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临时操作平台,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伸缩内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1、圆端形变截面空心墩采用“翻模”施工工艺分节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墩身内部的模板背肋上搭设临时操作平台。
2、随着墩身高度的不断提升,需要频繁拆装内操作平台以适应高度变化,现有技术中采用长度固定的槽钢进行搭设,存在拆装不便且适应能力差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可伸缩的内操作平台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伸缩内操作平台,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可伸缩内操作平台,利用墩身内部的模板背肋作为支撑,搭建临时操作平台,包括:横向伸缩机构和纵向伸缩机构,所述横向伸缩机构焊接在纵向伸缩机构的顶端。
4、优选的,所述横向伸缩机构包括:第一槽钢,所述第一槽钢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两根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的底部焊接有若干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滚轮与第二槽钢的内端顶面抵接,所述第一槽钢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条形槽,两所述第二槽钢的背离端均开设有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与第二条形槽间设置有限位螺栓。
5、优选的,所述第一槽钢的长度等于两第二槽钢的长度之和。
6、优选的,所述第二槽钢在滚轮的支撑作用下与第一槽钢的内端顶面抵接,所述第二槽钢的底端悬置在第一限位板的上方。
7、优选的,所述第一槽钢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
8、优选的,所述纵向伸缩机构包括:第三槽钢,所述第三槽钢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两根第四槽钢,所述第三槽钢的底部焊接有若干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滚轮与第四槽钢的内端顶面抵接,所述第三槽钢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三条形槽,两所述第四槽钢的背离端均开设有第四条形槽,所述第三条形槽与第四条形槽间设置有限位螺栓。
9、优选的,所述第三槽钢的长度等于两第四槽钢的长度之和。
10、优选的,所述第四槽钢在滚轮的支撑作用下与第三槽钢的内端顶面抵接,所述第四槽钢的底端悬置在第二限位板的上方。
11、优选的,所述第三槽钢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半与第三槽钢焊接,另一半悬空设置,且悬空部分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弥补第四槽钢与第三槽钢底端的高度差。
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伸缩内操作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3、本技术通过横向伸缩机构、纵向伸缩机构可分别对内操作平台的横、纵长度进行调节,不仅便于对内操作平台进行拆卸以调整高度,还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墩柱,实现重复利用,提高了内操作平台的适应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伸缩内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利用墩身内部的模板背肋作为支撑,搭建临时操作平台,包括:横向伸缩机构和纵向伸缩机构,所述横向伸缩机构焊接在纵向伸缩机构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内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伸缩机构包括:第一槽钢(1),所述第一槽钢(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两根第二槽钢(2),所述第一槽钢(1)的底部焊接有若干第一限位板(3),所述第一限位板(3)上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滚轮与第二槽钢(2)的内端顶面抵接,所述第一槽钢(1)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条形槽(4),两所述第二槽钢(2)的背离端均开设有第二条形槽(5),所述第一条形槽(4)与第二条形槽(5)间设置有限位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内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钢(1)的长度等于两第二槽钢(2)的长度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内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钢(2)在滚轮的支撑作用下与第一槽钢(1)的内端顶面抵接,所述第二槽钢(2)的底端悬置在第一限位板(3)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内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内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伸缩机构包括:第三槽钢(7),所述第三槽钢(7)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两根第四槽钢(8),所述第三槽钢(7)的底部焊接有若干第二限位板(9),所述第二限位板(9)上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滚轮与第四槽钢(8)的内端顶面抵接,所述第三槽钢(7)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三条形槽(10),两所述第四槽钢(8)的背离端均开设有第四条形槽(11),所述第三条形槽(10)与第四条形槽(11)间设置有限位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内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钢(7)的长度等于两第四槽钢(8)的长度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内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槽钢(8)在滚轮的支撑作用下与第三槽钢(7)的内端顶面抵接,所述第四槽钢(8)的底端悬置在第二限位板(9)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内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钢(7)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二支撑板(12),所述第二支撑板(12)的一半与第三槽钢(7)焊接,另一半悬空设置,且悬空部分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弥补第四槽钢(8)与第三槽钢(7)底端的高度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伸缩内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利用墩身内部的模板背肋作为支撑,搭建临时操作平台,包括:横向伸缩机构和纵向伸缩机构,所述横向伸缩机构焊接在纵向伸缩机构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内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伸缩机构包括:第一槽钢(1),所述第一槽钢(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两根第二槽钢(2),所述第一槽钢(1)的底部焊接有若干第一限位板(3),所述第一限位板(3)上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滚轮与第二槽钢(2)的内端顶面抵接,所述第一槽钢(1)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条形槽(4),两所述第二槽钢(2)的背离端均开设有第二条形槽(5),所述第一条形槽(4)与第二条形槽(5)间设置有限位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内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钢(1)的长度等于两第二槽钢(2)的长度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内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钢(2)在滚轮的支撑作用下与第一槽钢(1)的内端顶面抵接,所述第二槽钢(2)的底端悬置在第一限位板(3)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伸缩内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钢(1)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一支撑板(6),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一半与第一槽钢(1)焊接,另一半悬空设置,且悬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重阳,魏文源,冯立,武永珍,蔡志波,任强,薛晓雷,杨玉强,秦臣盛,单连坤,张泽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