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9359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5 17:08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和电池,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包括:折叠板,折叠板折弯形成至少两层折叠层,每相邻两层折叠层之间沿厚度方向间隔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内适于容纳第一电子器件,第一电子器件设置于任一折叠层的厚度方向一侧;支架,至少部分的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内,支架的厚度方向两侧分别与折叠层相连接,支架适于将第一电子器件封装于第一容纳空间内。本技术所提供的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实现了器件内置,避免了因电子器件外露而导致短路,同时便于手机锂电池的工序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和电池


技术介绍

1、手机锂电池不能被过充、过放、过流、短路及超高温充放电,因此锂电池锂电组件通常需要与带采样电阻的保护板和电流保险器共同组装。

2、现有的手机锂电池保护板结构,电子器件通常设置于硬板上,存在电子器件外露现象,容易导致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和电池,以解决现有的手机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存在电子器件外露现象,容易导致短路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包括:

3、折叠板,折叠板折弯形成至少两层折叠层,每相邻两层折叠层之间沿厚度方向间隔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内适于容纳第一电子器件,第一电子器件设置于任一折叠层的厚度方向一侧;

4、支架,至少部分的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内,支架的厚度方向两侧分别与折叠层相连接,支架适于将第一电子器件封装于第一容纳空间内。

5、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锂电池保护板结构,与相关技术中的硬板封装结构相比,通过将折叠板折弯形成至少两层折叠层,每相邻两层折叠层之间沿厚度方向间隔形成第一容纳空间,从而将第一电子器件内置于第一容纳空间内;通过设置支架,并使得支架的厚度方向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层折叠层相连接,不仅能够避免折弯形成折叠层后反弹或起翘,而且能够使得第一容纳空间内完全封闭,从而将第一电子器件封装于第一容纳空间内,实现了器件内置,避免了因电子器件外露而导致短路,同时便于手机锂电池的工序组装。

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折叠板包括第一折叠层和第二折叠层,第一折叠层与第二折叠层之间的折弯角度为α,α满足0°≤α≤180°;

7、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若干第一支撑板,第一连接板和若干第一支撑板设置于第一折叠层与第二折叠层之间;

8、若干第一支撑板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板和至少部分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一折叠层和第二折叠层适于共同将第一电子器件完全封装于第一容纳空间内。

9、有益效果:在制程中,每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板沿长度方向的一侧、第一连接板沿宽度方向的一侧、第一折叠层和第二折叠层沿厚度方向的一侧以及第一折叠层与第二折叠层之间的折叠部位共同围合形成封闭的第一容纳空间,从而将第一电子器件完全封装于第一容纳空间内,实现了器件内置,避免了因电子器件外露而导致短路,同时便于手机锂电池的工序组装。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支撑板的厚度方向一侧凸出形成凸出部,第一折叠层上开设有与凸出部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凸出部适于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第一折叠层热压铆合焊接;

11、每个第一支撑板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与第二折叠层胶接。

12、有益效果:每个第一支撑板的厚度方向一侧通过凸出部与第一折叠层热压铆合焊接,另一侧与第二折叠层胶接,从而将支架固定于第一折叠层与第二折叠层之间,避免了第一折叠层与第二折叠层之间折弯后反弹或起翘。

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折叠板还包括第三折叠层,第三折叠层设置于第二折叠层沿厚度方向远离第一折叠层的一侧,第三折叠层与第一折叠层和第二折叠层一体成型;第三折叠层与第二折叠层之间的折弯角度为β,β满足0°≤β≤180°;

14、锂电池保护板结构还包括第一补强板,第一补强板设置于第三折叠层与第二折叠层之间,第一补强板的厚度方向两侧分别与第三折叠层和第二折叠层胶接。

15、有益效果:折叠板通过折弯形成第一折叠层、第二折叠层和第三折叠层,第一折叠层与第二折叠层之间通过与支架共同形成完全封闭的第一容纳空间,从而将第一电子器件封装于第一容纳空间内,实现器件内置;第三折叠层与第二折叠层之间通过设置第一补强板,从而对折叠板进行器件位置补强,避免折弯应力集中。

1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锂电池保护板结构还包括第二补强板,第二补强板设置于第一折叠层沿厚度方向远离第二折叠层的一侧,第二补强板与第二折叠层胶接。

17、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折叠层沿厚度方向远离第二折叠层的一侧设置第二补强板,从而对折叠板进一步进行器件位置补强,避免折弯应力集中。

1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补强板上开设有与凸出部同轴设置的第二通孔,凸出部适于沿厚度方向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与第二补强板热压铆合焊接。

19、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二补强板上开设第二通孔,在制程中,通过使得凸出部沿厚度方向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与第二补强板热压铆合焊接,从而将第二补强板和支架同时固定在折叠板上,既能够对折叠板进行器件位置补强,避免折弯应力集中,又能够避免第一折叠层与第二折叠层之间折弯后反弹或起翘,同时还能够保证支架与折叠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第一容纳空间的封闭性和稳定性。

2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架还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

21、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均设置于第一折叠层的长度方向一侧,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厚度方向一侧均与第二折叠层相贴合,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厚度均大于第一支撑板的厚度;

22、第二支撑板与第三支撑板之间沿长度方向间隔形成第二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内适于容纳第二电子器件,第二电子器件的厚度大于第一电子器件的厚度。

23、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折叠层的长度方向一侧设置第二连接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并使得第二连接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之间避空形成第二容纳空间,以容纳较高或者较厚的第二电子器件,从而更好的兼容板层空间厚度,有利于优化板层结构,减薄板层厚度。

2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架还包括第四支撑板,第四支撑板设置于第一折叠层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第四支撑板与第一连接板一体成型;

25、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抵接面,第四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适于分别与第一折叠层的长度方向两侧相抵接;

26、第三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三抵接面,第三抵接面适于与第二折叠层和/或第三折叠层的长度方向一侧相抵接;

27、第四支撑板上还设置有第四抵接面,第四抵接面适于与第二折叠层的长度方向一侧相抵接。

28、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在制程中,使得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与第一折叠层和第二补强板的长度方向两侧相抵接,从而避免第一折叠层和第二补强板与支架之间发生相对偏移;通过设置第三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在制程中,使得第三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与第二折叠层的长度方向两侧相抵接,从而避免第二折叠层与支架之间发生相对偏移;同时第三抵接面能够对第三折叠层进行限位,进而在制程中保证支架与折叠板组装的精确性。

2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封装层,封装层适于对第二电子器件进行包覆。

30、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二容纳空间内设置封装层对第二电子器件进行包覆,既能够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10)包括第一折叠层(11)和第二折叠层(12),所述第一折叠层(11)与所述第二折叠层(12)之间的折弯角度为α,α满足0°≤α≤1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板(22)的厚度方向一侧凸出形成凸出部(221),所述第一折叠层(11)上开设有与所述凸出部(221)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110),所述凸出部(221)适于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0)并与所述第一折叠层(11)热压铆合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10)还包括第三折叠层(13),所述第三折叠层(13)设置于所述第二折叠层(12)沿厚度方向远离所述第一折叠层(11)的一侧,所述第三折叠层(13)与所述第一折叠层(11)和所述第二折叠层(12)一体成型;所述第三折叠层(13)与所述第二折叠层(12)之间的折弯角度为β,β满足0°≤β≤18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保护板结构还包括第二补强板(40),所述第二补强板(40)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叠层(11)沿厚度方向远离所述第二折叠层(12)的一侧,所述第二补强板(40)与所述第二折叠层(12)胶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强板(40)上开设有与所述凸出部(221)同轴设置的第二通孔(41),所述凸出部(221)适于沿厚度方向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0)和所述第二通孔(41),并与所述第二补强板(40)热压铆合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还包括第二连接板(23)及其长度方向两侧的第二支撑板(24)和第三支撑板(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0)还包括第四支撑板(26),所述第四支撑板(26)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叠层(1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四支撑板(26)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201)内设置有封装层(50),所述封装层(50)适于对所述第二电子器件进行包覆。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本体,以及如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10)包括第一折叠层(11)和第二折叠层(12),所述第一折叠层(11)与所述第二折叠层(12)之间的折弯角度为α,α满足0°≤α≤1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板(22)的厚度方向一侧凸出形成凸出部(221),所述第一折叠层(11)上开设有与所述凸出部(221)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110),所述凸出部(221)适于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0)并与所述第一折叠层(11)热压铆合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10)还包括第三折叠层(13),所述第三折叠层(13)设置于所述第二折叠层(12)沿厚度方向远离所述第一折叠层(11)的一侧,所述第三折叠层(13)与所述第一折叠层(11)和所述第二折叠层(12)一体成型;所述第三折叠层(13)与所述第二折叠层(12)之间的折弯角度为β,β满足0°≤β≤18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保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保护板结构还包括第二补强板(40),所述第二补强板(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同欣李武岐邱松武肖时俊贺明陈坤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欣旺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