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框格梁模板,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属于边坡加固设备。
技术介绍
1、边坡指的是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对于风化较严重的岩质边坡和坡面稳定的较高土质边坡需要使用边坡框格梁对边坡进行保护。现有的边坡框格梁模板多采用木制模板,在现场施工中存在工期长、安装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且在现场施工由于木模板质地较脆还存在易破模的风险,容易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若采用全钢结构模板,则存在重量大,预制成本高且不能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节,以及在现场安装时需要采用吊机进行辅助安装的问题,并且由于现场边坡施工时倾斜,钢制模板不好振捣,易导致其框格梁质量不达标,产生安全事故。
2、此外,对于现有的框格梁,在长时间使用后不可避免的产生破损和裂缝,并且不同的时期不同地域的框格梁构形尺寸存在差异,当需要对它们进行修复时,通过现场根据地形制备模板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制备的模板基本上的都是一次性的,很难进行二次回收利用,使得修复成本大大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现有框格梁模板存在安装效率低、工期长、匹配适应性差以及振捣不便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框格梁模板,通过装配式顶板和侧板的设计,可以实现框格梁模板的快速拆装,通过宽度可调的顶板以及角度可调的侧板的搭配,大大提高了模板的匹配适应性,并且还通过设置移动式振动装置实现即振即用的高效快速振捣,且该装配式框格梁模板能够重复回收使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投入成本。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3、一种装配式框格梁模板,该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顶板水平设置,并且在顶板宽度方向两侧的下表面上呈对称设置有两块所述侧板,即顶板与两块侧板共同构成敞口朝下的u型结构。所述顶板上开设有注浆及附件接口。在注浆及附件接口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移动式振动装置(需要注浆时,注浆及附件接口作为注浆口使用,当注浆完成后,注浆及附件接口作为移动式振动装置的安装连接口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移动式振动装置为任意的现有振捣的设备即可,只是在其底部设置有与注浆及附件接口配套的连接座即可。
4、所述顶板包括左平板、中腹板以及右平板。左平板的左侧下表面以及右平板的右侧下表面分别铰接有一侧板(即侧板可旋转,进而便于调节侧板与顶板之间所成夹角的大小)。左平板通过中腹板与右平板相连接,并且左平板与中腹板之间、右平板与中腹板之间均为滑动连接(即左平板和右平板均可相对于中腹板进行滑动,进而调节左平板与右平板之间的水平间距)。
5、作为优选,在左平板的右侧端以及右平板的左侧端均开设有水平滑槽。所述中腹板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左平板的右侧端水平滑槽以及右平板的左侧端水平滑槽内,并可相对于两条水平滑槽进行滑动。所述中腹板的水平宽度不低于两条水平滑槽的总宽度。
6、作为优选,在左平板的上表面上和右平板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轴管,两个固定轴管的中心轴线相重合并沿顶板的宽度方向延伸。两个固定轴管之间通过螺杆和调节螺母进行连接。通过固定轴管、螺杆以及调节螺母共同调节左平板与右平板之间的轴向间距,进而调节顶板的宽度。
7、作为优选,在两块侧板与顶板的交接处均设置有角度调节固定器,通过角度调节固定器调节侧板与顶板之间所成内角的大小。
8、作为优选,所述角度调节固定器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顶板的上表面上,并固定部的外端延伸至顶板的边缘处。所述活动部设置在侧板上,并且活动部的上端与固定部的外端铰接。通过固定部驱动活动部带动侧板以侧板的上端侧为旋转轴绕顶板的边缘侧进行转动。
9、作为优选,所述侧板外表面的下部均设置有锚固器。多个锚固器沿侧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设置。
10、作为优选,所述锚固器包括扦插管和锚杆。所述扦插管固定设置在侧板外表面的下部。所述锚杆穿过扦插管后向下扦插入土体中。所述锚杆的上端为“7”字形弯折结构。
11、作为优选,所述侧板包括上侧板和下侧板。上侧板的上端与顶板的下表面之间进行铰接。上侧板的下端与下侧板的上端之间进行铰接。所述上侧板的上部和下部之间为折叠式结构,位于同一块顶板两侧的两块上侧板的折叠点的高度不相同,使得两块侧板在折叠形态下依次位于顶板下表面的下方。
12、作为优选,所述上侧板的内部开设有压力均质液容纳腔。所述下侧板的内部开设有下端敞口的活动腔槽,在该活动腔槽内设置有活动侧板,并且在活动侧板的上端与活动腔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橡胶圈。活动腔槽的顶端通过连通管向上与压力均质液容纳腔相连通,在连通管上设置有连通阀,压力均质液容纳腔通过连通阀调节进、出活动腔槽内压力均质液的多少,进而调节活动侧板在活动腔槽内的进行升降以实现对侧板高度的调节。
13、作为优选,在顶板和/或侧板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分别为相互匹配吻合的“凸”型和“凹”型结构。
14、作为优选,在顶板和/或侧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外侧壁上还分别设有配套的拼装接头和拼装卡扣。
15、在本技术中,所述宽度方向指的是顶板两端指向两块侧板的水平方向。所述长度方向指的是垂直于宽度的水平方向。
16、在本技术中,所述顶板包括左平板、中腹板以及右平板,中腹板活动式嵌设在左平板和右平板相对设置的两条水平滑槽内,通过中腹板的两端嵌入至两条水平滑槽内深度(宽度方向的深度)的不同,进而调节顶板在水平面的内的宽度,以便于实现对不同宽度的框格梁的浇筑和修复作业。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中腹板可以在水平滑槽内进行滑动,但是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中腹板是不能够自行进行滑动的,也就是说,中腹板的滑动需要额外稍稍施加一点外力能够进行。
17、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对顶板宽度的调节,在左平板和右平板的表面分别设置有轴心相对的固定轴管,固定轴管内部设置有螺纹,通过螺杆依次穿过两个固定轴管进而实现左平板和右平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在固定后,中腹板无外力作用无法自由移动),并且在螺杆上通过设置调节螺母使得轴杆穿过固定轴管后被固定在固定轴管上。
18、在本技术中,侧板的顶端与顶板的下表面(或者顶板宽度方向的端部)之间为铰接,也就是说,侧板可以以其上端为旋转轴线进行旋转,使得侧板与顶板形成的u型内槽为矩形或梯形构造,进而满足对不同外型构造的框格梁的适用性,提高该模板的回收利用价值和实用性。
19、进一步的,为了提高侧板相对于顶板旋转后内角(即u型内槽的底角)的大小调节和调节后的稳固,在侧板和顶板相邻处的二者侧壁上设置有角度调节固定器,通过角度调节固定器实现内角大小的快速调节和固定,以便于提高施工效率。
20、在本技术中,在任意一块侧板的外壁下部至少设置有一个锚固器,所述锚固器包括扦插管和锚杆,扦插管焊接在侧板上,锚杆穿过扦插管后向下扦插入土体中进而实现侧板与土体之间的固定。锚杆的上端为“7”字形弯折结构,以便于工人能够通过脚踩的方式实现锚杆的快速插入土体中。
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包括顶板(1)和侧板(2);所述顶板(1)水平设置,并且在顶板(1)宽度方向两侧的下表面上呈对称设置有两块所述侧板(2),即顶板(1)与两块侧板(2)共同构成敞口朝下的U型结构;所述顶板(1)上开设有注浆及附件接口(107);在注浆及附件接口(107)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移动式振动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其特征在于:在左平板(101)的右侧端以及右平板(103)的左侧端均开设有水平滑槽;所述中腹板(10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左平板(101)的右侧端水平滑槽以及右平板(103)的左侧端水平滑槽内,并可相对于两条水平滑槽进行滑动;所述中腹板(102)的水平宽度不低于两条水平滑槽的总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其特征在于:在左平板(101)的上表面上和右平板(103)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轴管(104),两个固定轴管(104)的中心轴线相重合并沿顶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两个固定轴管(104)之间通过螺杆(105)和调节螺母(106)进行连接;通过固定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其特征在于:在两块侧板(2)与顶板(1)的交接处均设置有角度调节固定器(4),通过角度调节固定器(4)调节侧板(2)与顶板(1)之间所成内角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固定器(4)包括固定部(401)和活动部(402);所述固定部(401)设置在顶板(1)的上表面上,并固定部(401)的外端延伸至顶板(1)的边缘处;所述活动部(402)设置在侧板(2)上,并且活动部(402)的上端与固定部(401)的外端铰接;通过固定部(401)驱动活动部(402)带动侧板(2)以侧板(2)的上端侧为旋转轴绕顶板(1)的边缘侧进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外表面的下部均设置有锚固器(5);多个锚固器(5)沿侧板(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器(5)包括扦插管(501)和锚杆(502);所述扦插管(501)固定设置在侧板(2)外表面的下部;所述锚杆(502)穿过扦插管(501)后向下扦插入土体中;所述锚杆(502)的上端为“7”字形弯折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3、5、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包括上侧板(201)和下侧板(202);上侧板(201)的上端与顶板(1)的下表面之间进行铰接;上侧板(201)的下端与下侧板(202)的上端之间进行铰接;所述上侧板(201)的上部和下部之间为折叠式结构,位于同一块顶板(1)两侧的两块上侧板(201)的折叠点的高度不相同,使得两块侧板(2)在折叠形态下依次位于顶板(1)下表面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201)的内部开设有压力均质液容纳腔(203);所述下侧板(202)的内部开设有下端敞口的活动腔槽,在该活动腔槽内设置有活动侧板(204),并且在活动侧板(204)的上端与活动腔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橡胶圈(205);活动腔槽的顶端通过连通管向上与压力均质液容纳腔(203)相连通,在连通管上设置有连通阀(206),压力均质液容纳腔(203)通过连通阀(206)调节进、出活动腔槽内压力均质液的多少,进而调节活动侧板(204)在活动腔槽内的进行升降以实现对侧板(2)高度的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其特征在于:在顶板(1)和/或侧板(2)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分别为相互匹配吻合的“凸”型和“凹”型结构;和/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其特征在于:该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包括顶板(1)和侧板(2);所述顶板(1)水平设置,并且在顶板(1)宽度方向两侧的下表面上呈对称设置有两块所述侧板(2),即顶板(1)与两块侧板(2)共同构成敞口朝下的u型结构;所述顶板(1)上开设有注浆及附件接口(107);在注浆及附件接口(107)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移动式振动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其特征在于:在左平板(101)的右侧端以及右平板(103)的左侧端均开设有水平滑槽;所述中腹板(10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左平板(101)的右侧端水平滑槽以及右平板(103)的左侧端水平滑槽内,并可相对于两条水平滑槽进行滑动;所述中腹板(102)的水平宽度不低于两条水平滑槽的总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其特征在于:在左平板(101)的上表面上和右平板(103)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轴管(104),两个固定轴管(104)的中心轴线相重合并沿顶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两个固定轴管(104)之间通过螺杆(105)和调节螺母(106)进行连接;通过固定轴管(104)、螺杆(105)以及调节螺母(106)共同调节左平板(101)与右平板(103)之间的轴向间距,进而调节顶板(1)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其特征在于:在两块侧板(2)与顶板(1)的交接处均设置有角度调节固定器(4),通过角度调节固定器(4)调节侧板(2)与顶板(1)之间所成内角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框格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固定器(4)包括固定部(401)和活动部(402);所述固定部(401)设置在顶板(1)的上表面上,并固定部(401)的外端延伸至顶板(1)的边缘处;所述活动部(402)设置在侧板(2)上,并且活动部(402)的上端与固定部(401)的外端铰接;通过固定部(401)驱动活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章龙,刘清华,王伟,吴能兵,罗斌龙,翟永红,谢勇迪,陈宾,梁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