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板片和换热器。
技术介绍
1、板式换热器包括前后端板和位于前后端板之间的多个板片,板片之间以及板片与前后端板之间形成供流体流动的换热腔。板式换热器在运行时,冷流体和热流体分别在板片两侧的换热腔内流动,以使冷流体和热流体通过板片进行换热。
2、板片上布置有朝向板片一侧凸起的多个凸起部以及朝向远离凸起部的一侧凹陷的多个凹陷部,如此板片上凸起部和凹陷部交错分布使冷流体或者热流体在换热腔流动时,不断受到凸起部和凹陷部的扰动,有利于冷流体和热流体的充分换热。
3、然而,现有技术中,凸起部和凹陷部一般阵列排布,流道分布较为均匀,流体流动较为规则,换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片和换热器,用于加强流体绕流,强化换热,提升换热性能。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板片,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该板片的顶面具有多个凹陷部和多个凸起部,多个凹陷部形成多排多列凹陷部组,其中,相邻的两排凹陷部组所包括的凹陷部错位设置,相邻的两列凹陷部组所包括的凹陷部错位设置;多个凸起部形成多排多列凸起部组,其中,相邻的两排凸起部组所包括的凸起部错位设置,相邻的两列凸起部组所包括的凸起部错位设置;且,每一排凹陷部组中,相邻的两个凹陷部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凸起部,每一排凸起部组中,相邻的两个凸起部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凹陷部。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该板片的顶面具有多排多列凹陷部和多排多列凸起部,使流体在板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陷部的底面和凸起部的顶面形状不同。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陷部的底面边沿为弧形三角形,弧形三角形的拐角处为弧形过渡,且弧形三角形的边为外凸弧。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凸起部的顶面边沿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第三圆弧段和第四圆弧段,且第一圆弧段远离第二圆弧段的一端与第四圆弧段远离第三圆弧段的一端连接,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第三圆弧段、第四圆弧段的相互连接位置处弧形过渡。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圆弧段和第三圆弧段为向凸起部的顶面几何中心弯曲的内凹弧。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两列凹陷部组之间的距离d1等于相邻的两列凸起部组之间的距离d2。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两列凹陷部组和凸起部组之间的距离为d3,且0≤d3<d2/2。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两列凹陷部组中的三个凹陷部的几何中心的连线形成第一等腰三角形,第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α1为60°-150°,且该三个凹陷部分别属于相邻的三排凹陷部组。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两列凸起部组中的三个凸起部的几何中心的连线形成第二等腰三角形,第二等腰三角形的顶角α2为60°-150°,且该三个凸起部分别属于相邻的三排凸起部组。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凸起部与凹陷部弧形过渡。
1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板片,相邻的两个板片对称设置并形成换热腔,每一板片两侧的换热腔用于流通不同介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板片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片,其特征在于,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板片的顶面具有多个凹陷部和多个凸起部,所述多个凹陷部形成多排多列凹陷部组,其中,相邻的两排所述凹陷部组所包括的凹陷部错位设置,相邻的两列所述凹陷部组所包括的凹陷部错位设置;所述多个凸起部形成多排多列凸起部组,其中,相邻的两排所述凸起部组所包括的凸起部错位设置,相邻的两列所述凸起部组所包括的凸起部错位设置;且,每一排所述凹陷部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凹陷部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凸起部,每一排所述凸起部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凹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和所述凸起部的顶面形状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边沿为弧形三角形,所述弧形三角形的拐角处为弧形过渡,且所述弧形三角形的边为外凸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顶面边沿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第三圆弧段和第四圆弧段,且所述第一圆弧段远离所述第二圆弧段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圆弧段远离所述第三圆弧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段和所述第三圆弧段为向所述凸起部的顶面几何中心弯曲的内凹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列所述凹陷部组之间的距离d1等于相邻的两列所述凸起部组之间的距离d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列所述凹陷部组和所述凸起部组之间的距离为d3,且0≤d3<d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列所述凹陷部组中的三个所述凹陷部的几何中心的连线形成第一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α1为60°-150°,且该三个所述凹陷部分别属于相邻的三排所述凹陷部组;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陷部弧形过渡。
10.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板片,相邻的两个所述板片对称设置并形成换热腔,每一所述板片两侧的换热腔用于流通不同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片,其特征在于,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板片的顶面具有多个凹陷部和多个凸起部,所述多个凹陷部形成多排多列凹陷部组,其中,相邻的两排所述凹陷部组所包括的凹陷部错位设置,相邻的两列所述凹陷部组所包括的凹陷部错位设置;所述多个凸起部形成多排多列凸起部组,其中,相邻的两排所述凸起部组所包括的凸起部错位设置,相邻的两列所述凸起部组所包括的凸起部错位设置;且,每一排所述凹陷部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凹陷部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凸起部,每一排所述凸起部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凹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和所述凸起部的顶面形状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边沿为弧形三角形,所述弧形三角形的拐角处为弧形过渡,且所述弧形三角形的边为外凸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顶面边沿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第三圆弧段和第四圆弧段,且所述第一圆弧段远离所述第二圆弧段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圆弧段远离所述第三圆弧段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杰强,陈君奕,张忠潮,王典运,许霖杰,王晶鑫,施吉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