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承套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套圈滚珠槽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轴承套圈是轴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内圈和外圈,是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环形零件。内圈通常固定在轴颈上,随轴一起旋转,其外表面上有供钢球或滚子滚动的沟槽,称为内沟或内滚道。外圈通常固定在轴承座或机器的壳体上,起支撑滚动体的作用,其内表面上也有供钢球或滚子滚动的沟槽,称为外沟或外滚道。
2、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7005666u),一种轴承套圈检测装置,其包括机架、上料结构、转动结构、卸料结构以及检测结构。转动结构安装在机架上,转动结构用于驱动待测件转动,上料结构位于转动结构的上方,上料结构用于将机架上的待测件移动至转动结构的输出端,并将待测件安装到转动结构的输出端上,以使转动结构能够带动待测件转动。卸料结构用于将检测完成的待测件从转动结构上取下并送到机架上。本技术公开的轴承套圈检测装置能够减少人工操作,采用机械结构配合完成轴承外圈的光滑度检测,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同时,其能够以流水线的方式对轴承进行检测,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8099655u),一种轴承套圈倒角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表面设置有一条倾斜的供轴承套圈通过的滑道,所述滑道宽度与轴承套圈直径相同,还包括:检测架,所述检测架固定连接在工作台上,且检测架设置在滑道的末端,检测架的中心线与滑道的中心线重合,所述检测架的两侧面设置有用于检测轴承套圈倒角的检测块;间歇下料机构,所述间歇下料机构连接在
4、上述方案中虽然不会发生人工漏检的情况,提高了轴承套圈的出厂品质,但是上述专利中的检测装置难以对滚珠槽的光滑程度进行检测,一般在生产轴承套圈时,会因外部影响使滚珠槽表面出现凸凹情况,从而影响后续滚珠的安装;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轴承套圈滚珠槽检测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难以对滚珠槽的光滑程度进行检测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轴承套圈滚珠槽检测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轴承套圈滚珠槽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的顶部与第一平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平衡板的中部与第一防护外壳的中部转动连接,第一防护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力感知模块,所述第一防护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警示红灯,部件之间的紧密配合,可以有效的对滚珠槽的光滑程度进行检测,从而判定轴承套圈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4、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外壳的一侧与第一支架板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支架板的另一侧与第二支架板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支架板的底部与第一检测平台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检测平台的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
5、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平台的顶部与轴承放置环的底部转动连接,轴承放置环的中部设置有限制凹槽,第一检测平台的底部与第一u型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检测平台的底部与第一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底座的设置,可以确保该检测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平稳。
6、优选的,所述第一u型支撑架内壁的底部与第一气缸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气缸的顶部插接在第二u型支撑架的底部,第二u型支撑架的设置,可以有效的起到支撑效果。
7、优选的,所述第二u型支撑架的中部与l型联动板的一端转动连接,l型联动板的顶部与橡胶限制模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橡胶限制模块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将轴承套圈进行固定。
8、优选的,所述l型联动板的一侧与第一联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联动杆的另一端与加固底座块的一侧转动连接,加固底座块的底部与轴承放置环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轴承放置环的设置,可以初步的对轴承套圈进行限制。
9、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共四组,四组第一底座均匀的分布在第一检测平台的底部,四组第一底座的顶部均与第一检测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底座的设置,可以确保该检测装置可以正常运行。
10、优选的,所述l型联动板共两组,两组l型联动板的一端均在第二u型支撑架的中部转动连接,两组l型联动板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橡胶限制模块,橡胶限制模块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对轴承套圈进行限制。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技术中,通过检测模块、第一平衡板、第一防护外壳、压力感知模块、警示红灯、第一支架板、第二支架板、第一检测平台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对滚珠槽的光滑程度进行检测,确保后续可以正常安装滚珠,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使产品符合出厂要求。
13、本技术中,通过轴承放置环、限制凹槽、第一u型支撑架、第一气缸、第二u型支撑架、l型联动板、第一联动杆、加固底座块、第一底座、橡胶限制模块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对要检测的轴承套圈进行固定,预防轴承套圈转动时,出现脱离的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套圈滚珠槽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1)的顶部与第一平衡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平衡板(2)的中部与第一防护外壳(3)的中部转动连接,第一防护外壳(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力感知模块(4),所述第一防护外壳(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警示红灯(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滚珠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外壳(3)的一侧与第一支架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支架板(6)的另一侧与第二支架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支架板(7)的底部与第一检测平台(8)的顶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滚珠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8)的顶部与轴承放置环(9)的底部转动连接,轴承放置环(9)的中部设置有限制凹槽(10),第一检测平台(8)的底部与第一U型支撑架(1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检测平台(8)的底部与第一底座(17)的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滚珠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支撑架(11)内壁的底部与第一气缸(12)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滚珠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型支撑架(13)的中部与L型联动板(14)的一端转动连接,L型联动板(14)的顶部与橡胶限制模块(18)的底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滚珠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联动板(14)的一侧与第一联动杆(15)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联动杆(15)的另一端与加固底座块(16)的一侧转动连接,加固底座块(16)的底部与轴承放置环(9)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滚珠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7)共四组,四组第一底座(17)均匀的分布在第一检测平台(8)的底部,四组第一底座(17)的顶部均与第一检测平台(8)的底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滚珠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联动板(14)共两组,两组L型联动板(14)的一端均在第二U型支撑架(13)的中部转动连接,两组L型联动板(14)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橡胶限制模块(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套圈滚珠槽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1)的顶部与第一平衡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平衡板(2)的中部与第一防护外壳(3)的中部转动连接,第一防护外壳(3)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力感知模块(4),所述第一防护外壳(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警示红灯(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滚珠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外壳(3)的一侧与第一支架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支架板(6)的另一侧与第二支架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支架板(7)的底部与第一检测平台(8)的顶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滚珠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8)的顶部与轴承放置环(9)的底部转动连接,轴承放置环(9)的中部设置有限制凹槽(10),第一检测平台(8)的底部与第一u型支撑架(11)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检测平台(8)的底部与第一底座(17)的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滚珠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支撑架(11)内壁的底部与第一气缸(12)的底部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正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卓大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