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铁路道岔转换设备的,尤其是涉及一种转辙机用分体动作板断表示结构。
技术介绍
1、铁路道岔转辙机是铁路运输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实现道岔的转换,确保列车安全、准确地行驶在预定轨道上。随着铁路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技术进步,转辙机的设计和性能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以提升其可靠性和安全性。目前,转辙机不仅需要具备高效的转换能力,还需具备在发生异常情况下的安全保障机制,特别是挤岔时的安全断表示功能。
2、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在挤岔时的安全断表示功能,通常采用了多种机械装置。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动作杆带动锁块移动,进而使锁闭铁产生位移,触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滚柱上升、挤脱柱压缩碟簧组、水平顶杆推动竖顶杆等,最终使动接点组脱离静接点组,切断已接通的接点。另一种方式则是在动作板组和检测杆之间设置多级联动机构,通过复杂的机械传动来实现挤岔断表示的功能。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关键部位设置弹性元件,利用其变形来传递挤岔力,从而实现断表示的目的。
3、然而,上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首先,这些方法结构较为复杂,涉及到的零部件数量较多,导致制造和装配的精度要求较高,增加了生产和维护的成本。其次,由于传递路径较长,容易因为某个环节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特别是在挤岔发生时,可能会出现挤岔不到位的现象,无法有效切断表示接点,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如何简化结构、提高可靠性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转辙机用分体动作板断表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转辙机用分体动作板断表示结构,用于接收并传递尖轨的挤岔信号,尖轨包括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包括表示杆组、第一动作板组、第二动作板组、第一底座和接点组;所述表示杆组包括第一表示杆和第二表示杆,所述第一表示杆和第一尖轨连接,所述第二表示杆和第二尖轨连接;所述第一表示杆和所述第二表示杆均水平设置,且长度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表示杆设置于所述第二表示杆的正上方;所述第一表示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表示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二配合槽,每个所述第一配合槽均位于一个所述第二配合槽的上方;两个所述第一配合槽相互靠近一侧的侧壁均呈倾斜状,两个所述第二配合槽相互靠近一侧的侧壁也均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动作板组包括第一动作杆、第一动作框、第一凸台、第一复位部和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动作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动作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表示杆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动作框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动作框与所述第一动作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作框与所述第一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动作框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动作杆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凸台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动作框的内壁上,且沿竖直方向设有两个,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凸台能够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一配合槽相互配合,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凸台能够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二配合槽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动作板组包括第二动作杆、第二动作框、第二凸台、第二复位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动作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动作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表示杆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动作框竖直设置,所述第二动作框与所述第二动作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动作框与所述第一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动作框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动作杆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凸台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动作框的内壁上,且沿竖直方向设有两个,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凸台能够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一配合槽相互配合,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凸台能够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二配合槽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复位部用于将所述第一动作板组复位,所述第二复位部用于将所述第二动作板组复位;所述接点组设置在所述表示杆组上方,所述第一配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动作框上,用于将所述第一动作板组的状态信号传递至接点组;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动作框上,用于将所述第二动作板组的状态信号传递至接点组。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转辙机用分体动作板断表示结构。该结构通过在表示杆组内设置带有斜面的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以及与之配合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使得在挤岔发生时,表示杆能够在尖轨受到外部推力时迅速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动作板组或第二动作板组迅速移动,进而通过第一配合部或第二配合部触发接点组断开表示电路。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传统的多部件传递结构,提高了响应速度和可靠性,还降低了对零部件精度的要求,减少了挤岔不到位的现象。同时,通过第一复位部和第二复位部的设计,确保了第一动作板组和第二动作板组在失去被动驱动力时能够自动复位,便于后续操作和维护。此外,针对两条尖轨处于不同状态下发生的挤岔,也有对应的应对方式,具体为:当尖轨处于第一正常状态下,第一尖轨位于密贴状态,第二尖轨位于斥离状态时,上方的第一凸台位于其中一个第一配合槽内,下方的第一凸台位于其中一个第二配合槽内;发生挤岔时,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均发生移动,带动第一表示杆和第二表示杆均沿各自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使上方的第一凸台在第一配合槽的斜面作用下移动至第一配合槽外,下方的第一凸台在第二配合槽的斜面作用下移动至第二配合槽外,两个第一凸台的移动带动第一动作框移动,第一动作框带动第一动作杆移动,同时第一配合部随着第一动作框一同移动,将挤岔信号传递至接点组;当尖轨处于第二正常状态下,第一尖轨位于斥离位置,第二尖轨位于密贴状态时,上方的所述第二凸台位于另一个所述第一配合槽内,下方的所述第二凸台位于另一个所述第二配合槽内;发生挤岔时,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均发生移动,带动第一表示杆和第二表示杆均沿各自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第一表示杆和第二表示杆的移动方向与尖轨位于第一正常状态下发生挤岔时的移动方向相反,使上方的第二凸台在第一配合槽的斜面作用下移动至第一配合槽外,下方的第二凸台在第二配合槽的斜面作用下移动至第二配合槽外,两个第二凸台的移动带动第二动作框移动,第二动作框带动第二动作杆移动,同时第二配合部随着第二动作框一同移动,将挤岔信号传递至接点组。
5、可选的,所述第一底座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动作框和所述第二动作框均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且滑动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动作框和所述第二动作框之间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底座固定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底座上开设的第一滑槽使得第一动作框和第二动作框能够在第一滑槽内稳定滑动,确保动作过程的顺畅性和可靠性。第一动作框和第二动作框之间的定位板不仅起到限位作用,防止两者在滑动过程中发生错位,还增强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这种设计简化了结构,提高了动作板组的响应速度和精确度,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挤岔不到位的问题。
7、可选的,还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动作板组还包括第一副动作框;所述第二动作板组还包括第二副动作框;所述第一副动作框与所述第一动作杆远离所述第一动作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辙机用分体动作板断表示结构,用于接收并传递尖轨的挤岔信号,尖轨包括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其特征在于:包括表示杆组(1)、第一动作板组(2)、第二动作板组(3)、第一底座(4)和接点组(6);所述表示杆组(1)包括第一表示杆(11)和第二表示杆(12),所述第一表示杆(11)和第一尖轨连接,所述第二表示杆(12)和第二尖轨连接;所述第一表示杆(11)和所述第二表示杆(12)均水平设置,且长度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表示杆(11)设置于所述第二表示杆(12)的正上方;所述第一表示杆(1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一配合槽(111),所述第二表示杆(12)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二配合槽(121),每个所述第一配合槽(111)均位于一个所述第二配合槽(121)的上方;两个所述第一配合槽(111)相互靠近一侧的侧壁均呈倾斜状,两个所述第二配合槽(121)相互靠近一侧的侧壁也均呈倾斜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分体动作板断表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4)上开设有第一滑槽(41),所述第一动作框(22)和所述第二动作框(32)均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分体动作板断表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底座(5),所述第二底座(5)上开设有第二滑槽(51);所述第一动作板组(2)还包括第一副动作框(26);所述第二动作板组(3)还包括第二副动作框(36);所述第一副动作框(26)与所述第一动作杆(21)远离所述第一动作框(2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副动作框(36)与所述第二动作杆(31)远离所述第二动作框(3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副动作框(26)和所述第二副动作框(36)均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51)内,所述定位板(7)远离所述第一底座(4)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底座(5)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7)始终位于所述第一动作框(22)和所述第二动作框(32)之间、所述第一动作杆(21)和所述第二动作杆(31)之间,所述第一副动作框(26)和所述第二副动作框(3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分体动作板断表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部(24)包括第一底板(241)和第一复位弹簧(242);所述第二复位部(34)包括第二底板(341)和第二复位弹簧(342);所述第一底板(241)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51)内,所述第一底板(241)与所述第一副动作框(2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板(341)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51)内,所述第二底板(341)与所述第二副动作框(3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42)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51)内,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51)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2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4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副动作框(26)的滑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42)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51)内,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51)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3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4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副动作框(36)的滑动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分体动作板断表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4)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顶座(8),所述第一顶座(8)靠近所述第二底座(5)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顶槽(81),所述第一动作框(22)和所述第二动作框(32)的顶部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槽(81)内;所述第一复位部(24)还包括第一复位副弹簧(243),所述第二复位部(34)还包括第二复位副弹簧(343);所述第一复位副弹簧(243)设置在第一顶槽(81)内,所述第一复位副弹簧(24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槽(81)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动作框(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副弹簧(24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动作框(22)的滑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复位副弹簧(343)设置在第一顶槽(81)内,所述第二复位副弹簧(34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槽(81)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动作框(3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副弹簧(34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动作框(32)的滑动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分体动作板断表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23)的两侧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凸台(33)的两侧也呈倾斜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分体动作板断表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25)位于所述第一动作框(22)的上方,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辙机用分体动作板断表示结构,用于接收并传递尖轨的挤岔信号,尖轨包括第一尖轨和第二尖轨,其特征在于:包括表示杆组(1)、第一动作板组(2)、第二动作板组(3)、第一底座(4)和接点组(6);所述表示杆组(1)包括第一表示杆(11)和第二表示杆(12),所述第一表示杆(11)和第一尖轨连接,所述第二表示杆(12)和第二尖轨连接;所述第一表示杆(11)和所述第二表示杆(12)均水平设置,且长度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表示杆(11)设置于所述第二表示杆(12)的正上方;所述第一表示杆(1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一配合槽(111),所述第二表示杆(12)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第二配合槽(121),每个所述第一配合槽(111)均位于一个所述第二配合槽(121)的上方;两个所述第一配合槽(111)相互靠近一侧的侧壁均呈倾斜状,两个所述第二配合槽(121)相互靠近一侧的侧壁也均呈倾斜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分体动作板断表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4)上开设有第一滑槽(41),所述第一动作框(22)和所述第二动作框(32)均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41)内,且滑动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动作框(22)和所述第二动作框(32)之间设有定位板(7),所述定位板(7)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底座(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分体动作板断表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底座(5),所述第二底座(5)上开设有第二滑槽(51);所述第一动作板组(2)还包括第一副动作框(26);所述第二动作板组(3)还包括第二副动作框(36);所述第一副动作框(26)与所述第一动作杆(21)远离所述第一动作框(2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副动作框(36)与所述第二动作杆(31)远离所述第二动作框(3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副动作框(26)和所述第二副动作框(36)均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51)内,所述定位板(7)远离所述第一底座(4)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底座(5)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7)始终位于所述第一动作框(22)和所述第二动作框(32)之间、所述第一动作杆(21)和所述第二动作杆(31)之间,所述第一副动作框(26)和所述第二副动作框(3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分体动作板断表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部(24)包括第一底板(241)和第一复位弹簧(242);所述第二复位部(34)包括第二底板(341)和第二复位弹簧(342);所述第一底板(241)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51)内,所述第一底板(241)与所述第一副动作框(2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板(341)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51)内,所述第二底板(341)与所述第二副动作框(3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42)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51)内,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51)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2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4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副动作框(26)的滑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42)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51)内,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51)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3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4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副动作框(36)的滑动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辙机用分体动作板断表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4)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顶座(8),所述第一顶座(8)靠近所述第二底座(5)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顶槽(81),所述第一动作框(22)和所述第二动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振平,苏程兴,高国栋,黄兆平,闫卫刚,乔治,邵晓玲,赵永根,丁江江,贺尧,李勇兵,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国铁京丰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