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及支护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及支护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9445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5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巷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及支护方法,所述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包括支护板组件、吸能组件、锚杆组件和固定件,支护板组件与巷道围岩相接触,吸能组件与支护板组件相连接,吸能组件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吸能柱,且多个吸能柱在支护板组件的厚度方向堆叠,且吸能柱内填充有吸能材料,锚杆组件穿过吸能组件和支护板组件以伸入巷道围岩,锚杆组件远离吸能组件和支护组件的一端与固定件相连,固定件与吸能组件相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可以对巷道围岩的冲击地压进行防护,提高支护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巷道支护,具体涉及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及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1、冲击地压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现象,尤其在深部矿井中尤为显著。冲击地压可能导致巷道的突发性塌方、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风险。

2、传统的防护措施常常采用单一的支护材料与结构,无法有效吸收冲击造成的动能,且对巷道的防护效果有限。目前应用的锚固材料大多为刚性结构,虽然具备一定的支撑能力,但无缓冲作用,在遭遇大规模冲击时容易失效。因此,有必要对冲击地压进行吸能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可以对巷道围岩的冲击地压进行防护,提高支护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的支护方法,

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包括:

4、支护板组件,所述支护板组件与所述巷道围岩相接触;

5、吸能组件,所述吸能组件与所述支护板组件相连接,所述吸能组件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吸能柱,且所述多个吸能柱在所述支护板组件的厚度方向堆叠,且所述吸能柱内填充有吸能材料;

6、锚杆组件和固定件,所述锚杆组件穿过所述吸能组件和所述支护板组件以伸入巷道围岩,所述锚杆组件远离吸能组件和所述支护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吸能组件相接触。

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可以对巷道围岩的冲击地压进行防护,提高支护的稳定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能材料为泡沫、橡胶或细砂中的至少一种。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护板组件与所述围岩之间设有吸能组件。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能柱在所述支护板组件厚度方向上的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吸能柱的材质为混凝土,且所述混凝土的壁厚为a,且0.2m≤a≤0.4m。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护板组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凸型板和支撑部件,所述相邻的凸型板之间形成沟槽,所述凸型板朝向所述巷道围岩的一端设有支撑部件,所述凸型板朝向所述支撑部件凸起,所述支撑部件一端伸入所述沟槽内,且所述巷道围岩与巷道围岩之间浇筑有包裹所述支撑部件的混凝土层。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钢筋网、支撑筋和纵筋,所述支撑筋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纵筋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沟槽内布置至少一个纵筋,所述支撑筋一端与所述纵筋相连,所述支撑筋另一端与所述钢筋网相连。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型板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段的另一段与第四段相连,

14、所述第三段和第四段以及相连的另一凸型板上的第一段围成沟槽,所述锚杆组件穿过所述第二段或者第四段与巷道围岩相连。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段与所述第一段在支护板组件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段在支护板组件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第四段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16、所述第四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段或者第三段具有预设夹角b,且30°≤b≤90°。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锚杆组件包括锚杆和套设在锚杆的固定盘,所述固定件包括套设在所述锚杆上的连接板和缓冲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吸能组件相接触,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吸能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板相连,所述缓冲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盘相接触。

18、所述锚杆穿过所述吸能组件和支护板组件与巷道围岩相连。

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的支护方法,包括:

20、对巷道进行刷帮扩顶后,对围岩表面进行喷涂,确保表面密封;

21、对巷道浅部围岩进行注浆加固;

22、安装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并对吸能防冲装置进行支护。

2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可以对巷道围岩的冲击地压进行防护,提高支护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材料为泡沫、橡胶或细砂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组件与所述围岩之间设有吸能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柱在所述支护板组件厚度方向上的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吸能柱的材质为混凝土,且所述混凝土的壁厚为A,且0.2m≤A≤0.4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组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凸型板和支撑部件,所述相邻的凸型板之间形成沟槽,所述凸型板朝向所述巷道围岩的一端设有支撑部件,所述凸型板朝向所述支撑部件凸起,所述支撑部件一端伸入所述沟槽内,且所述巷道围岩与巷道围岩之间浇筑有包裹所述支撑部件的混凝土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钢筋网、支撑筋和纵筋,所述支撑筋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纵筋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沟槽内布置至少一个纵筋,所述支撑筋一端与所述纵筋相连,所述支撑筋另一端与所述钢筋网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型板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段的另一段与第四段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段与所述第一段在支护板组件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段在支护板组件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第四段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组件包括锚杆和套设在锚杆的固定盘,所述固定件包括套设在所述锚杆上的连接板和缓冲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吸能组件相接触,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吸能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板相连,所述缓冲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盘相接触,

10.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的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材料为泡沫、橡胶或细砂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组件与所述围岩之间设有吸能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柱在所述支护板组件厚度方向上的截面为多边形,所述吸能柱的材质为混凝土,且所述混凝土的壁厚为a,且0.2m≤a≤0.4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板组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凸型板和支撑部件,所述相邻的凸型板之间形成沟槽,所述凸型板朝向所述巷道围岩的一端设有支撑部件,所述凸型板朝向所述支撑部件凸起,所述支撑部件一端伸入所述沟槽内,且所述巷道围岩与巷道围岩之间浇筑有包裹所述支撑部件的混凝土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击地压巷道多层吸能防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钢筋网、支撑筋和纵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臣吴拥政侯彪付玉凯孙卓越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