了产品口感,解决了传统补血茶苦涩的问题。

48、本专利技术还建立了精确的ph-温度双响应体系。通过控制ph在5.2-5.8范围内,创造了一个有利于fe2+稳定存在的微环境。这不仅优化了铁的吸收条件,还意外地增强了维生素c的稳定性,形成了一个协同增效的体系。

49、超声波与微波协同提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本专利技术的创新性。超声波的空化效应与微波的快速、均匀加热特性相结合,不仅提高了提取效率,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热敏性成分。这种创新工艺使得本专利技术在保留活性成分方面远超传统方法。

5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多维度的创新,成功解决了传统补血茶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显著的有益效果包括:

5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香橼桑椹补血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橼桑椹补血茶,其特征在于,所述香橼果皮粉的粒径≤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橼桑椹补血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桑椹果干粉是通过低温破壁技术制备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橼桑椹补血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桂圆肉粉经过β-环糊精包埋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香橼桑椹补血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c中所述的超声辅助提取与微波加热同时进行,其中微波功率为300-800W。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d中所述的喷雾干燥过程中,进料温度与出料温度之差控制在70-90℃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b中所述的低温粉碎过程中,粉碎机的进料口处持续通入-190℃至-180℃的液氮蒸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e中所述的真空减压浓缩过程中,浓缩温度控制在50-60℃,真空度为0.05-0.08MPa。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步骤(7)b之后的包装步骤:将成品粉末充入铝箔复合袋中,抽真空至残余气体≤0.5%,充入氮气使内压达到0.02-0.05MPa,然后密封。

...

【技术特征摘要】

1.香橼桑椹补血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橼桑椹补血茶,其特征在于,所述香橼果皮粉的粒径≤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橼桑椹补血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桑椹果干粉是通过低温破壁技术制备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橼桑椹补血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桂圆肉粉经过β-环糊精包埋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香橼桑椹补血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c中所述的超声辅助提取与微波加热同时进行,其中微波功率为300-800w。

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