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在需要大容量和高电压输出的电动车辆或储能系统中,通常需要将多个电芯单体(cell)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形成电池模块(module),再将电池模块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形成电池包(pack),并进一步将电池包用作为电动车辆供能的能源系统或者作为储能系统。作为提升能量密度的一种方案,ctp(cell to pack)型电池包省略了将电芯单体形成电池模块的步骤,而将电芯单体直接集成为电池包,从而省去了形成电池模块所需的结构件和电连接件,使得留给电芯单体本身的空间得以增加。
2、目前,常见的电芯单体根据结构的不同分为圆柱电芯、方壳电芯和软包电芯等类别。使用方壳电芯的ctp型电池包已广泛推广使用,而软包电芯因为不易耐受外部冲击并且组装性差的缺点,在集成为ctp型电池包的过程中仍会面临一系列问题。现有技术中,需要将输出极引出部弯折并采用工装辊压到输出极巴片上,然后在将二者进行焊接固定,导致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其简化了输出极引出部焊接至输出极巴片的搭接面的工艺步骤,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其包括箱体,电芯堆叠体,导热结构胶和输出极结构。电芯堆叠体,由多个软包电芯堆叠形成,设置于箱体内。软包电芯包括主体部以及从主体部的至少一端向外延伸引出的电极引出部。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软包
3、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池包,由于一对输出极引出部沿主体部的延伸方向向外延伸伸出并直接与对应的一对输出极巴片的搭接面贴合焊接设置,简化了输出极引出部焊接至输出极巴片的搭接面的工艺步骤,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另外,由于一对输出极巴片设置在输出极巴片固定座上且位于绝缘分隔部相背的两侧,两侧一对输出极巴片的搭接面相背设置,如此,当一对输出极引出部分别焊接至一对输出极巴片的搭接面时,该一对输出极引出部被分隔开而不易搭接在一起,且输出极引出部不用弯折即可与输出极巴片焊接固定,不仅提高了电连接的可靠性,而且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的电池包,搭接面所在的部分输出极巴片的厚度方向平行于电芯堆叠体中软包电芯的堆叠方向。
5、根据该优选技术方案,由于搭接面所在的部分输出极巴片的厚度方向平行于电芯堆叠体中软包电芯的堆叠方向,那么搭接面基本平行于主体部的延伸方向,输出极引出部从主体部向外延伸伸出后可以不经辊压弯折而直接焊接至搭接面,有利于简化工艺步骤,提高生产效率。
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的电池包,箱体包括梁结构,输出极结构直接固定在梁结构上或者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在梁结构上。
7、根据该优选技术方案,由于输出极结构直接固定在梁结构上或者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在梁结构上,有利于减少输出极结构以及用于固定输出极结构的固定结构对箱体内空间的占用,从而可以增加箱体内留给软包电芯本身的空间。
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的电池包,每个输出极巴片包括:板状主体,以及由板状主体的端部弯折延伸而形成的输出连接部,搭接面形成在板状主体上。绝缘分隔部包括:第一分隔部以及位于第一分隔部下方的第二分隔部,一对板状主体分隔设置在第二分隔部相背离的两个壁面上,一对输出连接部分隔设置在第一分隔部的两侧。
9、根据该优选技术方案,由于绝缘分隔部的第一分隔部隔开一对输出连接部,绝缘分隔部的第二分隔部隔开一对板状主体,提高了绝缘分隔部的绝缘可靠性。另外,由于一对板状主体分隔设置在第二分隔部相背离的两个壁面上,即通过第二分隔部不仅起到了隔开一对板状主体的作用,还起到了支撑固定该一对板状主体的作用,如此有利于简化输出极结构,降低输出极结构的体积和重量。
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的电池包,输出极巴片固定座包括内部预埋有螺母件的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位于第一分隔部与第二分隔部之间。输出连接部支撑在第一支撑部上且以搭接于螺母件的方式与第一支撑部连接固定。
11、根据该优选技术方案,由于输出极巴片固定座包括内部预埋有螺母件的第一支撑部,利用该螺母件,一对输出极巴片的输出连接部可以更为容易地与输出极巴片固定座连接固定。
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的电池包,输出极巴片固定座还包括与绝缘分隔部连接固定的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隔离设置在输出极巴片与主体部之间。第二支撑部与绝缘分隔部一体成型。
13、根据该优选技术方案,由于输出极巴片固定座包括二支撑部,可以更稳定地固定输出极巴片。由于第二支撑部与绝缘分隔部一体成型,可以简化输出极巴片固定座的制造工艺,并且有利于提高输出极巴片与输出极巴片固定座之间的装配精度。
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的电池包,第二支撑部包括垂直于输出极引出部引出方向的挡板,绝缘分隔部位于挡板背向主体部的一侧面的中部。
15、根据该优选技术方案,由于位于输出极巴片与主体部之间的第二支撑部包括挡板,可以防止因为输出极巴片与主体部之间可能的接触而造成的主体部的磨损。并且,由于设置有挡板,输出极巴片不容易与附近的其它软包电芯的电极引出部接触,有利于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
1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的电池包,挡板上开设有一对供输出极引出部穿设的穿孔,一对穿孔分置于绝缘分隔部的两侧。
17、根据该优选技术方案,一对隔开的穿孔使得一对输出极引出部之间不容易接触,有利于提高了电连接的可靠性。
1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的电池包,还包括:发泡胶。箱体包括梁结构,发泡胶填充于梁结构、主体部与电极引出部之间。
19、根据该优选技术方案,发泡胶填充在梁结构、主体部与电极引出部之间,可以起到固定电芯堆叠体,增加电池包的刚度和强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隔离彼此临近的电极引出部,以实现电极引出部彼此之间、以及电极引出部与箱体之间的电绝缘。同时还可以降低热失控时热量在不同软包电芯之间传递的风险。
20、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具有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池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面所在的部分所述输出极巴片的厚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电芯堆叠体中所述软包电芯的堆叠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梁结构,所述输出极结构直接固定在所述梁结构上或者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在所述梁结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输出极巴片包括:板状主体,以及由所述板状主体的端部弯折延伸而形成的输出连接部,所述搭接面形成在所述板状主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巴片固定座包括内部预埋有螺母件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二分隔部之间,所述输出连接部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且以搭接于所述螺母件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面所在的部分所述输出极巴片的厚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电芯堆叠体中所述软包电芯的堆叠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梁结构,所述输出极结构直接固定在所述梁结构上或者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在所述梁结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输出极巴片包括:板状主体,以及由所述板状主体的端部弯折延伸而形成的输出连接部,所述搭接面形成在所述板状主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巴片固定座包括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付方凯,冯孝为,何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