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路网布设也越来越密集,相应的穿越景区湖泊的公路也越来越多。现有穿越景区湖泊公路的建设过程中,通常采用抛石处理地基,但是抛石处理地基对湖泊软弱层较厚的地基处理效果不明显;如果采用管桩处理地基,则钢管桩的施工需要大型设备,处理能够承载大型设备的地基的费用较大,因此,目前亟需发展出一种经济、实用、对环境友好的能够满足穿越湖泊软弱层要求的路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
2、本技术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包括由下至上设置于湖泊软弱层上方的碎石垫层、褥垫层、泡沫轻质土层和路床,褥垫层和泡沫轻质土层的两侧均设置有悬臂挡土墙,悬臂挡土墙由趾板、踵板和立墙构成,立墙固定于趾板和踵板上,趾板和踵板浇筑在碎石垫层上,踵板位于碎石垫层与褥垫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挡土墙的下方均匀设置有插入碎石垫层、软弱层及软弱层以下部位之中的锚杆静压桩,锚杆静压桩的上端与踵板或趾板相固定;褥垫层的下方设置有插入碎石垫层、软弱层及软弱层以下部位之中的管桩,管桩的上端固定有对褥垫层进行支撑的托板。
3、本技术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所述锚杆静压桩为钢筋混凝土方桩,钢筋混凝土方桩的横截面为20cm*20cm~30cm*30cm,构成锚杆静压桩的混凝土标号为30mpa~35mpa。
4、本技术的穿越景区
5、本技术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所述悬臂挡土墙、褥垫层、泡沫轻质土层和路床每隔30m~40m布设一道横向的沉降缝,沉降缝中填充有防水沥青麻絮。
6、本技术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所述褥垫层由上下双层布置的土工格室构成,土工格室中填充有级配碎石,褥垫层的宽度等于两立墙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7、本技术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所述泡沫轻质土层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上分别铺设有下防渗土工膜和上防渗土工膜,泡沫轻质土层的抗压强度不小于0.7mpa。
8、本技术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所述碎石垫层的厚度为40cm~60cm。
9、本技术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所述路床由改善土构成。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包括由下至上设置在湖泊软弱层之上的碎石垫层、褥垫层、泡沫轻质土层、路床,两侧设置由趾板、踵板和立墙构成的悬臂挡土墙,趾板、踵板和褥垫层的下方设置有对其支撑且插入碎石垫层、软弱层及软弱层以下部位的锚杆静压桩和管桩,这样,利用锚杆静压桩和管桩伸入下方后对悬臂挡土墙和褥垫层的支撑作用,就在景区湖泊的软弱层的上方形成了稳固的路基结构,解决了现有抛石处理湖泊软弱层地基达不到强度要求的技术问题。
11、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在铺设好的碎石垫层上浇筑趾板和踵板,然后进行锚杆静压桩的压入,在锚杆静压桩对趾板和踵板的支撑作用下,再将打入管桩用的大型设备置于趾板和踵板上,进行管桩的打入,省去了能承载大型设备地基的建设,节约了穿越湖泊软弱层路基结构建造过程中的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包括由下至上设置于湖泊软弱层(14)上方的碎石垫层(4)、褥垫层(3)、泡沫轻质土层(2)和路床(1),褥垫层和泡沫轻质土层的两侧均设置有悬臂挡土墙(5),悬臂挡土墙由趾板(6)、踵板(7)和立墙(8)构成,立墙固定于趾板和踵板上,趾板和踵板浇筑在碎石垫层上,踵板位于碎石垫层与褥垫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挡土墙的下方均匀设置有插入碎石垫层、软弱层及软弱层以下部位之中的锚杆静压桩(9),锚杆静压桩的上端与踵板或趾板相固定;褥垫层的下方设置有插入碎石垫层、软弱层及软弱层以下部位之中的管桩(10),管桩的上端固定有对褥垫层进行支撑的托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静压桩(9)为钢筋混凝土方桩,钢筋混凝土方桩的横截面为20cm*20cm~30cm*30cm,构成锚杆静压桩的混凝土标号为30MPa~35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10)为直径是30cm~40cm的PHC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褥垫层(3)由上下双层布置的土工格室构成,土工格室中填充有级配碎石,褥垫层的宽度等于两立墙(8)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轻质土层(2)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上分别铺设有下防渗土工膜(13)和上防渗土工膜(12),泡沫轻质土层的抗压强度不小于0.7MPa。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垫层(4)的厚度为40cm~6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床(1)由改善土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包括由下至上设置于湖泊软弱层(14)上方的碎石垫层(4)、褥垫层(3)、泡沫轻质土层(2)和路床(1),褥垫层和泡沫轻质土层的两侧均设置有悬臂挡土墙(5),悬臂挡土墙由趾板(6)、踵板(7)和立墙(8)构成,立墙固定于趾板和踵板上,趾板和踵板浇筑在碎石垫层上,踵板位于碎石垫层与褥垫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挡土墙的下方均匀设置有插入碎石垫层、软弱层及软弱层以下部位之中的锚杆静压桩(9),锚杆静压桩的上端与踵板或趾板相固定;褥垫层的下方设置有插入碎石垫层、软弱层及软弱层以下部位之中的管桩(10),管桩的上端固定有对褥垫层进行支撑的托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静压桩(9)为钢筋混凝土方桩,钢筋混凝土方桩的横截面为20cm*20cm~30cm*30cm,构成锚杆静压桩的混凝土标号为30mpa~35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越景区湖泊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宝岭,杜守军,杨泉,王金周,王焕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智行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