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润滑的地轨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9156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5 17:07
本技术涉及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自润滑的地轨机器人,包括地轨和驱动机构,地轨内壁两侧均开设有轨道槽,地轨顶部两侧均等距离设置有多个自动润滑机构,自动润滑机构包括开设在地轨顶部的插孔,且插孔底部与轨道槽相连通,插孔中插设有石墨柱,地轨顶部位于插孔两侧均开设有竖孔,地轨顶部位于两个竖孔的另一端均开设有横孔,两个横孔中均滑动连接有T型块,两个T型块底部均设置为倒角,两个T型块相靠近的一侧底部处均开设有矩形槽。本技术,实现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难度,过程中无需对设备停机作业,且石墨柱始终对驱动轮进行自动润滑,减小摩擦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业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自润滑的地轨机器人


技术介绍

1、地轨机器人是一种在地面上移动的机器人,主要通过在地面上铺设的导轨进行导航和移动,它通常应用于需要精确定位和频繁移动的场景,如自动化生产线、物流分拣系统等,地轨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其运行稳定、定位准确,但也存在灵活性相对较低、需要预先铺设导轨的局限性,地轨机器人在使用的时候,由于机械臂来回在轨道上滑动,轨道的保养较为重要。

2、在现有技术中,地轨机器人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定期对地轨进行润滑保养,但是润滑保养的时候,需要对设备进行停机,高频次的停机造成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进而影响整个生产效率,同时润滑保养较为麻烦,增加了维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为此设计处一种自润滑的地轨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润滑的地轨机器人。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自润滑的地轨机器人,包括地轨和驱动机构,所述地轨内壁两侧均开设有轨道槽,所述地轨顶部两侧均等距离设置有多个自动润滑机构,所述自动润滑机构包括开设在地轨顶部的插孔,且插孔底部与轨道槽相连通,所述插孔中插设有石墨柱,所述地轨顶部位于插孔两侧均开设有竖孔,所述地轨顶部位于两个竖孔的另一端均开设有横孔,两个所述横孔中均滑动连接有t型块,两个所述t型块底部均设置为倒角,两个所述t型块相靠近的一侧底部处均开设有矩形槽,两个所述t型块顶部两侧均滑动套设有第二限位杆,每个所述第二限位杆底部均固定连接在地轨顶部,同侧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限位板,每个所述第二限位杆位于t型块顶部处均套设有第二弹簧,每个所述t型块顶部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二限位杆相适配的圆孔。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自动润滑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竖孔中部的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上均滑动套设有推杆,两个所述固定板上均开设有与推杆相适配的圆孔,两个所述推杆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两个所述推杆靠近底部处均固定套设有固定环,两个所述推杆位于固定环和固定板之间处均套设有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竖孔底部处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且两个转动板顶部均与相靠近的矩形槽相适配,且两个转动板顶部均与相靠近的推杆相接触,自动润滑机构的设置,使得石墨柱底部始终与驱动轮接触,使得时刻为驱动轮提供润滑作用。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地轨顶部两侧位于每个自动润滑机构处均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地轨顶部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中滑动连接有同一个u型防护板,所述u型防护板顶部一端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杆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有滑动套设在两个第一限位杆圆周表面的同一个l型插板,所述l型插板顶部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杆相适配的圆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杆位于l型插板顶部处均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l型插板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拉杆,两个所述滑槽顶部中间和远离自动润滑机构的一端处均开设有与l型插板相适配的卡槽。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驱动轮,且驱动轮与轨道槽相适配,所述驱动机构顶部设置有机械臂。

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9、本技术:由于采用了自动润滑机构的技术手段,驱动轮每次经过一个自动润滑机构的时候,该处的石墨柱自动下降与驱动轮接触,随着驱动轮离开被固定,使得驱动轮始终有石墨柱的润滑,同时石墨柱底部也能使用与驱动轮顶部处接触,当石墨柱用完后,将新的石墨柱插入即可实现再次使用,且便捷快速,有效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进而实现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难度,过程中无需对设备停机作业,且石墨柱始终对驱动轮进行自动润滑,减小摩擦的技术效果。

10、本技术:通过防护机构的设置,实现对自动润滑机构的保护,使得自动润滑机构不受外界碰撞的影响,正常稳定的工作,提高该装置运作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润滑的地轨机器人,包括地轨(1)和驱动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轨(1)内壁两侧均开设有轨道槽(101),所述地轨(1)顶部两侧均等距离设置有多个自动润滑机构(5),所述自动润滑机构(5)包括开设在地轨(1)顶部的插孔(501),且插孔(501)底部与轨道槽(101)相连通,所述插孔(501)中插设有石墨柱(508),所述地轨(1)顶部位于插孔(501)两侧均开设有竖孔(503),所述地轨(1)顶部位于两个竖孔(503)的另一端均开设有横孔(502),两个所述横孔(502)中均滑动连接有T型块(504),两个所述T型块(504)底部均设置为倒角,两个所述T型块(504)相靠近的一侧底部处均开设有矩形槽(509),两个所述T型块(504)顶部两侧均滑动套设有第二限位杆(505),每个所述第二限位杆(505)底部均固定连接在地轨(1)顶部,同侧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505)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限位板(506),每个所述第二限位杆(505)位于T型块(504)顶部处均套设有第二弹簧(507),每个所述T型块(504)顶部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二限位杆(505)相适配的圆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的地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润滑机构(5)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竖孔(503)中部的固定板(511),两个所述固定板(511)上均滑动套设有推杆(512),两个所述固定板(511)上均开设有与推杆(512)相适配的圆孔,两个所述推杆(512)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515),两个所述推杆(512)靠近底部处均固定套设有固定环(513),两个所述推杆(512)位于固定环(513)和固定板(511)之间处均套设有第三弹簧(514),两个所述竖孔(503)底部处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510),且两个转动板(510)顶部均与相靠近的矩形槽(509)相适配,且两个转动板(510)顶部均与相靠近的推杆(512)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润滑的地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轨(1)顶部两侧位于每个自动润滑机构(5)处均设置有防护机构(2),所述防护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在地轨(1)顶部的矩形框(201),所述矩形框(201)内壁两侧均开设有滑槽(202),两个所述滑槽(202)中滑动连接有同一个U型防护板(204),所述U型防护板(204)顶部一端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206),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杆(206)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20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润滑的地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2)还包括有滑动套设在两个第一限位杆(206)圆周表面的同一个L型插板(205),所述L型插板(205)顶部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杆(206)相适配的圆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杆(206)位于L型插板(205)顶部处均套设有第一弹簧(207),所述L型插板(205)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拉杆(209),两个所述滑槽(202)顶部中间和远离自动润滑机构(5)的一端处均开设有与L型插板(205)相适配的卡槽(2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的地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两侧均设置有多个驱动轮(301),且驱动轮(301)与轨道槽(101)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的地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顶部设置有机械臂(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润滑的地轨机器人,包括地轨(1)和驱动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轨(1)内壁两侧均开设有轨道槽(101),所述地轨(1)顶部两侧均等距离设置有多个自动润滑机构(5),所述自动润滑机构(5)包括开设在地轨(1)顶部的插孔(501),且插孔(501)底部与轨道槽(101)相连通,所述插孔(501)中插设有石墨柱(508),所述地轨(1)顶部位于插孔(501)两侧均开设有竖孔(503),所述地轨(1)顶部位于两个竖孔(503)的另一端均开设有横孔(502),两个所述横孔(502)中均滑动连接有t型块(504),两个所述t型块(504)底部均设置为倒角,两个所述t型块(504)相靠近的一侧底部处均开设有矩形槽(509),两个所述t型块(504)顶部两侧均滑动套设有第二限位杆(505),每个所述第二限位杆(505)底部均固定连接在地轨(1)顶部,同侧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505)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限位板(506),每个所述第二限位杆(505)位于t型块(504)顶部处均套设有第二弹簧(507),每个所述t型块(504)顶部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二限位杆(505)相适配的圆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的地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润滑机构(5)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两个竖孔(503)中部的固定板(511),两个所述固定板(511)上均滑动套设有推杆(512),两个所述固定板(511)上均开设有与推杆(512)相适配的圆孔,两个所述推杆(512)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515),两个所述推杆(512)靠近底部处均固定套设有固定环(513),两个所述推杆(512)位于固定环(513)和固定板(511)之间处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清磊王世勋李映才
申请(专利权)人:久渡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