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照明,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照灯模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汽车近光灯用投射模组,一般包括光源以及沿光路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反射镜和光学透镜,反射镜边界处设有截止线结构,光源照亮反射镜,经反射镜反射的光线再通过光学透镜照射到路面,形成具有明暗截止线的近光光形。
2、若想实现远光,则需要单独的汽车远光灯用投射模组,导致汽车照明系统的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车灯的扁平化设计。若想实现远、近光一体,在上述的汽车近光灯用投射模组的基础上,需要将近光灯用投射模组置于远光光路中,导致近光灯用投射模组对远光光线造成遮挡。此外,光源出射的光线经反射镜反射后,以发散光的形式出射至光学透镜,部分光线可能无法进入光学透镜,造成光线损失,降低光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照灯模组及车辆,能够实现互不干涉的远、近光一体,并且,还能够避免光线的损失,提升光效。
2、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前照灯模组,包括近光光学组件、远光光学组件、反光元件和出光元件;
4、所述近光光学组件包括近光光源和近光聚光元件,所述近光光源位于所述近光聚光元件的第一焦点处;
5、所述远光光学组件包括远光光源和远光聚光元件,所述远光光源位于所述远光聚光元件的第一焦点处;
6、所述反光元件包括反光面,在所述反光面靠近所述近光聚光元件的端部边缘处设有用于形成明暗截止线的截止线结构,所述反光面为椭球面
7、所述近光聚光元件的第二焦点与所述反光面的第一焦点相重合,所述近光光学组件的出射光线在被汇聚至所述反光面的第一焦点之后被发散射入所述反光面,并且经所述反光面反射后被射向所述出光元件,并经所述出光元件折射后形成近光光形;
8、所述远光聚光元件的第二焦点与所述出光元件的焦点相重合,且位于所述截止线结构处,所述远光光学组件的出射光线在被汇聚至所述出光元件的焦点之后被发散射入所述出光元件,并且经所述出光元件折射后形成远光光形。
9、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反光面的第二焦点位于所述近光光学组件的出射光线经所述反光面反射后被射向所述出光元件的光路上。
10、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反光面的第一焦点和第二焦点的连线与所述出光元件的光轴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在-30°~30°之间。
11、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近光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出光元件和所述远光光学组件的下方,并且所述截止线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光面的下端部的端部边缘处。
12、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近光聚光元件为椭球面形反射镜或类椭球面形反射镜。
13、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远光聚光元件为椭球面形反射镜或类椭球面形反射镜。
14、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近光聚光元件和/或所述远光聚光元件为聚光器,所述反光元件为反光板,所述出光元件为透镜。
15、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近光光源和所述近光聚光元件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近光光源依次排列,多个所述近光聚光元件与多个所述近光光源一一对应设置;
16、所述远光光源和所述远光聚光元件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远光光源依次排列,多个所述远光聚光元件与多个所述远光光源一一对应设置;
17、所述反光面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反光面与多个所述近光聚光元件一一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反光面的靠近所述近光聚光元件的端部边缘处均设有用于形成明暗截止线的截止线结构。
18、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出光元件为双向准直出光元件,所述双向准直出光元件包括具有水平单方向准直的入光部和具有竖向单方向准直的出光部,所述入光部包括与所述反光面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入光面。
19、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前照灯模组。该前照灯模组能够实现光路互不干涉的远、近光一体,并且,还能够避免光线的损失,提升光效。
20、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21、该前照灯模组包括近光光学组件、远光光学组件、反光元件和出光元件;近光光学组件包括近光光源和近光聚光元件,近光光源位于近光聚光元件的第一焦点处;远光光学组件包括远光光源和远光聚光元件,远光光源位于远光聚光元件的第一焦点处;反光元件包括反光面,在反光面靠近近光聚光元件的端部边缘处设有用于形成明暗截止线的截止线结构,反光面为椭球面形反射面或类椭球面形反射面;近光聚光元件的第二焦点与反光面的第一焦点相重合,近光光学组件的出射光线在被汇聚至反光面的第一焦点之后被发散射入反光面,并且经反光面反射后被射向出光元件,并经出光元件折射后形成近光光形;远光聚光元件的第二焦点与出光元件的焦点相重合,且位于截止线结构处,远光光学组件的出射光线在被汇聚至出光元件的焦点之后被发散射入出光元件,并且经出光元件折射后形成远光光形。具体地,在近光模式下,打开近光光源,近光光学组件的出射光线就能够在近光聚光元件的第二焦点(即反光元件的第一焦点)区域汇聚,汇聚后又能够发散射向反光元件,由于反光元件包括反光面,反光面为椭球面形反射面或类椭球面形反射面,因此光线经反光面反射后以平行光的形式射向出光元件,并经出光元件折射后形成近光光形;在远光模式下,打开远光光源,远光光学组件的出射光线就能够在远光聚光元件的第二焦点(即出光元件的焦点)区域汇聚,汇聚后又能够发散射向出光元件,并经出光元件折射后形成远光光形。本申请提供的前照灯模组,不仅能够实现互不干涉的远、近光一体,即近光光学组件的近光光路和远光光学组件的远光光路互不影响,同时近光光学组件的出射光线经反光面反射后以平行光形式射向出光元件,减少了光线的损失,提高了近光光形的光效。此外,现有技术中,有的汽车车灯通过驱动机构以及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遮光板来实现远、近光的切换,存在切换不便、切换失效、噪音较大等问题,本申请提供的前照灯模组,在远光和近光的光形切换过程中,由于无需驱动机构的参与,因此,还具有切换方便、稳定可靠、无噪音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照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近光光学组件、远光光学组件、反光元件和出光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的第二焦点位于所述近光光学组件的出射光线经所述反光面反射后被射向所述出光元件的光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照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的第一焦点和第二焦点的连线与所述出光元件的光轴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在-30°~3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出光元件和所述远光光学组件的下方,并且所述截止线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光面的下端部的端部边缘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聚光元件为椭球面形反射镜或类椭球面形反射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远光聚光元件为椭球面形反射镜或类椭球面形反射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聚光元件和/或所述远光聚光元件为聚光器,所述反光元件为反光板,所述出光元件为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元件为双向准直出光元件,所述双向准直出光元件包括具有水平单方向准直的入光部和具有竖向单方向准直的出光部,所述入光部包括与所述反光面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入光面。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照灯模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照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近光光学组件、远光光学组件、反光元件和出光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的第二焦点位于所述近光光学组件的出射光线经所述反光面反射后被射向所述出光元件的光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照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的第一焦点和第二焦点的连线与所述出光元件的光轴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在-30°~3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出光元件和所述远光光学组件的下方,并且所述截止线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光面的下端部的端部边缘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照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聚光元件为椭球面形反射镜或类椭球面形反射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洁,吴萌,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