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面向人车冲突严重路段的行人过街管控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面向人车冲突严重路段的行人过街管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000985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5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面向人车冲突严重路段的行人过街管控方法,属于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领域,分别对双向四车道与双向六车道使用信号灯管控行人过街的设置条件通过vissim进行定量研究,并根据相关理论给出推荐配时方案,对其交通特性、适用条件以及运行后效果进行了仿真研究,并由此提供了一种适合人车冲突较为严重的路段处的信号管理控制的方案,此方案在保障过街行人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行车延误,此方案可以有效缓解此类路段行人过街处的人车冲突,避免人车冲突事故发生,提高路段车流通行能力,既提高了道路安全性和畅通性,又带来了重要的社会效益,这些社会效益往往难以量化,但是从长期来看却至关重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涉及一种面向人车冲突严重路段的行人过街管控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交通设施的建设是我国发展建设的一个重点环节,我国公路网的密度相较于建国初期有了大幅的增长,人均汽车保有量与出行需求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种增长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路段上过街行人与车辆的冲突。在冲突中,过街行人作为整个交通系统中数量较多且没有防护的交通参与者,在冲突中更容易受到伤害。相关立法部门为了保护行人,将“车让人”写入交通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一款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2、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车让人”规则并非最优解,比如在过街行人较多时,如果继续使用“车让人”规则,源源不断的行人会将路段堵塞,车流通行将受到极大影响,在这种地点会设置信号灯,将一个周期分为行人过街相位车辆通过相位。由杨晓光教授等人编著的《交通设计》一书中提到:行人穿越城市主次干路的流量较大而又不宜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的交叉口,可设行人过街专用信号,其相位时长应根据过街行人所需过街时间而定。

3、但是对于信号灯的设置条件目前只有定性的描述,缺乏定量的研究,相关部门往往是眼见车辆通行受到严重阻碍才设置信号灯进行管控,且配时方案缺乏科学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以上分析,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向人车冲突严重路段的行人过街管控方法,既保证过街行人的安全,又不降低甚至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2、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面向人车冲突严重路段的行人过街管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根据道路设计规范及不同行人的步速,计算不同设计车速下的车头间距;

5、s2:根据设置信号灯前后过节车流的平均延误时间,计算比值,定义为设灯必要性;

6、s3:通过仿真系统对不同交通量情况进行仿真,之后输出设灯前后车辆的平均延误进行对比;

7、s4:根据仿真结果设计出行人过街管控的方法。

8、进一步的,s1中,通过条件车头时距大于4.4秒即可以根据公式vht=3.6hd.算出不同设计车速下对车头间距的要求,如果要求行人自由过街,部分行人只能进行等待后才可以找到合适的过街机会,如果等待时间超过阈值,则其可能会选择冒险过街,造成安全隐患,这时就应该考虑安装信号灯辅助行人过街。

9、进一步的,s2中,当所述设灯必要性超过1时,意为设灯后的车流平均延误要低于设灯之前,在此情况下设置信号灯对路段的车流与行人进行管控不但可以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还可以降低平均延误,提高车流通行效率与道路通行能力,可以考虑设置信号灯来缓解冲突。

10、进一步的,设灯必要性超过1时,可以考虑设置信号灯对此路段的车流与过街行人进行管控,信号灯配时必须要考虑到过街行人的等待时间阈值、老年人步速以及加速完成过街的特点,且在保障行人安全基础上要尽可能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11、进一步的,s3中,所述仿真系统采用vissim仿真系统,对双向四车道路段和双向六车道路段进行计算,单向车流量为1000~2000辆/h。

12、进一步的,不同车道数以及车流量情况下,假设行人与车辆对管控的服从率皆为100%,过街行人流量超过如下值时设灯必要性大于1,在部分情况下必要性甚至会超过1.8,如在双向四车道,单向车流量为1600,人流量为600时,设灯前平均延误为16.83s/车,而设灯后平均延误为9.22s/车,设灯必要性约为1.83。

13、进一步的,对于满足设置信号灯条件的潮汐路段,应考虑到不同时间段内交通需求变化的差异性,选择特定时段实行此管控措施,在高峰时段开始实施,在平峰时段恢复,使得交通利益最大化。

14、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5、本专利技术将分别对双向四车道与双向六车道使用信号灯管控行人过街的设置条件通过vissim进行定量研究,并根据相关理论给出推荐配时方案,只有合理的加设行人过街信号灯,采用科学的信号控制方式,才能既保证过街行人的安全,又不降低甚至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人车冲突严重路段的行人过街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人车冲突严重路段的行人过街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通过条件车头时距大于4.4秒即可以根据公式Vht=3.6hd.算出不同设计车速下对车头间距的要求,如果要求行人自由过街,部分行人只能进行等待后才可以找到合适的过街机会,如果等待时间超过阈值,则其可能会选择冒险过街,造成安全隐患,这时就应该考虑安装信号灯辅助行人过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人车冲突严重路段的行人过街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当所述设灯必要性超过1时,意为设灯后的车流平均延误要低于设灯之前,在此情况下设置信号灯对路段的车流与行人进行管控不但可以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还可以降低平均延误,提高车流通行效率与道路通行能力,可以考虑设置信号灯来缓解冲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面向人车冲突严重路段的行人过街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灯必要性超过1时,可以考虑设置信号灯对此路段的车流与过街行人进行管控,信号灯配时必须要考虑到过街行人的等待时间阈值、老年人步速以及加速完成过街的特点,且在保障行人安全基础上要尽可能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人车冲突严重路段的行人过街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仿真系统采用vissim仿真系统,对双向四车道路段和双向六车道路段进行计算,单向车流量为1000~2000辆/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面向人车冲突严重路段的行人过街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车道数以及车流量情况下,假设行人与车辆对管控的服从率皆为100%,过街行人流量超过如下值时设灯必要性大于1,在部分情况下必要性甚至会超过1.8,如在双向四车道,单向车流量为1600,人流量为600时,设灯前平均延误为16.83s/车,而设灯后平均延误为9.22s/车,设灯必要性约为1.83。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面向人车冲突严重路段的行人过街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满足设置信号灯条件的潮汐路段,应考虑到不同时间段内交通需求变化的差异性,选择特定时段实行此管控措施,在高峰时段开始实施,在平峰时段恢复,使得交通利益最大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人车冲突严重路段的行人过街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人车冲突严重路段的行人过街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通过条件车头时距大于4.4秒即可以根据公式vht=3.6hd.算出不同设计车速下对车头间距的要求,如果要求行人自由过街,部分行人只能进行等待后才可以找到合适的过街机会,如果等待时间超过阈值,则其可能会选择冒险过街,造成安全隐患,这时就应该考虑安装信号灯辅助行人过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人车冲突严重路段的行人过街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当所述设灯必要性超过1时,意为设灯后的车流平均延误要低于设灯之前,在此情况下设置信号灯对路段的车流与行人进行管控不但可以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还可以降低平均延误,提高车流通行效率与道路通行能力,可以考虑设置信号灯来缓解冲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面向人车冲突严重路段的行人过街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灯必要性超过1时,可以考虑设置信号灯对此路段的车流与过街行人进行管控,信号灯配时必须要考虑到过街行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清张弛陈亮李巧茹赵宇轩魏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