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配电系统,尤其涉及busbar结构。
技术介绍
1、busbar是多层复合结构连接排也叫复合母排,可算是配电系统的高速公路。与传统的、笨重的、费时和麻烦的配线方法相比,busbar具有易于设计、低阻抗、抗干扰、可靠性好、节省空间、装配简洁快捷等特点。
2、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一般用于电连接集成汇流排busbar结构有焊接引脚100、绝缘体200、接插脚插头300组成,其中引脚的自由端用于焊接于pcb电路板,绝缘体200在引脚外围注塑成型,现有技术中,焊接引脚在保证绝缘距离前提下为均布等长结构。
3、图2为现有技术中busbar连接电路板状态,根据设计要求需要保证绝缘距离a否则会引发正负极短路,但因目前焊接工艺中需采用含银离子,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会发生银离子迁移造成正负极引脚短路,设备损坏现象。
4、因此,亟需busbar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busbar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引脚焊接工艺中需采用含银离子,随着时间推移,会发生银离子迁移,进而造成正负极引脚短路,甚至设备损坏的问题。
2、本技术提供busbar结构,该busbar结构包括:
3、第一绝缘体;
4、第一铜排,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一插接脚,所述第一引脚的第一连接部插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且与所述第一绝缘体内的第一插接脚连接;
5、第二铜排,包括第二引脚和第二插接脚,所述第二引脚的第二连
6、所述第一引脚的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二引脚的第二引出部均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外且相互间隔绝缘距离a,所述第一引出部的焊接端和所述第二引出部的焊接端位于同一面内且间距为预设距离b,b>a。
7、作为busbar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引出部呈预设夹角r,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引出部呈预设夹角r,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二引出部位于同一平面内,r<180°;
8、所述第一引出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引出部的长度不同。
9、作为busbar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引出部呈预设夹角r,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引出部呈预设夹角r,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沿所述第一引出部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内,所述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二引出部位于同一平面内,r=90°;
10、所述第一引出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引出部的长度相同。
11、作为busbar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绝缘体包覆所述第一引出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二绝缘体包覆所述第二引出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
12、作为busbar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绝缘体和所述第二绝缘体为一体成型注塑件。
13、作为busbar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铜排设置有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铜排的所述第一引脚相互间隔预设距离c,c≥a。
14、作为busbar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的截面均为扁口形状,所述第一插接脚和所述第二插接脚的截面均为圆形。
15、作为busbar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铜排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插接脚连接;
16、所述第二铜排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脚连接。
17、作为busbar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铜排为一体成型件,和/或,
18、所述第二铜排为一体成型件。
19、作为busbar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为铜材料件或铝材料件。
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1、本技术提供busbar结构,该busbar结构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第一铜排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一插接脚,第一引脚的第一连接部插设于第一绝缘体且与第一绝缘体内的第一插接脚连接;第二铜排包括第二引脚和第二插接脚,第二引脚的第二连接部插设于第一绝缘体且与第一绝缘体内的第二插接脚连接;第一引脚的第一引出部和第二引脚的第二引出部均位于第一绝缘体外且相互间隔绝缘距离a,第一引出部的焊接端和第二引出部的焊接端位于同一面内且间距为预设距离b,b>a。该结构的第一引出部的焊接端和第二引出部的焊接端与电路板焊接,通电时,正负极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进而造成阴离子的迁移,在第一引出部的焊接端和第二引出部的焊接端之间不断有阴离子堆积,为避免第一引出部的焊接端和第二引出部的焊接端发生短路,进而使第一引出部的焊接端和第二引出部的焊接端的间距b>a,有效改善银离子迁移造成电路短路的问题,可以避免设备的损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Busbar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usbar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和所述第一引出部(212)呈预设夹角r,所述第二连接部(311)和所述第二引出部(312)呈预设夹角r,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1)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引出部(212)和所述第二引出部(312)位于同一平面内,r<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usbar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和所述第一引出部(212)呈预设夹角r,所述第二连接部(311)和所述第二引出部(312)呈预设夹角r,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1)分别位于沿所述第一引出部(212)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内,所述第一引出部(212)和所述第二引出部(312)位于同一平面内,r=9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Busbar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绝缘体(4),所述第二绝缘体(4)包覆所述第一引出部(212)和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二绝缘体(4)包覆所述第二引出部(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Busbar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1)和所述第二绝缘体(4)为一体成型注塑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usbar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排(2)设置有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铜排(2)的所述第一引脚(21)相互间隔预设距离c,c≥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usbar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21)和所述第二引脚(31)的截面均为扁口形状,所述第一插接脚(22)和所述第二插接脚(32)的截面均为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usbar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排(2)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3),所述第一连接件(23)将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和所述第一插接脚(2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Busbar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排(2)为一体成型件,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usbar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21)和所述第二引脚(31)为铜材料件或铝材料件。
...【技术特征摘要】
1.busbar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usbar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和所述第一引出部(212)呈预设夹角r,所述第二连接部(311)和所述第二引出部(312)呈预设夹角r,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1)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引出部(212)和所述第二引出部(312)位于同一平面内,r<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usbar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和所述第一引出部(212)呈预设夹角r,所述第二连接部(311)和所述第二引出部(312)呈预设夹角r,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1)分别位于沿所述第一引出部(212)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内,所述第一引出部(212)和所述第二引出部(312)位于同一平面内,r=9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busbar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绝缘体(4),所述第二绝缘体(4)包覆所述第一引出部(212)和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二绝缘体(4)包覆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春晓,张锴,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